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对物的消费不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的使用价值上,而更追求对物以外的价值,即符号价值的消费。符号消费的行为带来的是对生活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变异”的产品。本文以抗战“雷剧”为例,结合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的内容,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种“变异”产品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在广告的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与由符号构成的广告文本,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区分功能的符号价值。本文结合索绪尔、罗兰·巴尔特、皮尔斯的符号学观点,用符号学理论解析2014年迪奥"真我"香水广告片,揭示其背后代表的产品理念和品牌形象,并运用"神话"的二级符号系统进一步揭示其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池筠 《新闻世界》2010,(7):133-134
在消费社会中,汽车消费不仅是使用价值的消费,还是符号的消费,也是一种空间消费。汽车电视广告作为视听合一的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本文以一系列丰田汽车电视广告为文本,运用符号学、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分析如何运用广告符号塑造商品形象,并解析丰田汽车广告带来的神话及其存在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平  谭艳 《新闻界》2009,(2):182-184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揭示"二元结构"消费对品牌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品牌是"一个具有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商品"的特质,并提出了通过广告这一中介"换挡加速"构建品牌并促成消费的符号学原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广告El趋重要,消费者对于广告的过度信赖也越发明显。本文从符号学角度,着重从广告、文化和社会的关系;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符号的重组及广告中人物符号来分析广告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电影《秋喜》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运用符号学对国产电影《秋喜》进行了分析,从电影剧情,符号矩阵、八大组合段理论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符号学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了电影符号学的现实运用,具体到电影《秋喜》的表象意义和深层意义。符号学是研究符号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社会使用符号的各种规律,或从使用符号的方式入手,研究社会的文化、文学艺术或其他方面。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来加深对对象的认知,就像显微镜为植物学家提供了使对象精密化的工具一样。电影符号学是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系  相似文献   

7.
卢伟 《报刊之友》2013,(10):140-142
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作为引领消费的一面大旗,广告通过构建一系列符号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操纵,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广告符号对物的符号价值的建构,通过g『领流行与时尚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制造理想生活的乌托邦,在广告符号的控制下人极易被物所奴役和异化,本文试图从批判的角度在消费社会的视野下去探析这些广告符号。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明星是大众传媒社会的产物,整个庞大的社会传媒体系就是一架明星符号生产的大机器。而公众对于明星的认知无疑是明星符号神话建构的结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兴起,个体被激活,公众对于明星神话的消费和解读产生了一些变化,此时互联网上的每个个体也都参与到了明星神话的构建。本文基于对"赵薇《没有别的爱》事件"的观察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新媒体语境下明星神话构建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明星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劣迹令"予以"封杀"。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劣迹明星"符号本质的建构与消费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劣迹明星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张瑶 《新闻世界》2012,(3):165-166
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建立在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原始欲望基础之上,对消费社会给予猛烈的批判。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个人的消费已不再满足于物品的功能性而更多的指向符号消费,折射出集体特征的符号印记。  相似文献   

12.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下,商品成为一种符号,人们追求物的交换价值,关注符号的能指,人们的消费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流行。流行在消费社会下,造成了浪费,继而破坏了环境,并进一步加剧了不平等。同时,流行与人之间始终存在距离,它没有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与美之间也有距离,尤其是它造成了人与自身身体的距离。流行在消费社会中得以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流行追求与符号的同质以及大众传媒的助力,而最根本是由于资本逻辑的主导。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取代生产社会、过分重视交换价值而忽略使用价值是其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3.
消费文化作为现代大众文化中的一道特殊景观,它的存在预示着消费已经不再只是满足于使用性功能,而是已经上升到了社会趋势的风向标。现当代的消费文化不论是在能指方面,还是在所指方面,都与以往大有不同,它正在以其物质实体为载体,通过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符号来表达某种意义。同时,消费文化的符号学现象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真实地表达物质实体本身,其自身的意义也不容忽视,在现代消费文化盛行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符号背后隐藏的意义,需要我们持客观态度进行批判认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电影有着重要的符号意义。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国产电影《看上去很美》中的象征符号及其象征意义、隐含意展现手法进行分析,研究符号学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商业社会广告随处可见。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广告符码所构建的消费环境之中。本文试图以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为参照,探讨消费社会中大众的消费心理及广告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冠宏  项菲 《新闻界》2020,(2):96-96
在为数众多的音乐类型中,流行音乐是音乐符号表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音乐符号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有一套独特的语言、乐音、表演甚至图像结合构成的传播系统,其表意活动遵从音乐生产、传播、消费、认同等逻辑原则。陆正兰教授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从传播符号学角度探讨音乐,也就是围绕音乐展开的各种符号表意方式所进行的意义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物的丰盛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消费符号所充斥.在波德里亚看来,洗衣机不仅是一种使用工具,还是一种含义要素,它可以用任何其他物品来替代,无论是在符号逻辑里还是在象征逻辑里,物品都彻底地与某种明确的需求或功能失去了联系.对于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进行的一番审美主义批判,我们应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8.
杨彦杰 《大观周刊》2011,(13):139-139,76
本文结合鲍德里亚的符号学理论,着眼于我国当代社会中市场化冲击下各种符号生产与消费现象,揭示各种有意的符号制造,分析人们是如何被符号所遮蔽,甚至在消费行为中试图迭到自我重塑的目的,并最终导致了人与人以及人与商品关系的异化的。  相似文献   

19.
源于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宗旨在于揭示人类文化符号本质。在文化符号学观照下,人类整个文化系统是其符号功能活动的结果。人类在语言活动中对世界的把握实际是修辞性把握,修辞力量是语言符号内在运动的表征,人对世界的把握的过程也就是"修辞构型"过程。在文化符号学观照下,人是符号的动物也从而走向了人是修辞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张岑 《新闻传播》2012,(7):150-151
在后工业时代,广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层面向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入侵。广告作为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向消费主体传播或者表达有关商品客体讯息的符号系统。文章从符号学出发,试分析广告符号的意义,以明了消费社会中广告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