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网络视觉文化时代,网络视觉素养教育正日益引起各国的关注。网络视觉素养教育旨在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创作、运用网络视觉信息,增强视觉批判能力。开展网络视觉素养教育从学校教育、社会、个人自律等几个层面同时进行,方能取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谈设计艺术专业阅览室的视觉关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视觉关怀的角度阐述了设计艺术专业阅览室注重、提倡视觉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如何在环境视觉、导向视觉、色彩视觉等诸方面具体体现视觉关怀,提高图书馆阅览室学习环境,促进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3.
阎安 《当代传播》2003,(1):75-77
版面设计的基础是视觉生理学和视觉心理学,本将格式塔心理学派对视觉的研究导入报纸的版面设计,提出从“视觉整体”、“视觉中心”、“视觉平衡”、“视觉组织”和“视觉和谐”等五个层面对报纸的版面设计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视觉形象,是缘于对视觉对象的直接感知。人们对视觉对象的直接地、形象地感知,形成视觉意象。(参百度百科)视觉意象(visual imagery),能够表达多种多样启发式的信息,以便我们形成视觉信息化习惯、掌握科学视觉化技术、阐释网络世界等,从而影响我们知识组织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视觉传播与语言文字传播对比的角度,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和性质,总结出视觉传播的大众性、直观形象性、便捷高效性和精确永久性.进而论述视觉传播的内容是视觉信息,载体是电视和互联网等。最后以网络时代为背景,论述了视觉传播对人们的生产行为、消费行为、交往行为和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电影、电视、绘画、摄影、广告、设计、建筑、动漫、网络、游戏、多媒体等互为激荡汇流,已经进入了以视觉传播为中心的时代。视觉传播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基础,也为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学术空间。认识这些视觉操控模式和视觉文化的运行规则、破解这些视觉性的实践规程与生产系统就成为视觉传播研究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苏状 《当代传播》2011,(5):37-40
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研究源发西方并随即入土中国.然而,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纵贯古今、兼涉中西、因缘相承、互为涵构的系列命题.那么,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在国内兴起发展不越十年的研究领域,有必要在“泛语境”下对其进行文脉爬梳、理论反思,以明晰本事,鉴照来者.  相似文献   

8.
浅析视觉传播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视觉传播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视觉传播的原理分析,静态视觉传播与动态视觉传播,及其两者传播效果的对比,从多方面阐述了视觉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图像把握的世界,图像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景观。医学影像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兼具视觉价值:审美价值和医学价值。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医学影像带来的影响进行展示,并从视觉传播的角度进行理论上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汪岚 《编辑之友》2022,(8):76-84
当代“视觉转向”不仅让文本形式呈现多媒介“间性”交叉存在,也为“文本”的“观看”内容和“观照”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最突出的是“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的出现。两者既是“视觉转向”的产物,也为这种“转向”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对当代“视觉转向”下的新型文化文本“视觉化文本”与文本“视觉化”审美范式进行概念性归纳总结,并建构两者间的互动生成模式,从而对“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之间的阐发与遮蔽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图书馆视觉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启 《图书馆论坛》2005,25(3):129-131
阐述了视觉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了图书馆进行视觉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图书馆视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图像传播看今天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凤 《新闻界》2008,(1):101-103
本文分析了视党内伦理问题的主要成因,以及从伦理维度重新思考视觉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与视觉环境;分析了人文精神在图书馆视觉环境中体现的动机,提出了图书馆要在视觉环境要素中融入民族精神、地域文化,体现时代感,注重系统化的管理,以实现图书馆视觉环境的构建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张会平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6):129-132
可视化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丰富知识的表示方式,可视化技术对知识转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外化模式、组合化模式以及内化模式当中。通过分析可视化技术在上述三个模式中的作用,将可视化技术在知识转化中的作用区分为可视化绘制和可视化展示两种不同的机理。详细分析两者的实现流程和空间构成,并比较他们对知识转化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钟进华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102-105
论述“读图时代”大学生视觉素养缺乏,高校图书馆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学生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生活、有效促进学习和个人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提高“看”的能力。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视觉文化素养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可视故事化在实践中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特别是在网络平台,梳理并归纳可视故事化的特征、方法与应用对于数据可视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数据科学跨学科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可视故事化的特征,接着通过多个实践案例分析了可视故事化的不同类型,揭示了可视故事化的实现方法,并描述了不同应用设计上的差异,[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交互式可视化研究、理论模型、理论研究重点和专用开发工具需要进一步深化以推动可视故事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Over the past 65 years, scholars have reframed the original model of gatekeeping to reflect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news creation, distribution, and curation. In recent year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e opened digital news gates to a proliferation of images captured by professionals and amateurs alike. Anyone with a camera or cell phone can shoot and distribute photographs and videos on the internet. Social media facilitates audience-to-audience sharing through tools such as Twitter, Facebook, Instagram, Vine, and Snapchat. This stream of visuals, along with the ease with which citizen journalists, bloggers, and tweeters can create and publish content, has changed the gatekeeping process. Few scholars, however, have addressed the impact that visuals have on the gatekeeping model, which was developed using text and broadcast stories. To address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visual journalist and the audience, the authors conducted two studies. First, qualitative elite interviews with key visual decision-makers in Europe and the US provided question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second study—an online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visual journalists who belong to three leading US organizations. The questions in this quantitative survey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Shoemaker and Reese's hierarchy of influences and Bennett's multigated model. Findings indicate changes in the way visual journalists conceptualize their role and that of the audience. Based on these chang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model of visual gatekeeping—the twenty-first-century visual news stream where “gatecheckers” select, verify, and curate visuals but no longer solely control their distribution the way traditional gatekeepers did.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下,采用问卷调研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图书馆、情报所、电视台视音频信息资源的收藏状况和各类用户利用录像制品和视音频信息的现状、查询行为以及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曹邑 《新闻界》2008,(6):183-184
本文借鉴“符号”,“格式塔”和“意境”的相关理论,对现代广告中的视觉认知要素加以分析,探讨“视觉场”认知模式在广告视觉领域应用,尝试建构图象准确表达意义的方法论,为现代广告视觉设计架构起一条视觉创意和表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鸿 《新闻界》2008,(3):112-114
在文化的产业化进程中,文化的"他律"遮蔽了"自律",文化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从长远来看,视觉文化艺术及其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何以维系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当代视觉艺术及其教育在文化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生存境遇亟需引起广泛的关注,文化价值取向的异化和扭曲现象应当引起深入务实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