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天开 《中国钓鱼》2018,(12):95-96
今年78岁了,一生喜欢钓鱼。我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学钓鱼,那时跟村里的一位老人叫覃美清学钓鱼,我叫他四伯父。平时他喜欢我乖灵小巧的,他一去钓鱼,就叫我跟他一块到河边。每次他都拿着两三支钓竿,他自己拿两支,分给我一支钓竿,让我跟着他学。那时钓鱼用的全部是蚯蚓(我们壮族地区叫蚜虫)作钓饵,而钓竿是用山上野生的小金竹来做的。  相似文献   

2.
郁文生 《钓鱼》2005,(17):41-41
何师傅的实名叫何志强,是一名技工,更是一名好钓手,师傅是人们对他尊称,他中上等身材,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年方40的他略显得有些苍老,但身体很结实。他十多岁就随父学钓鱼,脑瓜特机灵,做事特别专心。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比较注重钓鱼理论学习,常来我处借钓鱼报刊阅读,将所学知识全部应用于实际中。由于有了钓鱼理论的指导,此后钓技逐年见长。他每次出钓都能有不错的收获,现在是我们洪泽农场小有“名气“的钓鱼高手。他认为钓鱼主要在看、选、配、饵、逗、遛六个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我爸爸是个钓鱼迷,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要去钓鱼,而且总是高兴而去,凯旋而归。他的钓友向他讨要“良方”,他就拿出《中国钓鱼》耐心细致地给别人示范讲解。  相似文献   

4.
李爱芹 《钓鱼》2013,(7):48-49
老公名叫侯增福,是个不折不扣的钓鱼迷。老公迷上钓鱼还是上世纪90年代,具体说是1990年,那时候老公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了3年,他的科长已经把他带上了钓鱼的"邪路"。到了星期天,俩人就一起到岳城水库下面的英烈村去钓鱼,那时候的鱼还很好钓,给村子里的人5毛钱就可以钓一天,绿油油的芦苇荡里到处都是四五两的鲫鱼、二三  相似文献   

5.
莺飞草长,百花争艳的4月初,我受《中国钓鱼》编辑部委托,如约来到原中国排协副主席、国家女排主教练邓若曾先生家里,对他进行了有关钓鱼活动方面的专访。邓若曾钓鱼的历史很长了。小时候他住在长江边,老家在四川,那里山青水秀,河流湖地很多。稍大一些时就开始和父亲一起钓鱼,父亲是个钓鱼好手。他那时候也钓,也用手抓鱼。50年代参加工作后,虽然从事排球运动,训练比赛很紧张也很累,钓鱼时间少了,但始终没间断过。“文革”期间,国家队的训练比赛都停了,没有什么事做,他又有了钓鱼的时间,兴趣也就格外地浓了。邓若曾参加钓鱼…  相似文献   

6.
吴登洲 《钓鱼》2014,(23):68-68
众所周知,美职篮中不乏钓鱼爱好者,其中步行者球星保罗·乔治就是一个痴迷于钓鱼的篮球运动员。除了打球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即便是遭遇到了极有可能赛季报销的伤病,他也仍不愿放下这一爱好。  相似文献   

7.
夫爱钓鱼,在钓鱼的季节里,每逢假日必去垂钓,每次垂钓归来就兴致勃勃地谈论他的钓鱼经过。他的那股高兴劲儿,渐渐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些心动,真想亲自去体验一番。 昨夜的一场雨使星期天的空气格外清新,夫说这是钓鱼的好天气,刚好下午我没什么事儿,便随他一起到汉河去钓鱼。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5,(20)
殷学波,1968年出生,就职于南京钢铁集团。今年37岁的他,自幼于钓鱼结下不解之缘,从6岁开始就喜欢在河里摸鱼钓鱼。殷学波参加工作后,对钓鱼仍然痴心不改,赴珍珠泉,到龙池,奔金牛水库去钓鱼,可以说南京大大小小的钓场几乎都被他钓遍了。在别人眼里,钓鱼无非是休闲,亦或是一种“尝鲜”,而他却说:八小时之外感受钓鱼其时不在鱼,而在于过程,在于乐趣。他真正走上竞技钓鱼之路,是在1997年底。当时他的钓鱼技术并不是十分精良,通过近几年的磨练,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在南京、江苏地区乃至全国都很有名气的钓手。不论严寒酷暑,他都骑着摩托车坚持到池塘练竿,正是这种不畏艰辛的锻炼,让他的钓鱼技术逐步提高和完善。最近几年,他在全国、江苏及南京市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常常名列前茅,为江苏省南京市及南京钢铁集团公司的钓鱼运动的开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美国前总统布什也是个钓鱼名人,他在钓鱼方面有三个特点:一、钓龄长久布什总统是个综合性的体育迷,他喜爱的运动项目比较多,有网球、游泳、慢跑、高尔大球、垂钓等。据他亲口对报界透露,在这么多他所多欢的体育项目中,他最最喜爱的还是钓鱼。因为钓鱼一要同鱼斗智斗勇,二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布什总统还o豪地说,他的钓龄特别长,差不多和自己的年龄一样大。原来,他在小小年纪仅仅3岁的时候,就兴致勃勃地跟父亲外出到白山黑水间,到碧波浊浪里去钓鱼了,可以说,他小小年纪仅仅3岁时已经对垂钓情有独钟了。所以说,他的钓龄仅…  相似文献   

10.
老金的钓事     
李智 《钓鱼》2013,(6):48-49
我熟识一位姓金的文友,他是个十足的钓鱼迷,我们为了钓鱼,相约去过不少地方。老金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用他自己的话说,生命中除了写作就是钓鱼,除了钓鱼就剩写作了,在他的身上有许多钓事,下面和广大钓友分享一些。清心寡欲钓悠然一钩却上两种鱼老金在东北黑土地当过知青,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当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钱邦伦 《钓鱼》2011,(21):48-49
重庆市体育局退休干部张世才,原市钓鱼协会秘书长,他一生酷爱钓鱼,可谓是“芦花深泽静垂纶,烟朝夕暮几十春”。老人家今年虽已八十有三,但仍钟情钓鱼,时常挥竿垂纶,充实晚年生活。现在,我就来讲一讲他的垂纶故事。  相似文献   

12.
谢落襄 《钓鱼》2014,(19):1-1
你是否认为钓鱼只是年轻人才会全情投入的运动项目?完全不是这样,已经年过半百的我就痴迷于钓鱼。我曾记得有一个钓鱼的故事:“有个人非常喜欢钓鱼,每到周末他都会独自开心地出钓,而回家的时候却一直是两手空空。  相似文献   

13.
闫斌同志是位老干部,今年90有1岁。他于1983年底离休后,从开始学钓鱼,到爱好钓鱼,迷恋钓鱼,成钓鱼迷,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他都去自费钓鱼。闫老钓鱼的足迹,遍布南京市郊区:江宁区的殷巷和上坊,六合区的葛塘,浦口区的胜利圩、汤泉、珍珠泉,还有八卦洲、江心洲,最近还去中保村,上新河,螺-桥,棉花堤等地。闫老外出钓鱼大多数是坐公交汽车去。只要有钓友陪同他去钓鱼,闫老是从不回绝的。他常说:“钓鱼是一大乐趣,何乐而不为呢。”笔者有几次陪同他去钓鱼,他的精神、精力、体质都比我这个76岁的人要强得多。有一次省级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钓鱼协…  相似文献   

14.
钓友马师傅已退休多年,为人随和,爱聊天,快人快语,人缘特好,在密云石塘路附近钓鱼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就连十里八村的农民都跟他熟悉。他多年的钓鱼经验和对钓鱼的独特见解让我长了不少知识,也增添了许多钓鱼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秋钓响潭     
我的爸爸是典型的钓鱼迷。自从3年前他被一本《中国钓鱼》拉下“水”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成了顽固“追鱼族”中的一员。除去工作,钓鱼就是他的第二职业。只要天气好,一有时间就去钓鱼,从不“缺勤”,多次小有收获。说起钓鱼来,总有讲不完的新鲜事。出于好奇,我逐渐?..  相似文献   

16.
姚军 《钓鱼》2013,(8):48-49
老徐头是县建的一位职工,后来由于单位解散,他也就赋闲在家。老徐别无他好,就好钓鱼。可以说他的钓龄相当长,我和他一起钓鱼已有五年,对于他的钓鱼之事了解许多。2009年的秋天,我县许多钓友都到大港桥水库的坝头东侧用海竿钓鲫鱼,每天都有六七个人在钓,这鱼就越钓越多。十月中旬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早早起床,吃了早饭匆匆忙忙地往大港桥赶。正是中秋时  相似文献   

17.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8.
钓友老康     
钓友老康,名叶健康,叫他老康,是对他的尊称。老康年龄五十有余,有着丰富的钓鱼经验,每次出钓都颇有收获。老康钓鱼有一大特点,就是爱打呼噜。也许大家会感到奇怪,钓鱼怎么会打呼噜?这是因为我们钓鱼早上出发时间比较早,每次到达目的地时天刚微亮,然后找钓位、打窝、下竿、开钓,总有收获。到中午时鱼一般不爱咬钩。这时,老康就会坐在凳子上  相似文献   

19.
李寒停 《钓鱼》2011,(10):12-13
认识王永贵的钓鱼人都称他“阿贵”。由于钓鱼兴趣爱好广泛,各项钓鱼技能比较全面。竞技比赛,从手竿钓对象鱼、混合鱼是身怀绝技,休闲钓抛竿是他的拿手好戏。所以,谈到钓鱼,不管是竞技比赛、休闲野钓、钓鱼理念,他都能给予别人很大的受益。  相似文献   

20.
钓鱼三年来,我的技术越来越高,装备也是越来越好,由低档到高档,样样俱全。我也因此为拥有高档钓具而感到沾沾自喜,魂牵梦绕,每每像摆地摊似的进行擦拭。我经常请退休的老主任去钓鱼,说来也奇怪,他一跟我钓鱼就钓不着,或者是钓得极少极小。开始我还以为他给我省钱,后来我弄明白了,是守不住钓位、钓组配置失当或者是年老眼花看不准漂的缘故。记得有一次,在牡丹江海林钓鱼,他先后挪了两个池子,总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