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8日8时许,人民日报网络版得知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消息后,当即与国际部领导和记者吕岩松取得联系,9时25分在国内媒体中第一家在网上发布了中国记者采写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中文消息。12时25分,他们将电话采访吕岩松的大使馆被炸目击记在网上发布,这是中国第一篇较详细描述使馆被炸的稿件,第一次披露了光明日报评杏虎、朱颖夫妇遇难的消息。之后,网络版及时组织力量,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在主面上开辟“强烈抗议北约暴行”专辑,收集有关新闻报道上网。至11日上午7时,已有网友上贴文章6900多篇。10日(星期一)访问量(pagevie…  相似文献   

2.
吕岩松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在去年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炸弹落下后,他常常第一个到达爆炸现场,拍摄下那惨烈的场面;他的文章使亿万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流泪、为之愤怒。是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我3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了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了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他也是我被炸使馆中唯一幸存的记者……这,是个浑身是胆的英雄,一条无所畏惧的好汉。可当记者推开他办公室的房门时,迎接的却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他一脸的书卷气,热情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腼腆、…  相似文献   

3.
吕岩松同志,男,汉族,黑龙江省富裕县人,1967年1月出生,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5月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记者。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野蛮轰炸以来,吕岩松同志在50多天极端困难...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轰炸。他们炸机场、炸桥梁、炸电视台、炸城市……却一直声称轰炸的只是军事设施。这种霸权主义的侵略行径给南联盟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激起全世界正义之士的愤慨。1999年4月4日,北约再次对贝尔格莱德市进行轰炸。中央电视台记者迅速赶赴现场,发回了他们的现场报道。我们看到画面上有一处被炸地点浓烟滚滚,只见浓烟弥漫,隐约还可以听到爆炸声,记者介绍那是供暖中心。而距此300米远的地方便是一个居民区,记者采访了路过的两位居民。他们说,只要炸弹稍…  相似文献   

5.
来到贝尔格莱德后,北约的空袭就开始了。北约从4日开始轰炸贝市市中心的重要设施,几乎每天一个目标。爆炸声听起来的确让人心颤。对距我们大约四公里远的空军司令部的那次轰炸,几乎把人从床上震起来。经历了十几天的炮火,现在我们已能大概分清哪个是北约炸弹的声音,哪个是南军的防空导弹的声音了。南联盟大厦(南政府机构大楼,已被北约确定为轰炸目标)离使馆很近,大约只有一公里远。如果被炸,我们也许会受些影响,只希望北约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不过前几天炸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不得不让人惊叹现代化武器真是“指哪打哪儿”…  相似文献   

6.
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了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  相似文献   

7.
今天人民日报社隆重召开学习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表彰吕岩松同志大会,我代表丁关根同志和中央宣传部向三位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向吕岩松等仍然在南联盟战火中履行神圣职责的我国新闻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邵云环、许杏虎...  相似文献   

8.
1999年6月22日上午10时,象征和平的108只鸽子腾空而起,由我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社、广东天地广告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人民不可侮--全国各界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活动摄影展>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开幕.与此同时,由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我馆协办的<目击暴行--人民日报战地记者吕岩松新闻摄影展>也在另一展厅展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两个展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广大观众通过照片可以直观而全面地目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北约自3月24日以来在南联盟领土上制造的种种"人道主义"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强烈抗议北约暴行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9.
从3月25日至4月24日一个月的时间里,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已有几十篇文章和消息见报,并且还发表了21幅新闻照片,图文并茂地向全国、全世界及时报道了在南联盟发生的真实情况,有力地揭露了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对南联盟逐步升级的野蛮轰炸给南斯拉夫人民...  相似文献   

10.
共同的控诉     
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4月1日进入第九天,南斯拉夫人还是说“不”!于是,恼羞成怒的北约扩大了对南空袭范围。3月31日晚,多瑙河上的诺维萨德大桥被北约的飞机炸毁。诺维萨德市距贝尔格莱德以北约80公里,自空袭以来已遭到多次轰炸。这座大桥是经过古堡进入市区的交通要道。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仍然是北约轰炸的重点。从3月24日第一天空袭起,北约没有一天不向那里扔下几颗甚至几十颗炸弹。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主要是炸那里的塞族军事设施,可是直接受害的却是包括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在内的普通老百姓。28日那天,北约向普里…  相似文献   

11.
5月16日,中国记协授予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同志“人民的好记者”荣誉称号。5月27日,中宣部、人事部追授三位烈士和授予吕岩松等七位同志“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是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光辉榜样。自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以来,我国派驻南联盟的新闻工作者作为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贝尔格莱德5月8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当地时间7日午夜(北京时间8日早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使用3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到目前为止,至少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当地时间7日晚,北约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市区,进行了空袭以来最为猛烈的一次轰炸。晚9时始,贝尔格莱德市区全部停电。子夜时分,至少3枚导弹从不同方位直接命中我使馆大楼。导弹从主楼五层楼顶一直穿入地下室,使馆内浓烟滚滚,主楼附近的大使官邸的房顶也被掀落。当时,我大使馆内约有30名…  相似文献   

13.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南联盟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的一座大桥昨天被炸,当地市民悲愤不已。请看本台记者的现场报道。画面 记者站在断桥前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位于南联盟北部重要城市诺维萨德向你做现场报道。北约在今天清晨轰炸了连接诺维萨德两岸的这座大桥,这是北约第一次对南联盟境内的重要的交通设施进行轰炸。画面 采访一位先生解说 (配音)先生你好,你知道北约是在什么时候轰炸这座大桥的?“大约是今天凌晨5点左右吧。据我知道,北约共发射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没有击中,另一枚炸毁了这座大桥。”画面 一组诺维…  相似文献   

14.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发动野蛮的空袭,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为国捐躯。三位烈士的精神不死。与三位烈士一起出生入死的,还有人民日报驻南联盟记者吕岩松。他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为了祖国,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公而忘私,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系列报道《北约空袭南联盟》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此前,这组报道已在99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同时,中央电视台前线记者发回的电视短消息《朱颖父亲痛悼女儿女婿》也获得了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的一等奖。我们曾评介过《人民日报》记者吕岩松写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有两篇取自同一题材的作品同时获得一等奖,这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说明了1999年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三大斗争”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两篇新闻作品各有特点,有异曲同…  相似文献   

16.
“一条成功的消息取决于其所含的信息的质与传播速度”(詹姆斯·赖特)。人民日报驻南记者吕岩松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最快、最及时地传递出这一震惊世界的重要信息。这是这条独家新闻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午夜,也即北京时间5月8日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面对这一粗暴践踏国际法、外交史上极为罕见的事件,死里逃生的记者在爆炸发生后仅15分钟即与国内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把消息发出,世界其他媒体、通讯社则在数小时后,才发出相关报道。正因为其…  相似文献   

17.
“我们决不屈服北约的轰炸,但愿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坐下来谈判,用政治手段解决科索沃问题。”在北约飞机的轰鸣声中,南斯拉夫联盟副总理利利奇镇定自若地说。26日当贝尔格莱德上空响起刺耳的空袭警报时,记者如约前往联盟大厦采访利利奇副总理。此时的联盟大厦内空空荡荡,所有工作人员都已按规定进入了地下室,但利利奇不顾安危,仍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待记者的到来。“两天来的轰炸很残酷。他们不仅炸军事目标,而且还炸民用设施。”一谈到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利利奇显得非常激动。他说,北约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人员…  相似文献   

18.
感受吕岩松     
吕岩松,《人民日报》驻南联盟的首席记者,伴随着北约投向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导弹爆炸声,走进了亿万人民的视野。近日,应南京大学新闻系之邀,他和《人民日报》其他四位驻外名记者一道,来到南京大学,向师生们讲述了他们在科索沃的那段日子。关于科索沃危机的话题今天重提依然沉重,但毕竟经过了一年多现实的和思想的沉淀,五位记者的思考更为冷静、客观,更为成熟。一向以提问者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吕岩松,面对南大学子凌厉的攻势,以严谨的思维,儒雅的风度和幽默的谈吐,巧妙应答,让学子们领略了他叱咤战场的风采,感受到他平和与谦逊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事件发生后,我国的新闻媒体,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被称为“第四媒介”的网络媒体,绝大多数迅速地报道了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辟出专门版面对这一事件作跟踪报道。五月中旬的一次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受众中,84%的人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比平时多了,68%的人比平时爱买报纸了。这次调查还显示,与媒体的意见相一致,几乎100%的受众不相信这是一次“误炸”(据《北京青年报》5月19日报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可以说,在使馆被炸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一声声巨响,犹如山崩地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焊然发射五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和大使官邸。人类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黑暗悲惨的时刻: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午夜,北京时间5月8日清晨5时50分。人民日报记者吕岩松强忍悲痛,从废墟中爬起,第一个将噩耗传回国内,在《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上发了独家报道。中国震惊了,世界震惊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义愤填膺的高校师生和人民群众纷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严厉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严正立场,爆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