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认为,错综离合,绵延宛转,伏应自如,是汉语话语组织中普遍遵循的语用原则,而数千年来大量的优秀作品,也成功地体现了这些原则.错综的原则,是汉民族辨证思维特征在话语组织上的具体体现;华夏民族古老的圆道观念,则是人们追求话语回环复沓和宛转绵延的哲学基础,而汉语话语组织中绵延宛转的语用原则,又可看作人们对汉语潜在的诗性功能由非自觉运用到自觉挖掘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脉络清晰和层次的分明,是汉语话语组织的又一条重要原则.不同语体,尽管在内容、职能风格诸方面均有所不同,但它们对于话语组织中的层次的脉络的要求,却有着普遍的一致性.围绕这一原则,人们才探索出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层次感的具体的话语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义和语势的连贯、流畅,是汉语话语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从话语组织的角度来看文气和语势,则通常是以语义重心的明晰和前后衔接的自如为基本原则的。需要指出的所谓语义重心的明晰和前后衔接的自如,仅仅是基本的原则要求而已。在具体的言语表达实践中,语体的多样性、表现内容的丰富性和主体情致的复杂性等因素,都决定了话语组织方式的灵活性以及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到目前为止,"离合词"这一名称已经基本为大家所接受,命名上的分歧已基本消除.但是,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语法角色,到底应该如何界定之一语法单位仍是众说不一.我们认为,离合词并不是一个统一独立的词类,它与名、动、形这样的词类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离合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类,实际上是从实词各类中把一些具有临时扩展功能的词抽出来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类别,是在现代汉语基本词类之上的第二个层次的词类.  相似文献   

5.
“绵延”是柏格森哲学的核心概念,它以直觉为严格的方法论基础,强调真正的时间、生命的存在和连续不断的创造。究其根本,“绵延”是一种生成,一种变化,生命之绵延是一个不断创生的过程。透过“绵延”审视学校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其在直觉知识、经验性教学时间、学生创造性、内在自由、本质差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柏格森哲学从"存在"的角度出发,以"绵延和自由"为主题,在深层意识形态中寻求自我。他把人的活动力量归结为意识自我和个人能力,认为人类灵魂和精神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方向。绵延的确立是探讨自由问题的前提,自由追求是绵延探索的核心概念,二者构成柏格森直觉主义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教师话语教师话语指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讲解知识和组织教学。优质的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话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具体形式包括提问、讲解、组织教学、评价反馈。二.教师话语的作用1.教师话语的讲解知识作用: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师生之间最主要的内容是学会具知识点,例如讲解生词、语法、课文内容等。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运用教师话语。优质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恰当的使用话语可以让汉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教育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国古代教育家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不变精神,具有穷则思变、察几知著的伟大智慧和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高尚品德,所创立的教育思想和制度简易能从,因而中国古代教育绵延数千年.  相似文献   

9.
元话语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语言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语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语篇元话语在形式结构、分类原则、使用情况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英汉元话语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更深入地了解英汉语篇特点,根据特定的语境选择恰当得体的元话语形式组织语篇、表达态度、协调关系,有效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汉语学习者在进行离合词的学习时往往困难重重,然而汉语教学界目前尚未提出科学、系统的离合词教学法.针对这一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话语是语义连贯的句列 ,话语结构是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规则。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话语结构规则 ,汉语的话语结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汉民族语言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 ,应该将词法、句法的教学扩展到语段及篇章的结构规则上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汉语与越南语中的三称(自称、对称、他称)差别。给关注相关问题的人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讨论了关于受到“硬”的心理机制方面的“认知限制”,以及“软”的社会认知方面自我中心倾向的影响。语言相对论启发人们重新观察那些熟视无睹的现象,更多地认识差异,更深地探索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唯一的思想交流工具。研究者发现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方面的显著特点对我们提高第二语言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在感知世界中,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变化的。这样,形成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就艺术语言的言语表述来看,它反映的虽然不完全是客体,但它是客体信息对主体情感的激活。它有的指称相同,但语义却不同,有的无指称,但却有内容。这样,增强了人们 对艺术语言描写对象的感知度,淡化了对描写客体的抽象度。  相似文献   

15.
述宾结构是汉语作为SVO语言中十分重要的语法结构之一,汉语句法关系的许多特点,在述宾结构中都有反映。其变化丰富复杂,在句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语也属于SVO型语言,但两种语言中的述宾结构及其特点等有同有异,包括两国的语言学家对动词加宾语这一结构的理解和划分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述宾结构的句型结构、语义、韵律、跨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两种语言述宾结构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发掘汉语句法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语言关系要求不同的汉语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语言关系调适汉语教学结构成为一种必然。面对语言接触影响下的语言关系现状和发展规模,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作出调整:利用语言借用成分、剖析语言结构混合现象、消除语言中介的影响、提高语言简化程度和语言转换速度,以此促进汉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语言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反映人类思维方式,因此语言结构同思维方式是密切相关的。英汉两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结构中导致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中。试根据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针对其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进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英文图书的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从语言结构、语言组织两个方面,分析汉语与英语的语言学特征差异,探讨中英文语言意合与形合之分别,进而追本溯源,深入研究中英文图书内容及语言表达差异的深层原因,即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语言思维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比两种语言之前,必须找到所对应的平面。汉语和维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中,语法成分很少能够简单地对应,只有对汉语和维语作细致的比较,找出彼此的异同,明确语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做好翻译和教学工作。本文着重探讨汉维“比喻”和“比较”句型利用介词结构进行对比,论证了汉语介词和维语的格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