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编辑学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孙青艾近读阎现章主编的《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32万字),觉得该书在推进我国编辑学的研究和建设方面功不可没,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有参考价值的好书。第一,...  相似文献   

2.
在近十年来的编辑学研究中,许多有关编辑概念、编辑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有关编辑史的论著,都提到孔子是编辑家这一论断,还有一些专题论文认为孔子是中国最早的编辑家,中国编辑的祖师爷;孔子作为编辑家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本人在著作方面的贡献。也有一些论著提出,把编纂与编辑混为一谈,断定孔子为编辑家,是缺乏说服力的,按照古代精神生产方式的特点来分析问题,即使孔子参与了古代文献的整理,也只能说孔子作为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参与了某些古代的著作活动,与作为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编辑活动无关。这就形成了在孔子是否编辑家这个问题上出现的肯定论与否定论的分歧。鉴于分歧的实质并不是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是有关编辑学学科建设中一些基本理论的争议,特将双方的观点作一简要的综述,以期引起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3.
编辑史学的独特耕耘──李明山著《中国近代编辑家评传》读后感言李频回想起来,第一次听说他研究中国近代编辑史是在1987年,我正在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攻读编辑学硕士学位,李明山由学校历史系调入学报。导师有一次跟我说,他大学毕业后留校编过好几年河南省地方志,...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仅就古代编辑史的一些片断,谈谈对我们现代编辑工作的启示。第一个编辑及其编辑理论编辑,做为一种职称来说,是近代才有的。它概指以他人著作做为自己的工作对象的一部分专职人员。但做为一种职业来说,则古已有之。可否这样说,自从有书开始,就有编辑。不过,古代多是著作家兼编辑家,或编辑家兼著作家,编著往往不能截然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编辑活动源远流长。随着书籍的产生,即有搜集、选择、整理人类文化成果的编辑活动。自西周以来,历代都有致力于编辑活动并卓有建树的编辑家。中国古代,一般是编辑活动与著作活动台一,编辑家们多以其学识、功力编纂书籍,对编辑理论进行  相似文献   

6.
编辑学研究重在建设──序《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王振铎开封(一)大西洋岸边的朋友们,常常惊奇地向我们发问:浩瀚如海的中国传统文化,永读不衰的经史子集、农医工技等百科典籍,怎么如此大量地、而且相当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些历经百代、举世瞩目的珍贵文献,怎么到今...  相似文献   

7.
2009年的编辑史研究涉及史前时期与甲骨时代编辑活动及实践研究、历史上的编辑家研究和编辑作品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李频 《编辑之友》1996,(4):53-53
关于“组合衍生编辑”李频【河南】在《编辑家茅盾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我试图从茅公的编辑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些编辑学范畴。其中最费思量的恐怕莫过于第十章中的“组合衍生编辑”了。早在1987年,我就有心把有关选本、选刊文集、全集等再生文...  相似文献   

9.
编辑这一行,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最早的“业余编辑”可以上溯到孔老夫子。如果把明代的冯梦龙等看作是“近代职业编辑家的前身”,距今也有300多年了。古代的编辑家们,不论“专业”的或者“业余”的,  相似文献   

10.
蔡姗 《出版科学》2010,18(2):106-111
综述著名编辑家林穗芳的编辑学理论研究,包括明确编辑基本概念,研究编辑基本范畴,探讨编辑基本规律,阐明编辑史研究基本观点,并分析林先生学术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次编辑出版史座谈会,是最近十多年来的头一次。这十多年来,出版史研究的成绩很大,出版了一批有关书籍和发表了更多的论文,可以说超过了以往的几十年。年轻的出版史研究者也成长起来了,而且在研究中有不同意见的学术争鸣和互相讨论。这都是十分好的。 我国古代的编辑工作是编、著、校合一,是分散的个体劳动。有的编辑家也是教育家,或别的学科专门家。但他们在编辑学方面也都是有贡献的,不能忽视或抹煞。至于是不是就称编辑家,还得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出编辑劳动的创造性价值。编辑家在选题组稿时,择优弃劣,弘扬创造性,引导着科技创造活动的新潮流;在修改稿件时,将自身的创造性融入稿件中,将稿件转变为文献,使信息智化;在总体设计时,构造科技书刊整体,产生创造性价值增量,增大其创造性;在编辑产品流通时,对科学技术中的创造性成果发挥着运载传播、转化促生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编辑学研究显示出多元发展的趋势。理论研究继续寻求新的突破,编辑文化与跨学科研究充满希望和挑战,编辑工作与编辑史、编辑家等研究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低水平重复和缺乏原创性的问题。当下要做的是继续创新理论,关注实践。  相似文献   

14.
林穗芳先生在<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一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作为著作方式一种的‘编辑’和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的‘编辑’代表不同的概念。”这个论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解开了在编辑学、编辑史的研究中纠缠不清的一个死结,把一个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混淆概念的错误纠正了过来,从而大有助于明确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编辑学也好,编辑史也好,研究的对象都是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从事这种专业工作的人称为“编辑工作者”,其中卓有成就的称为“编辑家”。如果把作为一种著作方式的“编辑”和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混为一谈,那么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15.
老一辈知名编辑家孙伏园在编辑实践中,善于组稿、团结作家,讲求宏观启蒙、理性求实的鲜明编辑特色,实现了编者以其独特的编辑个性和思想个性使出版物具备了鲜明特色。孙伏园的编辑特色给中国现代报刊史留下了一笔值得后辈编辑人借鉴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6.
尽管各种出版史、编辑家传等,都把“编辑”这一职业的祖师爷交椅让给孔夫子,但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编辑”与今天的“编辑”并非同一概念。孔丘、刘向以及后来历朝历代的“编修”、“太学生”等,就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来看,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主编”、“编委”,介于作者与编辑之间,他们为传播、延续文化而披阅众著作,沙里淘金,增删校勘,使散篇成书。他们首先是学术地位很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在撰写《编辑家茅盾评传》的过程中,通读了茅盾的有关著作,惊异地发现茅盾不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编辑家,而且是编辑学研究的先行者,颇有建树的编辑学家。1934年,他就在《所谓“杂志年”》一文中预言:“将来要是有人能够把所有杂志按其性质编成一张文坛派别表,那他很配得一个文学博士的头衔。我想将来会有那么一个专门博士的!”以博士学位期许,是他对30年代期刊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从孔子编辑《六经》,到几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工作,其间有成就的编辑家可以说代不乏人。由于这些人的辛苦劳动,极其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才得以广泛的传播和保存。在这些人的工作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编辑经验和方法。但是多年来,编辑做为一门科学却始终未自觉地、有系统地得到概述及综合研究。形成了只有工作的实行而无理论的解说;只有编辑而无编辑之学。这一学术理论上的欠缺,在当今编辑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状况下,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我认为,在探求建立社会主义编辑学的同时,也亟需研究前人的编辑工作,分析归纳,明其源流、辨其指归、述其方法、评其优劣、总结其经验,并将其概况为系统而条理的理论体系。本文即本着这一思想抛砖引玉,试仅就我国先秦的编辑事业之产生、发展和成就加以概述,以提供研究我国古代编辑学或古代编辑事业史,以及现代编辑工作和创立当  相似文献   

19.
叶晓庆 《出版广角》2016,(24):87-89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编辑家,他在修订《春秋》时表现了丰富的编辑思想,主要包括“垂世立教”的编辑宗旨、“多闻阙疑”的编辑态度和“辞达而已”的编辑要求.子子的编辑思想对后世编辑工作影响深远,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必须认真地加以挖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后,中国出版史进入了高潮兴盛期,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研完成果层出不穷,综合著述成批问世。著名的有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宋原放、李白坚《中国出版史》等。二是研究范围不断开拓,诸多空白得到填补。三是研究方法多有创新,内容体例各有所长。四是研究成果形式多样,众多刊物提供阵地。五是研究层次不断加深,纠正不少谬误成说。六是研究目的日益明确,注意总结探讨规律。七是研究队伍不断扩大,规划选题逐步落实。八是境外学者积极参与,众多论著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