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一单元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为了突出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教材分成三部分,先讲商中间有0的除法和连续有两个0的除法,讲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和商是整千、整百、整十的除法的口算,最后,讲商的末尾有0的又有余数的除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中间有0和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其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这就是本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二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而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在一  相似文献   

3.
“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在计算这类题目时常常丢掉商中间或末尾的0不写,造成计算错误。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1.讲清0在记数中的作用,为学习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做好准备。在新授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第四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学生常因漏写商的中间或末尾的0而发生错误。现就这个问题粗谈些看法。商的中间或末尾是0的有不同的情况。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例如课本43页例1的  相似文献   

5.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除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将商中间或末尾的0漏掉。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对“数位”这个概念认识不深;二是对“0”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三是对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的意义。我在教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中的"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商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出示的例人倒10两道例题都是商二位数的除法,其求第一位商和试商的方法与商一位的完全相同,只是商的位数多了。教学时要重在让学生由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类推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使他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和商是几位数,使他们形成计算前自觉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意识,为后面的学习(特别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深,或是疏忽大意,都会错写或漏写其中的0。教学时,教师要讲清用0占位和某一位商为0这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教材略析] “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在四册教材上被分成两段。第一段是没有余数的(例3~例5),第二段是有余数的(例6)。它们都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商末尾有0,同时又有余数的除法更难。为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商0规律,例3~例5用一节课“新授”后,应上练习课两节,例6“新授”完毕,也应练习两个课时。 [教法提要] 教学方法与步骤可仿照“商中间有0”除法的教法进行教学(见前一个《怎么教》)值得注意的是:①仍应分析数的组成,使学生理解每位商的意义;②要诱发学生的错  相似文献   

9.
有些学生计算除数是两、三位投的除法,当商中间、末尾有0的时候,往往把商中间、末尾的0漏掉。为了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采取一看、二想、三验算的检查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看:是看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二想:是根据商的最高位,想商是几位教.三验算:是计算以后,  相似文献   

10.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一位数除法的教学难点。只有抓住商中间,末尾为什么要商“0”这是关键问题,以‘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结论为突破口,把这个结论运用到一位数除法计算教学中,才能突破难点,完善商的定位方法。一、建立新概念,为突破难点做准备一位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第9~10页。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的算理;掌握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笔算方法;比较熟地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2.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除法计算的过程中,商0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需要商0;另一种则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是0。但是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只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讲了第一种情况,即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见五年制第四册第46页和六年制第五册第21页)。后来在讲述除法的意义时,又说明了“在除法里,不能用0作除数”(见五年制第六册第48页和六年制第八册第23页)。对于商0的第二种情况,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应该是几的知识,教材中一直没有讲述。但却在五年制的第五册、六年制的第六册总复习中,出现了“0÷7”的练习题,如果光凭商0的第一种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现行教材在商0的知识编排上,不能不算是一种缺陷。  相似文献   

13.
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商的中间有一个0,如3/312;商的中间有两个0,如4/4008等情况。学生在计算中很容易产生错误,是教学中的难点。试设计如下练习供教学时参考选用: 一、专项练习。 1.说出0在下面各数中所表示的意义: 203、230、2003、2030 2.说出商是几位数: 这项练习是着重让学生弄清“0”在记数中的作用,如第1题中4个数,由于0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就不同。引起学生对“0”的重视。第二题是解决判别商是几位数的问题,能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是学好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5页例12:18页例13。教学目标: 1.讲出商中间或末尾写零的道理。 2.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过程一、迁移性练习 1.口算 54÷18 86÷25 208÷52 126÷14 2.先口答商是几位数,再口答商是几。 2835÷7 9180÷4 8016÷8  相似文献   

15.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基本适用于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因此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小学数学第五册(部编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材的教学重点。现将这部分教材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初步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按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连除的顺序进行编排。由于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顺序,试商的基本方法,商的书写位置,以及余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数学教科书第五册(上册)第9-10页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教学的关键是:理解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为什么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因为学生还没学习过"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商为0"的知识,所以,要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算理。教学时要注意: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再利用动手操作和课件画面演示,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在此基础上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所编排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包含了一位数除两位,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等方面的内容。之所以说它是学习困难儿童学习中的一大难关,有这样几方面的因素:其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如乘法口诀求商、表内笔算的除法、数的组成等。其二,操作步骤多,每除一次都有除、乘、减三步操作过程。其三,难点多,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如试商、商的定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和“不够商1用0占位”等问题,都根植在“除”的内涵上。这  相似文献   

18.
一、理清教材,掌握知识结构整数四则运算中,除法是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是表内除法。这一部分的教材编排有两个特点:一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分成“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等几个小节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二是由图形直观过渡到具体算例概括出算法,有助于利用迁移规律沟通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7~58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引领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以及探索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与人合作、交流的愉快,经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评析】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如第一条中,在“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数学第四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四个部份:(1)一位数除两位数;(2)一位数除三、四位数;(3)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4)连除。其中(1)和(2)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和(4)是知识的扩展和应用。一、认真教好重点例题 1.重点例题。本单元共编排了18道例题,其中“一位数除两位数”中的例1、例2(讲清法则的)、例6(讲清有余数的除法及其验算方法的)和例7(讲清倍的概念的),“一位数除三、四位数”中的例1和例3(是扩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法则的),“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中的例1和例3(讲清法则的),“连除”中的例题(讲清同级运算顺序的)等8个例题,是重点例题,必须认真教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