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浮力这一章既是初二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学好浮力这部分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1牛顿水产生10牛顿的浮力”,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浮力这个概念,同时可以引起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公式F_浮=ρ_液gV_排可知,浮力F_浮的大小是由作为载体的液体的密度ρ_液和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V_排(即物体浸在液面下方这部分的体积)所决定的,而跟液体的重量无关;跟物体浸没时物体在液体内所处的深度无关等等.学生对于浮力跟深度无关这一点通过演示实验都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浮力跟液体的重量无关都感到难以理解,往往要同阿基米德定律中所说的“浮力等于物  相似文献   

2.
教学一得录     
阿基米德定律是流体力学里的一个重要定律。其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显然,这个定律的基本内容在于确定浮力的方向和大小。然而是否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一定都受到浮力呢?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浮力的成因谈起。  相似文献   

3.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即F=ρ液gV排。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验证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种方法。利用手头易得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天平来做这个实验,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阿基米德定律是从实验得出的规律,定律描述的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变化规律.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  相似文献   

5.
[题目1]一只船上装着一些砖块,浮在一个水池中,如果船上的人把砖块全部投入水池中,池中水面的高度将会A.升高B.降低C.不变对于这一道习题,大多数学生选的是A,有一部分学生选的是C,只有个别学生选的是B。这道题正确的答案应是B。那么多数学生为什么选错了?其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地把阿基米德定律和物体平衡条件联系起来考虑和解决问题。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量。本题首先应从物体的重量来确定所受浮力的大小,以确定水面的升…  相似文献   

6.
怎样搞好初中力学复习?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应该抓好如下两个方面。 一、要着眼于巩固基础知识 巩固基础知识首先要抓好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关键句、字的理解。例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这条定律的关键部分是“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通常,“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可由这部分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比重的乘积来求得,可将其表示为式F_浮=γV。这里特别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式中的V应是被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而  相似文献   

7.
例:有一正方体铅块浮在水银面上,如图1所示,若再用水把容器倒满,铅块所受浮力将怎样变化? 不少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往往会得出:浮力增大、浮力减小和不变等几个答案,并都有其理由。现列举分析如下: 一、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容器中倒满水后,铅块排开的液体增多,所受浮力就  相似文献   

8.
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个定律的内容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且条件是结论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当且仅当物体“浸”在液体里,物体受浮力的大小才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阿基米德定律,其关键是要搞清定律中“浸”的物理意义,但“浸”的物理意义并不容易讲清楚。在液体里的物体受液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向上的压力减去向下的压力就是  相似文献   

9.
我們看到北京丰盛学校三部所写的《十年制算术課本試教情况》一文,指出了十年制学校小学課本(試用本)算术(以下簡称試用本)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問題。很多缺点和問題是的确存在着的,丰盛学校提出来是很好的,对我們有很大帮助(我們欢迎試用这套教材的学校都提出意見,群策群力地把教材編好)。我們对此除表示感謝以外,談談現在我們对这几个問題的想法和初步的改进意見。  相似文献   

10.
1问题引入:自由下落容器中的铁块所受浮力与静止时是否相同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一个盛有液体的容器相对地面静止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但是,如这个容器以恒定的加速度(?)沿  相似文献   

12.
这次期中考試,我們試驗用明题考試的方法进行。在考試前八天公布了考題,让学生們討論准备。考試题目是:“通过为人民服务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明确了哪些問題?結合課文你认为一个中学生应怎样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方面你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为什么?”沒有統一安排考試时間,不停課,随堂考試。十四个班用了三天时間,沒有抽調其他老师帮忙。当我們批改卷子时,感到明題考試的好处,大大超过我們原来的估計。  相似文献   

13.
1.大桥的桥墩随着水面的升高所受的浮力是否增大? 错解 大桥的桥墩所受的浮力随着水面的升高而增大. 剖析 错解的原因是没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要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出发,不要误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或者是排开了一定的液体,就一定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判断浮力存在与否要看是否存在压力差,而不是看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桥墩虽然排开了一定的液体(水),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器一般只是证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即一个物体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当物体浸在水中时,容器的侧面有一导管可以把水排出,再称量所排出水的重量即为浮力大小。虽然通过它的演示可知浮力大小,但其无法演示浮力为什么会产生,即浮力产生的原因。为帮助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力学中的浮力问题,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包括部分物理教师在内)误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只要它排开了液体,它就一定要受到向上的浮力”,造成这个错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当前中学物理教材中,乃至普通物理中,通常都只用一个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得定律,而对于上下压力差则简单地假设处在液体中间的一个物体来进行论述。我们认为这是不完整的,必须增加一个上下压力差的实验来进行全面的论述。为了具体明确,特将这个实验及其论述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瑜 《初中生必读》2012,(Z2):58-59
阿基米德定律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浮力所遵循的规律.它告诉我们: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用公式可以表示为F_浮=G_排=ρ_液gV_排.要掌握阿基米德定律,应该准确把握以下几点:1.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取决于物体是否排开液体,即物体是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材中,对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式的说明:“浮力的大小只跟物体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即只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而跟其他因素无关。”学到这里,学生常常会有些想法,诸如浮力会不会跟物体的形状、密度、物体所受的重力以及容器中液体的总体积及其所受的重力等因素有关?为此,可以补充一些实验以消除学生可能的疑问。  相似文献   

18.
固态物体在容器中“压底”的原因在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不论所浸液体是否足够,物体皆会触底而对器底施加压力。另一种情况是物体密度等于或小于液体密度,但液体的深度不足,因而不能给物体施以足够的浮力使之漂浮。  相似文献   

19.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这一原理虽不难,但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则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头脑中常存在不少错误观点:常把物体的体积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混为一谈;认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深度有关;浮力与液体内部的压强(p=ρgh)相混淆等。造成这些错误观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概念不清,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学不得法,用不应手。因而在解题中常出现各种错误。现对初中学生解物理题的过程中常出现的有关病例剖析如下: 一、错误联想 学习新概念时,如若存在着旧概念的干扰,就会由负迁移产生错误的联想。 例: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时候,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的深度有关吗? 错解:由于液体内部的压强是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也随着物体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物体浸入液体内部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