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商潮与书潮──高校读者的借阅走向陈宝珍(华南师范大学)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面临着一个充满机遇和变化的世界,“市场”成了当今最时髦、最熟悉的名词。大学再也不是“市”外桃源,再也不是与“市”无争的“圣地”。如今,她也要走向市场,按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2.
张磊  李宏伟 《新闻世界》2006,(12):49-49
“恐惧正侵蚀着那不勒斯的每一个灵魂,面对威胁,身份和财产已不再重要。”这是意大利《晚邮报》描述那不勒斯目前形势的语言。自10月22日以来,黑帮在这座“意大利人口平均年龄最低的城市”中爆发了“内战”,短短10天内有12人命丧黑社会仇杀,鳌座那不勒斯城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当地人在回家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争大双眼观察身边的情况。[编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在文学艺术领域内一个突出的令人注目的现象,是通俗文学的大流行。其读者面不仅遍及普通工商业者、青年学生,而且还有文化层次较高的学者群。确有“满城争说俗文篇”的盛况。伴随着俗文学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吃不完的“人情饭”》(见附稿),报道的事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刊出的稿件却有不小的缺陷。可以说,作者抓住的活鱼又给丢了。在村组招待费过高而加重了农民负担已成一个重要农村问题的今天,金洞乡却已连续五年没有村组招待费开支,对农村读者这已经是新闻。那里的干部下乡还有吃不完的“人情饭”,更加是新闻。金洞乡干部下乡吃不完“人情饭”,并不是那里的干部占不完村组和农民的便宜,而是村组和农民心甘情愿并争着请他们吃饭。是乡干部与农民有深情在。原因是乡干部驻村入户,爬山钻洞,用脑、出力还出钱,去为农民“办好…  相似文献   

5.
策划与用人:办版成功的关键蔡雯报纸多版化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专版专刊,由此导致日趋激烈的竞争──争作者、争稿件、争读者、争效益……然这仅是翻腾于表层的浪花,真正的角逐深藏在背后,我以为,那是办版谋略的斗智斗勇,是办版人才的实力较量。对于每一家报社来说,策...  相似文献   

6.
我看党报“周末报”宁波日报董小军各报所办的“周末版”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和运作,大多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总结起来就会发现,真正受读者欢迎的“周末版”,都做到了新闻性、可读性和思想性三者的有机结合,这“三性’’又构成了“周末版”的基本特征。新闻性...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传媒业发达,媒体众多,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特别是同城媒体之间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争新闻,争读者群,争发行量,争广告份额,说穿了就是争经济效益。媒体之间正当有序的竞争,促进了传媒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个别媒体为了哗众取宠而极力媚俗、弄虚作假,低级庸俗,恶意炒作。为了增加报道内容的可读性,记者常常假扮“乞丐”、“色情女”、“落难者”、“嫖客”、“吸毒者”等角色去“制造新闻”,以详细的过程和细节吸引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各类明星的琐事、绯闻、丑闻、诉讼等报道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读书札记的形式,分析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法则中第五法则的内涵,提出“读者第一”、“馆员第一”、“馆长第一”三者结合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9.
金三角     
《视听界》1992,(2)
“读者热线”以“金三角”栏目名称与诸位见面了。所谓“金三角”指的是读者、作者、编者三者间相互沟通、互相支撑的天然关系。自然,它的生命力,也完全要仰仗于三者的共同努力。“金三角”将作为界内朋友的热线,邀请您共同参与点题、点评、点答,评稿、评栏、评刊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11.
2001年2月,陕西电视台的戏曲栏目《秦之声》获得第14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优秀栏目奖”,这是《秦之声》第四次获此殊荣,这在陕西及西北五省区各电视台文艺栏目中尚属首次,为陕西秦腔界和文艺界争了光。当然,更为陕西电视文艺争了光。  相似文献   

12.
准确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前提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看这种报纸,而有的读者却喜欢看另一种报纸我想,受读者青睐的报纸,除了好的标题、好的文章、好的版式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纸的定位问题,即你这张报纸是办给什么人看的,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哪些人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种定好位置的意识,才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及其不同的阅读口味,设置出一些好的栏目去吸引读者、去占有市场。《语文报·初中版》是一份面向全国广大初中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习辅导类报纸。多年来,它一直紧紧围绕着“读”“写”“说”“想”“练”“…  相似文献   

13.
《中华读书报》上有一份关于读者买书的调查统计表 ,题目是“哪些因素在决定读者买书” ,影响程度分别是“最”“很”“比较”“有点”“一般”“不太”“很不”。这份调查的结果契合很多买书人的心意 ,从中可以看出 ,读书市场、读者心理的逐渐成熟正在呼唤着编辑意识的进一步成熟与更新。作为一名读者 ,我在买书时主要受两个因素的支配 :一是专业的需要。由于长期不断地关注这方面的书 ,对有关研究的新动向和出版的新书相对比较了解 ,对作者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所以易于把握 ;二是一般性阅读的需要。购买这一类书通常比较谨慎 ,我会从很多渠…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词汇是极其丰富的,即或是语音相同,意义相近的一些词,在使用时,也各不相同。在一些书报刊出版物、影视、商业广告中常见到将“象”、“像”、“相”混同起来的现象。其实这三个字,并不等同,是不能混用的,尤其是“像”和“象”。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三者在词性上的区别。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象”和“相”还是比较容易区别的。它们只是在名词“相棋”上可以混用,其他方面,没有相近的义项。 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象”和“像”。它们作为动词使用时,人们常常将它们等同起来。这是因为不了解它们的各自…  相似文献   

15.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笔者认为,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眼前不争,是依托着道的无痕迹的争,是为以后发展的争,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人,唯有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又表达了一种人格力量.纵观滚滚红尘,凡好争者,终必是得而复失;而不争者,则终是得而不失.德者自得,无德者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一个“德”字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报刊进入“厚报刊”时代以及读者对深度报道的看好,近年来,年终专稿风靡报刊。许多报刊未雨绸缪,从年初开始就为年终专稿埋下伏笔,留存珍贵资料。到了“收网期”,派出精兵强将进行专稿采写。在版面的编排上,也常常打破常规,隆重推出这一为读者精心烹制的“满汉全席。”尽管年终专稿是一种“怀旧”,但大家都希望这种“回眸”,能让读者产生“最是那回眸一笑,让我刻骨铭心”的感叹,为报刊在年末岁初,添上一道亮色。近几年,我在所供职的《衡阳晚报》进行了年终专稿探索,年终专稿情缘已经绵延8年之久。在策划的年终专稿中,有的成为读者争相传…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可谓是报纸号外大展风采的一年。这一年,“号外”伴随着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飞到读者的手中。从年初的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国的“神舟五号”的成功升天到年终岁末的萨达姆被抓,读者都看到报纸“号外”的身影。“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中央、北京和许多城市报纸如《人民日报》、《北  相似文献   

18.
“顾客是上帝”,这是商界颇有影响的口号。现在,报刊界也流行着一种提法:“满足读者需求”。办报刊,是给读者看的,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否则便无法在读者中立足、在群众中生根。但是,“满足读者需求”这一提法,由于过于简单和抽象,有时也会成为“迎合读者需求”的别名。而“迎合”,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些报刊,尤其是充斥街头的不健康小报和刊物的一种倾向。因此,对“满足读者需求”作一点辨析,也许是有益的。读者需求,有正  相似文献   

19.
“顾客是上帝”,这是商界颇有影响的口号。现在,报刊界也流行着一种提法:“满足读者需求”。办报刊,是给读者看的,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否则便无法在读者中立足,在群众中生根。但是,“满足读者需求”这一提法,由于过于简单和抽象,有时也会成为“迎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报业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百花争艳。各地晚报热潮未减,又见都市报、晨报异军突起,更有多种特色专业报刊也来抢占市场。而作为各地主流媒体的党报在这片竞争白热化的土地上,竞有日渐萎缩的态势。再加上不断叫响的“断奶”之说,更让地市党报人有雪上加霜之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地市党报如何走向市场,赢得读者,收复失地,无疑是摆在地市党报管理者们面前的重大而首要的课题。向经营要效益,向市场争读者,开创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双赢局面,才是地市党报发展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