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敏 《成才之路》2011,(9):40-40
朗读,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的途径;也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能缺少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可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是,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教师探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来论述一下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工作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认识不足.教学竞争意识不强。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有些教师不注重理论和业务学习.不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研究教学对象,缺少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有些教师不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造成现代教育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也不适应现代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等等现象。现就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提升教师教育观念,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缺少与实践结合、缺少问题意识、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亮"点等问题,提出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在教学管理中创新制度,以教学任务约定方式推进教学改革,有效地实现了教学改革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统一,既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同时形成了一批新课程。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课堂教学缺少了什么? 经过了20多年持续性的教学改革,特别是经过了近年来新课改的冲击与洗礼,当前的课堂似乎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方法、技术,也不缺少改革的热情,缺少的是教学智慧,即教师没有把这些东西内化为自身的智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模式方法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教师接受、认知、照搬和实施这些新的东西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学智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规范,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教师关于教学探索的智慧的结晶、关于教学总结的精华的积累,是我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所必须依赖的根基,也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明确指向。作为教师个体,无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个人见地多么独特,都不应脱离现有规范这一基础,无论教学改革多么大胆和深入,都不应脱离教学的一些基本规范。缺少了规范性,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个性,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学。  相似文献   

8.
王波儿 《新课程研究》2009,(10):22-23,2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已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许多教师都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笔者在实践、调研后。发现目前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若干问题,如教师缺少反思的意识,缺少反思的方法,缺少反思的氛围,缺少反思的机会等,并就反思型教师形成的前提、关键、途径、保证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平台。伴随着国家音乐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过去的高校声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声乐教育需要缺少创新意识,也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此,高校在发展声乐教学时要认清现状,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有针对性的提出声乐教学改革的方案,有效支持高校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在近些年来已经得到不断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高中的历史教学方式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转变,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高中的历史教师也从中得到了较多的教学经验,其主要是在史料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了教师角色,通过史料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文学呈现出视觉性诉求,文学教育也受视觉文化影响呈现多种变化,比如文学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目的等发生转换。我们必须正视视觉文化的挑战,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盛,读图时代到来,图像全面占优,文学阅读式微。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与图像融合,走上了一条图像化的道路,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一方面使得文学和影视都获得了广泛关注,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相比,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品位都大大降低。但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文学的影视化却可能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视觉文化时代的莅临,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探讨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有人提出过电影终结文学、电影疏远文学、文学隔离电影等问题。其实,电影与文学从来都是相互融合而不是截然对立、密切相关而不是彼此排斥的关系,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审美范畴中两种极其重要的文艺体裁和文化具体形态,它们必将迎来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更为丰富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understanding vision and visuality as associated but distinct terms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ways in which we engage with racial constructions of identity. Expanding the ways in which we visualize race beyond simply the visual offers us a mor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d response to race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moves from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non-visual visualizations like tactile visuality and audial visuality through photographs taken by blind photographers to ask how race and racial identity are implicated in conversations about both vision and visuality.  相似文献   

15.
"读图时代"使视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强势文化,但也给视觉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文章从视觉设计的主体、视觉设计教育、视觉设计所处的市场、行业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读图时代"语境下视觉设计的责任问题,强调视觉设计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正视"读图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不要一味沉湎于表面上的视觉繁荣及其所带来的高额经济价值,认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视觉设计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视觉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声乐教学中,运用视觉思维方法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更加典型化,表现得更加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视觉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典型化运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要对声乐教学环境的视觉化布置;二是将声乐教学材料的视觉化呈现;三是广泛使用视觉化声乐教学所需的多媒体用具;四是将声乐教学方法的视觉化。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进入图像时代,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发生了地位上的变化。Web2.0时代网络由于其可写性,视觉文化的传播因此变得更加广泛、快捷。青少年作为各种视觉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其视觉素养教育意义非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培养视觉审美、防止视觉污染、引导青少年进行视觉文化创造、传承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本文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如何提高青少年视觉素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平面设计中,抽象视觉语言的要素,如几何形点、线、面、色彩,拥有独立于外部世界具象物的自身的表现力,抽象视觉语言的生命和作用植根于人类本性中自我限制的心理现象,它的选择和定义直接和有机地与人类情感相联系。这个基本法则的启示在平面设计中开拓了一个巨大的新领域,赋予抽象形被忽略的人类逻辑与情感视觉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论述视觉符号在"读图时代"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妈祖文化传播如何更好地应用视觉符号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从视觉符号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入手,进而分析视觉符号传播的优势,试图为妈祖文化传播找到更多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被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当代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泛滥以及解构主义对文学经典的无情解构;二是"市场化的经济触角"伸进文学领域和消费主义时代的"快餐作品",不断冲击着文学经典;三是文学载体的网络化、影像化不断地排挤文学经典;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文艺领域的消解。然而,在大众化消费主义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经典,因为弘扬文学经典,有利于整个文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在当代我们应通过回归原著、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承体系、净化文学的社会环境、倡导老辈学者和古人的读书方法和习惯等方式,弘扬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