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支球队31场比赛的75个进球特征分析表明:本届杯赛的进球数略低于上届,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球进门的主要区域,尤其是从球门左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由前场组织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下半时的进球数高于上半时,下半时开始后15min是全场比赛的进球高峰;进球方式仍然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与头球顶射进球率相等;中路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1次传递后射门进球数最多;经过9次传递后进球数量显著增多;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第16届、第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进球主要特征比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通过对第 16届、第 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各 64场比赛进球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总进球数第 16届高于第17届 10个 ,且没有显著性差异。两届都是下半场进球数比上半场多。第 16届在第 76~ 90min时段进球数居两届各时段之首。第17届下半场各时段进球数相互接近 ,并居高不下。两届都是以中路进攻进球最多 ,前锋进球占居两届主要得分位置。两届都是以脚射进球为主 ,其中第 17届直接脚射和头顶球射进球优势显著。两届 85 1%以上进球都是在禁区内射进 ,在前场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 ,79 0 %以上进球都是经 5次以下传球后射进。  相似文献   

3.
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支球队64场比赛143个进球的主要时段、射门得分区域、进球进攻形式、进球方式、射门部位及进球队员的位置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场均进球数较往届相比呈下降趋势;下半时进球数高于上半时,尤其是临近比赛结束阶段进球数最多;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场中路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定位球进攻是创造进球的主要进攻形式;进球方式以直接射门为主;射门部位大多是脚射,特别是右脚;前锋队员是主要得分选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628个角球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对时空间的利益诉求愈来愈强烈地成为现代足球比赛的显著特征。激烈的时空竞争使得角球进球成为高水平比赛制胜的关键。长传配合仍为角球进攻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角球进攻空间轨迹以弧线球进攻为主,弧线球进攻形式中又以内弧线球进攻为主;内弧线球的运用数量以及成功率,都明显高于外弧线球;二次进攻成为外弧线球进球的另一有效进攻手段。角球进攻的空间区域主要集中在球门正面地带的近距离区域(1区、2区)内;1区进攻次数仅次于2区,但成功率却最低,进攻空间2区进攻次数最多,成功率也高于1区,但在进攻1区的成功射门对球门形成的威胁程度要远大于2区,本届世界杯关键比赛尤其如此。球门区域内的空间(1区)主要为内弧线球进球的空间区域;球门区域外空间(2区)主要为外弧线球进球的空间区域。后插上是角球进球的主要空间抢点方式,直接攻门成为进球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有效进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进攻的特点。结果表明:把握机会能力是取得进球的先决条件;中路渗透、远射的进球比例明显高于其它战术方法;射门方式以脚射门为主,其中抢点脚射最多;前场组织发动进攻的进球率最多;前锋队员是本届杯赛进球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8届世界杯足球赛全部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球门正面2、3区域进球最多,是防守的重中之重,6、7区是远射的最佳区域;比赛的最后15分钟是进球的高峰期,防守时应集中注意力;直接抢点射门进球最多,前锋队员是进球的主力;中路进攻入球最多,突出中路进攻、加强边路进攻是趋势;通过定位球战术进球53个,比例在上升,已成为球队进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射门次数逐渐增加,进球数却呈下降趋势;下半场进球数多于上半场,76—90 m in是进球的最高峰期;罚球区中间附近区域是进球的主要区域,射门角度小的罚球区内两侧成为新的得分区域;进球方式最多的是抢点直接脚射,其次是头顶球;4次内传球完成的进球占进球总数的95.86%;前场发动进攻造成的进球最多;中路进攻是主要进攻形式和进球重点方式;球门下方是主要部位;前锋仍是主要得分手,前卫进球逐渐增多且接近前锋。  相似文献   

8.
第4届女子世界杯足球决赛各队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第4届女足世界杯决赛32场比赛的105个进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场场有进球、高比分数、高进球数是女足比赛一大特色.上半场各时段进球数均高于下半场,且各时段进球数随比赛进行逐渐上升,小心谨慎、稳中求胜、进入比赛状态较慢是女足队员独有的心理特质.进球最多的区域是罚球区内.进球方式仍以脚射进球为主,头顶球进球数增多,提升了当今女足立体型技战术水平.各位置进球数最多仍是前锋队员.从边路进攻是进球主要的进攻形式,但定位球进攻进球数较少,不符合现代足球比赛定位球进球数占总进球数1/3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每场平均进球仅为2.30个,进球主要区域仍然是在罚球区内,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所占比例较高。定位球发动进攻成为进球主要形式,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后卫和中场球员的进球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2010年河北省第13届运动会男子足球(甲组)比赛6支队伍15场比赛6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比赛最后15分钟进球最多,进球方式是以利用中、前场抢断或对方失误,通过中路配合或边路传中为主要进攻形式,多数进球是由4次以下传球完成的,在罚球区内抢点直接脚射是主要的进球方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6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进球总数为近4届最低;进球方式以脚射为主;进球进攻形式以阵地进攻为主,中路传切渗透配合是进球最多的进攻方式;由中场组织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前锋队员进球数最多。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电视录像观察,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足球决赛阶段32场比赛中75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下半时段进球远多于上半时段,进攻组织时以4人以上参与的中路中短传渗透为主,射门得分区域以1区、2区为主,射门方式以脚内侧抢点直接射门为主,任意球直接射门和点球得分比重大,以洲际划分的各参赛球队之间实力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对2011年第六届女足世界杯决赛阶段32场比赛中86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女足世界杯决赛阶段总进球数和场均进球数较往届比赛有较大幅度减少;进球的时间特征基本与第五届相同,进球方式以直接脚射、接球调整脚射和头顶球三种方式为主,个人运球突破射门进球数逐步下降;罚球区内是射门进球的最佳区域;前锋进球所占总进球数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前卫进球比例逐步升高;中、前场抢断和前场任意球是本届女足世界杯赛进球前攻方获得球权的主要方式,后场抢断和前场守方失误则是进球前获得球权不可缺少的方式;进球前助攻以中、前场的流动进攻为主,前场定位球助攻是不可忽视的助攻方式;每10个进球中有9个进球是凭借6次或更少次数的传球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4-20届世界杯足球赛1051个进球的方式、射门区域、及进攻形式等特征进行研究,以探讨现代足球比赛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7届世界杯场均进球数呈逐届下降趋势;比赛下半场比上半场进球率高,反映出现代足球在重视攻守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进攻效率。罚球区2区内外区域是现代足球比赛射门进球最佳区域。前锋进球数最多,前锋和攻击型中场球员区分不再明确,全能型的队员位置职能已成为现代足球位置特征发展规律。现代足球比赛中脚射是最主要得分方式,立体高空头顶球技战术也已成形。随着传球次数的增加而进球明显减少的趋势,“直接打法”战术已成为现代足球进攻战术发展主流趋势。中路进攻、定位球进攻已成为现代足球进攻战术发展主要方向。前场及中前场已成为现代足球最佳有效地发动进攻进球区域。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147个进球战例,对导致进球局部进攻战术配合进行研究,得出: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有126粒最终是通过局部进攻战术配合觅得射门得分机会的,主要通过斜传直切、斜传斜切局部进攻战术配合推进至1区或2区最终获得射门得分机会的,其他局部进攻战术配合形式导致的进球数较少、运用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外围赛亚洲区预选赛A组比赛中中国队射入的13粒进球的一些相关情况研究,中国队的进球在第一循环居多,在主场进球居多;直接射门是中国队主要得分方法;定位球是中国队的主要得分手段;边路是中国队的亮点;中后场队员是射门进球的主要执行;在发起进攻和助攻方面后卫队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总体看中国队战术思路对头,临场应用合理;队员心理上趋于成熟;前锋得分能力不足,进攻手段单一,后卫队员进攻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17.
近四届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比赛进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统计等方法,对1996—2008年四届室内五人制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进球数量、时间、进攻形式、射门位置、射门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进球多,是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具备超强的攻击力是强队的重要标志;流动进攻是最主要的进攻得分方式;定位球是重要的补充方式。中路突破和边路突破是最主要的两种流动进攻形式,罚球点球已成为强队的重要得分手段;射门地点距离球门越近,破门得分的可能性越大;脚射是五人制比赛最主要的得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第16届世界杯进球典型战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录像、剪辑等方法,对16届世界杯所有场次的进球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阐明定位球、阵地进攻、快速反击3种战术是比赛中制胜的重要进球战术手段,大多数进球皆以此3种战术攻入。并对定位球、阵地进攻、快速反击3种战术应用中较典型的进球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认为本届世界杯在3大主要进球战术总体上呈现4方面特点:1.定位球战术的发展是本届杯赛的一大特色;2.阵地进攻战术中的无球跑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和突出,进攻中攻击点多而隐蔽,进攻目的性强,注意进攻节奏变化和突然性;3.快速反击强调快、准、狠,进攻队员跑位战术意识强,关键的突击队员个人能力强;4.理性足球在比赛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以及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得出:本届世界杯进球数较少;而进球多发生在下半场61~75 min、76~90 min以及补时阶段;球门区与罚球区之间正对球门的B区域为进球的高发区域;前锋位置队员仍是进球的主要力量,但前卫队员的进球数较上届世界杯有所增加;在各种射门方式中,抢点直接射门仍是最主要的射门得分方式;而右脚作为大多数球员的优势脚,是进球最多的身体部位;进球的进攻方式方面,中路进攻与边路进攻相对均衡,定位球进攻在淘汰赛阶段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2001年美洲杯足球赛进攻与进球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电视录象观察、统计表、文献资料法等。收集了 2 0 0 1年美洲杯赛的有关资料 ,分类整理 ,综合分析了美洲杯足球赛进攻与进球情况 ,找出美洲杯进攻与进球的特点及差距 ,并与中国队的进攻、进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为今后的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