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任务,随即在全党、特别是在党的高级干部中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运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同志身先士卒,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理论研究工作,把党的一系列独创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并以此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使党的理论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得到了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主阵地,党刊是思想宣传的主要平台,在思想建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党刊为经,以思想建党为纬,历时性地呈现党刊在思想建党中的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3.
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对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建党学说的创新、发展。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我们党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必须在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佩琳 《新闻世界》2012,(10):196-197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保持党的纯洁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实践中一个根本性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政党“党管媒体”原则,是新闻界一直恪守的基本从业前提与核心职业理念。理解党管媒体的理论内涵,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管媒体理念的理论演化、实践发展与价值诉求,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思想与实践的双向历史发展考察,系统阐释“党管媒体”的思想源流、实践面向与理论逻辑,旨在揭示“党管媒体”的理论科学性,同时也澄明了我国新闻事业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人民服务的合法存在依循。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其中包含党和政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既包含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要求,也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方面的内容。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记者延安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进行了伟大的理论创新,请问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及理论工作者的读书学习与研究活动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平 《军事记者》2004,(1):14-14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首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全部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闻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舆论导向如何,对事业兴衰成败、社会进步安宁、国家稳定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讲话强调,办好报纸,“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在坚持党性  相似文献   

9.
马晓亮 《大观周刊》2012,(23):82-8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提法虽尚属首次,但其注重学习精神实质却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党历代领导人的著作和实践中,探究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对我们党在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在周扬同志逝世八年之后,王蒙、袁鹰主编出版了《忆周扬》一书。编者分别送了我一本。我断断续续读完了五六十篇关于周扬这位党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诸多方面的回忆,增加了我对周扬的敬重与了解,同时,也引起了我与周扬有限接触中的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11.
李汉俊是中共一大代表之一,参与组建共产主义小组,在建党过程中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他不愧是中共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卢剑锋 《传媒》2011,(7):68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与党同时诞生的是党的新闻事业。回顾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每一步坚实的脚印都离不开党的新闻媒体,党的新闻媒体是我党开启伟大征程的冲锋号,是我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春华秋实,寒来暑往,90年来党媒始终与党的风雨旅程相随,与党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理论要被群众认同、接受,就必须用他们听得懂的通俗的语言,看得懂的简明的书。面向群众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成为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生动、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通俗易懂并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①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各种新闻媒体在宣传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要实现通俗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唱响了"人民至上"的主旋律,在全国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关注百姓、服务百姓、满足百姓,成为新时期媒体宣传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发挥媒体优势,弘扬主旋律,传播新闻正能量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和立身之本,决定了媒体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必要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作为普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平台,媒体是受党的绝对领导的意识形态窗口和重要的宣传阵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仅有中央媒体的声音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地方媒体参与进来,以提升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健 《声屏世界》2011,(7):35-35
导向意识 播音员主持人的导向意识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习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加深对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解。才能提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的自觉性,做到在节目中始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主旋律。这样才能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17.
仲崇杰 《大观周刊》2012,(12):26-26
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共产党员的本质内涵。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根本体现,是党对党员的本质要求,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表现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实践科学发展观上。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的关键。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鼎铭 《新闻界》2001,12(3):16-19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我们新闻工作的理论基础。我们党的新闻历史证明,凡是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们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就正确,我们的新闻宣传就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这种新闻宣传就对实际工作起着极积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舆论导向错误,人民群众不满意,实际工作也因此遭受损失。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历来十分强调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对我们尤其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针对性。从我们内部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新闻事业空前地繁荣起来。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一些同志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不够,对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历史和传统不甚了解,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缺乏鉴别力,特别是有的年轻同志,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但是对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具有的政治性认识不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还不强,甚至有少数同志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再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过时了。从外部来讲,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他们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把他们的价值观、文化观、生活方式强行输入我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新时期一项重大课题,在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和谐社会下提出的内涵、实现的途径及其现实意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加强了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等大众传媒建设。这些大众传媒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介绍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宣传党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参与思想文化的论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