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中国男篮年轻中锋韩朋山猝死,令主教练钱澄海锐志全消。在与笔者的一次聊天中,这位早在国际篮坛颇有名气的骁将陈述了一个观点:中国男篮成不了气候与人种有关,在南斯拉夫街头,2米以上的大个儿随处可见,在中国,你见到了就要马上延揽过来,不管有没有基础就这材料。就这样仍比欧美人矮半头,球也就没的打。 也难怪,中国男篮早年死守一个身高2.25米的穆铁柱,有球每每就高吊给立于篮下的老穆,由老穆踮起脚把球灌入  相似文献   

2.
细节在一切文学、艺术,乃至新闻、法律、说明等等文体中都可以使用,而且一经使用,就能使文章具引人的魅力。那么,细节都在哪些方面存在。一、行动细节写人物的行动,最好抓住一个细节。细节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特点就跃然纸上了。比如写中国巨人穆铁柱之高。美国记者克拉勃斯这样写:  相似文献   

3.
采写新闻特写,我们必须熟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掌握写作要领,特别要注意下面几点。善于抓住特点。特写特写,这个“特”字颇为重要。特者,特殊、特征、特点也。对于客观事物,无论事件、人物,还是旅途、战争等等,都得敏锐地抓住其特点。穆铁柱的特点是什么?高。身高二米二  相似文献   

4.
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不断发展,移动产品作为"第五媒体"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众多年轻受众对其产品的易用性和便携特质心动不已。"追风"热潮随着乔布斯一次又一次近似神话般的现身,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5.
梁波 《中国记者》2012,(8):59-60
江苏省第12次党代会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的一次关键会议,也是江苏规格最高、要求最高的一次会议。做好党代会报道,既是媒体的政治任务,也是媒体策划水平和报道水平的一次体现。《现代快报》围绕"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李弋 《现代视听》2011,(10):41-45
姚明退役,是一次重大的媒体集会,它被央视体育频道建构成一次媒介事件。本文以丹尼尔·戴扬和伊莱尔·卡茨的"媒介事件理论"为基本框架,采用个案分析法,阐释了"姚明退役"直播这一媒介事件的建构语境、路径和展演,揭示出电视对"退役"这一个人行为进行媒介事件建构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位女记者,作为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队一员,乘坐我国唯一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报道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活动。十年前,她也曾随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采访。作为一次例行北极科考活动,如何让"这次"不同以往?本文是她在北极的采访感悟。  相似文献   

8.
2010年年底,经国家外专局和市政府批准,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共15名学员,赴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新闻媒体专题学习培训。这是一次高强度的先进媒体学习之旅,是一次近距离感受美国的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多方位洞察西方现代文明之旅。在旋风式的业务访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在采访中,往往透过一次性新闻,发现"二次新闻",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再度采访。本文从社会新闻角度探求"二次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发展,意在抛砖引玉,唤起新闻理论界对"二次性新闻"的重视和发掘。一、"二次性新闻"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可否认,"二次新闻"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新闻学应该加以探讨的新闻范畴。近年来新闻界针对一次性新闻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对科技新闻中"二次新闻"的研究。受众对新闻资讯所感兴趣的已不再满足于闻之则喜,  相似文献   

10.
最初听到"孙庆国"的大名,是在某出版社一次隆重、严肃的社情分析会上.社长为佐证他一个新的观点、强调一项重点工作,一次次用洪亮的、充满权威的口吻说道:"据开卷公司的孙庆国先生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浪纹号和一字线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很多书稿,在使用连接号中的一字线(一)和浪纹号(~)时,前后不一致.例如,在说明药物的服用方法时,"每日2至3次"这句话,有时写作"每日2~3次",有时又写作"每日2-3次";又譬如"牛顿(1643-1727),物理学家"这句话有时又写作"牛顿(1643~1727),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市县动态     
正江苏各地积极开展"国际档案日"活动南京南京市档案局围绕"走进档案"主题开展"七项"档案宣传服务系列活动,即制作一部档案工作的《法制快车》电视宣传短片、举行一次档案宣传广场咨询服务活动、走进网络直播间开展一次与网民互动宣传活动、组织一场档案文化学术报告会、公布一批开放档案、开展一次"名人·珍档"系列宣传活动、组织一次档案工作系列征文活动等。活动期间,南京市档案局向市级机关和各区档案局发放国家档案局印制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宣传挂  相似文献   

13.
黄敏 《湖北档案》2000,(11):26-27
往往是,在难敌病魔一次又一次地疯狂蹂躏,感觉再也没有力量去扼住命运的喉咙,打算来一次"良好的堕落"时,西西弗便推着那只巨大的石辗轧过来大喝一声:"如果你还有创造力,那么,穷尽他!"  相似文献   

14.
丹飞 《出版广角》2015,(3):38-39
又一次,不可能变成可能。《奔跑吧兄弟》(简称"跑男"),一档以"撕"为主要爆点的电视节目,就这样悄然无声地一夜爆红。人们像被施了魔咒,不分昼夜地在网上自发刷屏。与面对长腿"欧巴"和娃娃脸"都教授"时的花痴表现不同,这一次大家尽管集体发痴,却是做了冷眼旁观、理性分析的"理智粉",还有不少是路人转粉丝的。我这才发现,咱们中国人真不缺技术流:第一次,一个简写  相似文献   

15.
<正> "二次采购"这个词,近几年在图书馆界时有所闻,但对其真正的含义尚无定论.所谓"二次采购"就是指复本量需要多的书,不是一次买足,而是第一次选购适量的数,入藏后经过使用对其科学价值和实际效益作出评价,认为需要增加复本时第二次进行采购复本的活动.二次采购区别于平时对某一种需求量较大的书而再次补充复本的采购.因为需求量大而补充复本是被动的带有偶然性的,二次采购则是主动的有计划性的,它早在一次采购时就开始了二次采购的准备工作.二次采购的全过程可以设想为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位"真诚求助者"也尚未谋面,但他的一次次来信宛如发生在昨天.他的每一次来信,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震撼,都促使我考虑该如何做人,如何当记者.  相似文献   

17.
当<海底总动员>、<黑客帝国>、<特洛伊>、<蜘蛛侠Ⅱ>等影片风靡全国,吸引越来越多国人眼光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这是好莱坞全球化策略的胜利抑或是美国全球化战略的成功;一个个年底岁末,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翘首期盼冯小刚的贺岁片,一次又一次的感叹"不过如此"却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走进电影院去欣赏冯氏电影时,我们是否想到这是文化大众化和品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王辉球是江西省万安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到井冈山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次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平型关伏击战及冀晋豫平原敌后反"扫荡"、反"围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一场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使得"粉丝"这一称谓历经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自此以后,"粉丝"与时俱进地成了"追星族"的代称,并且,其偶像范围、群体特征和内部组织等方面都被打上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而"玉米"、"盒饭"、"钢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收到题为"多元齐次对称生成分拆基初探"一文,文中出现"四元六次"、"四元6次"、"4元六次"、"4元6次"等等数字使用混乱的情况.当时笔者为了使这些数字规范化,翻阅了关于数字用法的书籍及相关论文,都没有找到范例可以作为直接的依据.后以它们作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发现:以"四元六次"、"4元6次"为关键词有检索结果,而以"四元6次"、"4元六次"为关键词却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