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荣 《兰台世界》2017,(7):73-74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关学"教育和"理学"教育的奠基人,张载一生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致力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他的人才教育体系、实践论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反观当下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可以从张载的教育思想中找到艺术教育的理趣,为现阶段艺术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史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凤翔眉县横渠镇人,因在横浆镇讲学,时人称横渠先生。张载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也是宋代理学4大学派(濂、洛、关、闽)之一的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张载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海外也有很大影响。近年来。宝鸡市档案馆在张载故里陕西省凤翔县和眉县等地陆续征集到由张载后裔珍藏的《张载族谱》5种,以及与张载家族有关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官府公文3件,为研究张载及其家族的繁衍、迁居等提供了重要史料。现将这些档案史料简要介绍如下。一、明、清、民国政府公文三件。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德育思想内容丰富,他论述“的真善美”的德育目标与现代教育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他的爱国主义,爱民的德育思想与当代国情教育等德育内容相同。他的德育方法与当代教育的有效途径相统一。本文意在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以期为我们所今天开展的德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介绍了张载的读书观,论述了张载的读书之志、读书之要、读书之方,以期为读者阅读古代经典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进一步明确了读书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5.
张载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美学的创始人,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少年丧父、天资聪敏的张载自小十分勤奋好学,通过多年的苦读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相互联系的道理,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载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少年丧父、天资聪敏的张载自小十分勤奋好学,通过多年的苦读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相互联系的道理,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7.
媒体教育新闻常常触及德育内容。如何定位德育新闻报道?笔者认为,德育是润泽灵魂的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应该用文化的火种点亮心灵、点亮希望、点亮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是有境界的,德育的高度决定着育人的质量。如何发挥报纸作用,使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读者德育环境的创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主导成分,德育环境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条件.而图书馆素以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著称,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部门,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因此,读者德育既是图书馆教育职能和学校德育的基本体现,良好的读者德育环境也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周邦伟 《大观周刊》2013,(5):293-293
德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直接的教育就是在进行道德灌输,设置德育课程只能进行关于道德知识的教育,而不是真正的德育。真正的道德教育应通过间接的、通过学校整个生活对学生进行道德训练,要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其他课程来达到育德效果。职业教育课程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根本手段和唯一途径,应该为学生构建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曾宪璩 《大观周刊》2012,(44):246-246
为了适应新课标下地理学科德育的发展要求,本文针对当下中学的德育问题,阐述了“三生教育”的内涵,在介绍“三生教育”对于中学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践行方式。希望能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优化“三生教育”,促进“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与“生存教育”为一体的德育工作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全面,其修身德育思想处处彰显出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色彩,是他获得成功的基点。本文对曾国藩修身德育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了曾国藩修身德育思想对于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瑗的教育心理思想,上承儒家传统教育思想,下启"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胡瑗十分重视德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他的教育心理思想中,有许多极具创见性的德育心理思想,其中涉及了德育的意义、过程、原则与方法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全面,其修身德育思想处处彰显出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色彩,是他获得成功的基点。本文对曾国藩修身德育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了曾国藩修身德育思想对于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德育的有效性正在减弱。要解决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狠抓德育基本教育,强化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杨玉林 《大观周刊》2011,(6):223-223,192
俗话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德育是为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引领他们更好地融人社会。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念。学校课程从功能上来说,应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傅海荣 《大观周刊》2011,(19):163-16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林存肃 《大观周刊》2011,(10):212-212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目前德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一代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邹秀军 《大观周刊》2013,(6):131-13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能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诸学派均重视德育.以家庭责任、职业道德和社会使命等内容为中心,虽然儒、道、墨、法等先秦学派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有重大分歧,但在教育目标、教育追求上又殊途同归.各学派在批判中互相取长补短,在责难中互相融会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传统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载在阐述封建伦理的本体根据时,也同样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来建立起天道的理论体系,使伦理思想和本体论实现有机的结合。张载的学术思想在我国的思想文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后世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