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社会责任。文章简述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论证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服务的新变化,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手机二维码和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及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体现,最后讨论了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群体智慧作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概述了群体智慧的概念及应用,提出基于群体智慧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策略,同时展望基于群体智慧的图书馆服务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国家新型城镇化下智慧图书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智慧图书馆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智慧图书馆对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并对智慧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以及智慧图书馆发展建设策略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数字化大浪潮的来临,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成为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案例分析法与归纳总结法,以江苏省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为例,分析其发展经验与现存问题,并基于建设维度有针对性从资源、技术、用户与空间4个角度探讨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通过构建资源智慧建设、技术产品应用、用户需求精准画像与空间重构下的智慧网格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图书馆服务朝“一体化、体系化与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是党和国家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再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和公共文化管理的数字化,最终是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公共文化管理的标准化、公共文化权益的均等化。图书馆的现代化始终与信息化、数字化息息相关,从图书馆自动化到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再到目前的智慧化发展新阶段,图书馆一直是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未来,馆舍(建筑)、服务、业务和管理“四位一体”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将是我国图书馆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必要路径。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7.
智慧图书馆文化源于图书馆的文化基因和对智慧集成的系统思维。文章借鉴图式理论,提出智慧图书馆文化图式的概念,从网络文化、数据文化、制度文化、生态文化、馆员文化等5个方面论述其要素内涵和建构思考。智慧图书馆文化图式是一种表达智慧图书馆文化要素构成及其关系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模式,对智慧图书馆文化建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也对图书馆全面提升数字文化内容供给能力和数字文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过去30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已完成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型,逐步建成较为先进的数字文化基础设施、较为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和较为完备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图书馆界应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完善全国智慧图书馆的体系架构,推动实现多源文化资源数据的融汇贯通和集成共享,加强对各类文化资源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增值开发,积极推进图书馆线下智慧服务空间建设,推动形成数据驱动的智慧化协同治理能力。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9.
泛在信息社会是图书馆即将面临的信息技术环境,用空间模式描述了图书馆的形态演进,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理念定位;并借鉴空间理论来探索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定位,用文化理念来阐述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定位;最后提出了"图书馆功能图式"的概念和建构策略,即从发展文化软实力,着力建构智慧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构信息素养体系;凝聚图书馆精神,着力建构文化功能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为智慧社会背景下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转型提供参考。利用网络调研法和案例研究法观察、总结国内外实践案例,凝练基于AR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框架;采用比较分析法,揭示不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应用特征,探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用AR技术趋势。研究发现:AR技术运用增强了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信息服务、休闲互动方面的功能发挥;在运用AR技术提供服务时,不同类型机构的侧重点不同,博物馆、美术馆和档案馆重视文化传承服务,档案馆、图书馆注重利用AR技术进行社会教育,图书馆、科技馆提供信息服务,科技馆和博物馆同时侧重休闲互动服务的供给;目前应用AR技术仍面临设备费用高昂、业态雷同、安全隐患、知识产权风险、功能质量有待提高、用户体验需要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星光 《图书与情报》2021,(1):26-31,37
文章结合盐田区图书馆实践,提出了“智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盐田区图书馆“智慧+”总分馆服务体系创建的目标思路、体系功能、实施措施和应用效果。研究认为,总分馆制建设的“盐田模式”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均衡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率。盐田区图书馆一方面实现了智慧技术的普及,为“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和手段;另一方面打造了具有互联、高效等特点的智慧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资源跨界融合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重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保护与利用。文章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四大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并以古籍特色资源“化、承、用”、珞珈文化方阵“资源再造、智慧服务”、图书馆与博物馆“跨界融合”为例介绍了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以及推进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现状的梳理有助于揭示智慧服务的理论内涵,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智慧服务的开展提供借鉴。文章采用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现状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其以人为本、智慧创造的理论内涵,提出由激发人的智慧、耦合物的智能、构建智慧图书馆治理体系、建设智慧图书馆文化四个方面组成的智慧服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背景,从公共空间、文化自觉、服务重塑以及智慧图书馆四方面对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系统探析。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阵地之一,《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图书馆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了政策遵循和行动指向。全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发展转向数据要素化、制度体系化、治理现代化、服务品质化和业态智慧化,促使图书馆智慧体在数字转型社会中不断变革和更新。面向未来,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图书馆行业需在守正创新中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积极探寻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进路: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找准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共鸣;把握数字时代方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构;优化数智赋能机制,推动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来都是图书馆所面临的大环境.通过分析数字化环境下和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图书馆未来服务发展的定位,即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合作性、人文性、竞争性和智慧性.  相似文献   

17.
孙鹏  赵青  王丽雅 《图书馆》2023,(12):30-36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是其服务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坚实底座,也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战略转向。文章分析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国家文化战略、行业发展趋势、智慧服务效能三个维度阐释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价值意蕴,最后从资源、空间、技术、馆员四个方面探索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未来路径,即打造开放共享的文化知识库、创设虚实相生的混合式空间、营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环境、建设数智并举的智慧化团队。  相似文献   

18.
王晓慧 《图书馆》2023,(4):36-42
图书馆是老年人汲取文化食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受制于生理条件、教育水平和数字公共服务发展状况等因素,传统图书馆在服务老年读者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智慧图书馆的泛在互联特征、智能设备嵌入和大数据的应用为图书馆提升老年读者服务工作能力和质量提供了支撑。智慧图书馆驱动下老年读者服务应以智慧空间服务为基础、以智慧文献服务为重点、以智慧信息服务为延伸,构建起面向老年读者的智慧阅读服务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章认为需要从加强老年读者服务宣传、培育专业的智慧馆员、优化老年人智慧阅读服务体验、加大老年读者信息保护力度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服务文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服务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一个方面,也是图书馆组织文化在服务层面的反映,是当前图书馆文化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作者从图书馆服务文化的背景、概念、内涵、要素、特征、作用、意义以及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建设等方面对图书馆服务文化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而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关键要素、基本原则、智慧服务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