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预习课文:周末带孩子上辅导课,来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时间:更有甚者放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如今这样的家长陪读潮汹涌而至,不仅小学生读书要陪,初中生要陪,就连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已不是个案。“过度陪读既苦了家长自己,更害了孩子。”专家建议,家长要学会适时抽身,还...  相似文献   

2.
刘飞 《四川教育》2012,(11):20-22
家有读书郎,万事皆忙。作为家长的你,有可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以后.还要坐在书桌边陪着孩子做作业;有可能顶着烈日在辅导班、兴趣班门口等着孩子下课:有可能在菜市场转悠半天为晚饭该为孩子准备什么而大伤脑筋……陪读,作为当今最炫目的风潮席卷全国。来自英孚教育与腾讯教育频道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30%的家长表示今后可能为陪伴孩子学习而放弃自己的工作,其中深圳、广州的家长比例远高于上海、北京。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陪读,那么陪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效果如何?家长们又如何抉择呢?本期社会扫描将给予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3.
现在,家长“陪公子读书”的现象已很普遍了。“陪读”的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曾经有位家长和我谈起他的“陪读”体会。开始,这位家长也和别人一样,每天晚上陪着自己的孩子做作业。孩子遇到问题,他就帮助解答。孩子做完作业后,他就逐一检查,帮助改错订  相似文献   

4.
董巧丽 《青年教师》2005,(10):50-51
“陪读”,这一古代曾经盛行的风气,现如今又流行起来了。而且愈演愈烈。只不过,陪读的角色由书童变成父母。放眼学校周围,陪读父母、陪读家庭,甚至陪读村的出现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这些“陪读家长”们放弃了工作,花钱租房子,只为陪孩子读书,真是应了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5.
“择校”这一名词无数次地在新闻中出现过,甚至于人们一听到“择校”就习惯性地把它和乱收费联系起来。一段时间以来,“陪读”这一名词也不声不响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陪读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到外地上学,父母亲陪着去料理生活,而陪读的另一层意思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陪孩子进城读书。这些时髦名词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有什么深层原因呢?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教育方法日前在西安电子一中诞生了,新在哪里?喏,就是学生犯了错误家长陪读。一位陪读家长闫女士称,一星期前因为儿子在学校打架,班主任老师为了防止孩子再惹出事端,要求家长到学校全程陪读。这样,闫女士放下工作。每天跟孩子7点以前到学校,晚上近7点回到家里,陪满了整整一个星期(2005年11月16日《钱江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7.
开学了,一位邻居竟然做出了一个巨大的举动,她要请年假对刚迈入小学一年级的宝贝儿子陪读.她说:"开学半个月,我会陪孩子一起做作业,盯着他养成好习惯.不然开头做不好,以后就很麻烦了." 为了能够在孩子上学之后进行陪读,这位妈妈放弃了惬意的生活.孩子上幼儿园时,一放假,她就申请年假,带着孩子愉快地旅行.而今年她的年假没舍得用,就是想"用到刀刃上",等孩子入学之后才申请年假,以便陪着孩子学习.这种陪着孩子学习的方式,被称为陪读现象.记者调查显示,在广州市,有这种心理的家长很多.孩子上学了,他们比孩子还焦虑.  相似文献   

8.
《人生十六七》2012,(10):14-14
随着孩子为学习而奋战,有家长开始考虑要不要对子女的学习进行“全程”陪读,甚至还有家长觉得有必要放弃职业而做个全职的陪读父母。那么,这些家长的想法是否有必要呢?陪读又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帮助或副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陈富祥 《甘肃教育》2007,(3S):10-11
“择校”这一名词无数次地在新闻中出现过,甚至于人们一听到“择校”就习惯性地把它和乱收费联系起来。一段时间以来,“陪读”这一名词也不声不响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陪读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到外地上学,父母亲陪着去料理生活,而陪读的另一层意思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陪孩子进城读书。这些时髦名词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有什么深层原因呢?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家教信息     
家长陪学好吗? 前不久,在上海市四川中路上的一家书店,列有一套名为“小学生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丛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各6本。看来,家长将要从“陪读”走向“陪学”了。  相似文献   

11.
“女儿迷上电脑怎么办?”“宝贝什么都好,就是太爱玩电脑了。”妈妈们困惑着:如何让孩子与电脑“化敌为友”呢?别担心,就让《家庭教育·父母宝贝》带领家长们除疑解惑,陪孩子边玩边学吧!  相似文献   

12.
刘丹 《江西教育》2006,(21):14-16
“陪读”现象刚开始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有关,先是“陪读夫人”、“陪读先生”,后来随着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又出现“陪读父母”。现在,在国内中学优秀师资比较集中的城市也聚集了一群“陪读”父母,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社交生活、个人乐趣,甚至牺牲事业来陪孩子读书,愿望只有一个:让孩子上个好初中,考个好高中,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目前,陪读风气有蔓延之势,以往陪读现象主要是高中学生,现在有少数家长从孩子读初一就开始陪读了,一些名校的周边成为陪读村,陪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涨船高,名校周边房租抬价据山西晚报网今年9月18日报…  相似文献   

13.
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感觉——家长的功课越来越多:检查作业、陪孩子完成阅读任务、帮孩子制作手工、完成老师的各种派活……苦不苦,看看家长咋"陪读"。累不累,想想升学"不疲惫"。时下的教育让家长充满焦虑:各类择校、择班收费乱象,下班后辅导孩子功课,很多孩子在课堂上完不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孩子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方法造成的,而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又往往与家长有关。从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考虑,家长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不要陪读。心理专家发现,对孩子而言,“陪读”极易形成双重依赖,即思维依赖和情感依赖。有家长陪他做功课,不懂就可以问家长,自己动脑的主动性就降低了;做功课时有人陪着,就不会有孤寂感,但长期这样就很难从心理上断乳。2.最好别让孩子在卧室里学习。孩子在家学习时,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有一个能够安静地学习的房间。但现在孩子的房间往往挂满了各种卡通或娃娃之类的玩具,孩子…  相似文献   

15.
陪读与辅导     
家长陪读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产物。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确有了进步,升入到理想学校就读。但是,更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不仅没有多大进步,相反地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消极的人格特质,成为孩子日后前进的绊脚石。可见陪  相似文献   

16.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一位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的吐槽,最近在网上广泛流传。无独有偶,另一位家长也表示:自己此刻光荣的躺在急诊室急救,病因是脑出血,严重怀疑就是教孩子写作业弄的。这篇题为《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文章迅速走红,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不少家长纷纷转发评论,开启家长吐槽陪读  相似文献   

18.
陪读一般是指家长花大量精力陪子女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多家长,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三陪’程序.时下,常常听到一些人痛说其为子女学习操心的苦与累,看到他们那如荷重负、忧心忡忡的的样子,着实让人同情.做父母做长辈的以牺牲自己的工作、休息时间来陪伴孩子预习、复习、做作业,这种”三陪”是真的帮了孩子,还是实质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19.
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加深和改善,还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和认知发展。但是,生活中有的父母对高质量陪伴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一起来看看,有您吗?有的父母说“我挺关注孩子的,回家就一直陪着他”。跟孩子坐在同一个空间,脑子中却是“今天还有多少工作没完成、方案还有什么漏洞、换季家里衣柜又该清理了”等等;一边打电话、发微信、看视频,一边陪孩子,孩子说:“爸爸,你看我!”  相似文献   

20.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0):10-11
培养孩子的特长是许多家长所热哀的,人们一致的看法是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搞好了升学的时候还可以加分。所以家长们不辞辛劳,不怕付出,带着孩子奔走于少年宫、文化馆和各色各类的特长学校……回到家里陪着孩子练琴、学画、下棋……那么,孩子们对父母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态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