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古佛经词义抉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讨论了东汉以来中古佛经词语恃怙、字、得、目士、一时三月。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释了汉译中古佛经中阿含部四部核心经典中的二十一条词语,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通过对中古佛经词语进行研究,可以为大型语文辞书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前书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学角度清理中古道经袭用模仿佛经的事实,为佛经影响中古文学提供新证。需着重指出的是造经者在将佛经神话、譬喻移入道经的同时,也接受了佛经特有的叙事形式的影响,在借鉴佛经的基础上,道经开始出现新型的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5.
汉译佛经语料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失收的例证,本文据此补正词语九则,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以助于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汉译佛经被动式的研究,约略有四个方面:利用中古译经进行汉语被动式或佛经被动式研究;揭示汉译佛经被动式与中土文献不同的使用特点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挖掘,解释中古译经新兴被动式的来源、规律及成因;利用中古译经被动式的特点,进行早期汉译佛经的语料鉴别和考察。今后还应加强两方面的研究:揭示中古汉译佛经被动式的全貌;解释中古汉译佛经特殊被动式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学角度清理中古道经袭用模仿佛经的事实,为佛经影响中古文学提供新证。需着重指出的是造经者在将佛经神话、譬喻移入道经的同时,也接受了佛经特有的叙事形式的影响,在借鉴佛经的基础上,道经开始出现新型的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8.
中古佛经中“燋缩”、“僑慠”、“菘菁”、“坑壍”、“绞缚”、“抟撮”、“捕猎”、“缋像”、“喑呃”、“璝玮”、“糠糩”、“抵揬”、“鵄鸺”、“窠窟”、“圊厕”等15个词语,《汉语大词典》大多失收;有些虽收,但书证较此为晚。通过对中古佛经这些词的考证,可补《汉语大词典》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词语的来源错综复杂,训释词义也可以从多角度去探讨.中古汉语有不少词语来自汉译佛经,就存在梵、汉两个不同的词汇系统,可从不同词汇系统的词义比较,帮助解决释义问题.事物是互相联系的,也可以从同一词汇系统中词与词相互间的关系,帮助考释词义.  相似文献   

10.
探求词语或词语的某义项最早出现时代,是历史词汇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弊恶"、"臂钏"等词、"开拓"、"壮年"等词的某些义项,早期汉译佛经中已屡见用例;"晨朝"、"迁变"等还同时见于南北朝时的中土文献.这些词语<汉语大词典>引例均嫌晚,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可以为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1.
由于书面语料记录语言的随机性,要更全面深入了解近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有必要发掘更多中古文献中的语言事实。文章在讨论不同类型语料在语言研究中价值略有侧重的基础上,以齐梁陶弘景纂修的《真诰》为例,从一般语词和专门语词两方面论述了中古道经在近代汉语语词溯源方面的作用:中古道经在一般语词溯源上作用巨大;而在专门语词研究上,则应当成为主要的依托材料。  相似文献   

12.
汉译中古佛经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义,可以纠正<汉语大词典>某些词条或义项书证过于滞后的缺点.仅就阿含部四部核心经典而言,其中新词、新义的语例比<语大词典>的书证时代提前1000年以上的就有16个之多.  相似文献   

13.
追溯了中世纪的教会戏剧形式及其内容的演变这段久为一般人忽略的历史。西欧戏剧源于教会,最初产生于宗教仪式。欧洲戏剧从中世纪早期的神秘剧、奇迹剧以及中晚期的道德剧、世俗剧到文艺复兴戏剧高峰、再到现当代戏剧,教会戏剧传统的影响一直贯穿始终。近年来中世纪的戏剧在欧美各地不断上演,其内在价值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十日谈》与“三言二拍”都是中世纪末期出现的市民短篇小说,二者都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展现了市民阶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意识。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民族性格、社会环境等的差异性,使二种小说所展现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走向.  相似文献   

15.
早期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同时代中西教育史上比较独特的教育形式,而教师又推动了书院和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从书院和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起源、任职资格、职业地位方面分析,以期对现代高等教育教师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东晋至隋末时期是佛经翻译的快速发展阶段,与东汉到西晋的初创期相比,该阶段的翻译活动有了政府的支持,译经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该阶段涌现出了一些著名的译经家,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译事经验对翻译理论和技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之后到来的译经全盛期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神权政治中的民权曙光--对西欧中世纪政治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欧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框架内,三种文化基质所内涵的平等观念是其政治文化中民权意识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教、俗两大政治势力摩擦和冲突的展开和深化,基督教神权观念的价值不断遭到贬损,从而使中世纪的民权意识逐渐获得了理论和实践的表达方式,并因此而构成了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序曲.  相似文献   

18.
道经是中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于道经流传广布,版本众多,文本存在大量的俗讹字,是文本校理和阅读中的一大障碍。比照不同的道经版本,进行详细的考证和分析,指出道经中存在的俗字及文字讹误现象,对道经文本的校理和解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道经中存在大量的俗误字,是文本校理和阅读中的一大障碍。文章比照不同的道经版本进行考证和分析,指出道经中存在的俗字及文字讹误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的中世纪,具有浓厚基督教神秘色彩的“哥特式”成为当时最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是西方中世纪艺术中最高的艺术典范,从艺术宗教学的角度对哥特式艺术的形式及其内涵作了细致分析,尤其是对其在艺术史上的积极意义给予了相关的解读,其中还原哥特式艺术对中世纪人的强烈的感官体验则为解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