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202-205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因能再现自重应力场以及与自重有关的变形过程,直观揭示变形破坏机理,并能为其他分析方法提供真实可靠的参数依据,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成都理工大学建成的TLJ-500型土工离心机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教学实验,在缩尺小模型中再现大规模地质原型的变形过程,能有效引导和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岩土体变形的分期配套特性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专业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主学习是网络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学习模式,而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设计是网络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模型,分析了模型中要素间关系及运作机理,提出了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教学中结合工程实践和教学要求,自行研发了一种自反力空间钢桁架教学模型系统。该教学模型系统包括钢桁架结构、自反力框架约束系统、电控/手控加载系统、应变挠度测试系统。在模型设计完成后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模型各节点加载下结构理论应力及变形数据,及加载位置与变形、应力的关系,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人经过研究,设计了一套“变形多边形模型。”此模型在我校初二年级几何教学中使用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李家湾大型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采用“锚索+抗滑桩”的综合处治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滑坡的数值模型并分析滑坡的塑性区、变形机理和特征,与支护后的坡体水平位移和塑性区云图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分析和治理大型滑坡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结果表明:(1)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大型滑坡的值模型,通过研究滑坡的塑性区和变形机理,数值模型结果与实际滑坡变形趋势及变形特征基本吻合;(2)未防护的边坡自坡顶至坡脚形成贯通的塑性区(潜在滑面),设置锚索-抗滑桩防护体系的坡体内未形成贯通塑性区,坡体位移趋于稳定,说明防护措施不但合理而且有效,同时为弥补工程经验不足而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支护大型深部位移滑坡,为工程设计设计依据及经验参考;(3)适当的降低设计人员时间和工作量,该方法可为以后大型滑坡动态设计提供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冰箱箱体在实际制冷工况下进行了热力耦合分析,研究冰箱箱体在温度荷载下的变形模式,理解其变形机理,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状态机理论以及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给出了一种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时序逻辑的设计问题转化为组合逻辑的设计问题。本文给出的时序电路模型将状态机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其中,并可借助于EDA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简洁实用,可用于数字电路课程时序电路部分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是岩石最重要的弹性参数,是衡量岩石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为了满足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及实践教学需要,本文通过设计并制作了机械法岩石变形实验的夹具,利用压力机对圆柱体岩石试样施加一定的轴向压力,用4个轴向千分尺测量岩石的轴向应变,并利用径向的8个千分尺测量岩石试样的径向应变,实现了岩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量和计算。本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岩石变形特征和机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实验观察,对高速切削条件下连续型带状锯齿形切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锯齿形切屑的形成过程中,变形材料经历了塑性剪切变形和集中剪切滑移两个变形过程.本文作者分析了锯齿形切屑周期性形成的变形机理,对锯齿形切屑形成的有关变形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利用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课件中应用的基本方法,通过开发"细菌和病毒的遗传"课件研究了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及其交互性、三维模型设计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通过开发U型管实验、DNA的摄取和整合、接合的机理与过程、性导的机理与过程及特殊性转导等内容实现了动态交互式演示和控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收到了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自制的演示仪器,容易说明弹簧的形变主要由于金属丝的扭转.借助于量纲分析及螺旋弹簧变形机理的二维模型,直接推导出螺旋弹簧的变形公式与劲度系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走了一条面向个体成长的路线,即以个体成长最终达成整体提升的路线,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日益面临瓶颈。以“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为新机制,使企业转职教师和非企业转职教师均在团队发展中交互影响、螺旋提升的效果良好,不失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新思路。基于团队螺旋提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在合作机制建设、项目化运作、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适应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亟需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建议实行"两会联动、一体化运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一线二证三化四美"人才培养模式,螺旋渐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八学期、三段式"旺进淡出的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英文教育有两种模式:大学英语必修课和个别专业课程采用的双语教学。前者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没有支撑,后者全英文的教科书和教学课件加大了学生对英语的厌烦和恐惧感,影响专业课学习,对教师的英文水平和专业水平要求也较高。为此提出螺旋学习法,其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将英语学习应用于专业学习,循序渐进地将英语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工具。该方法强调每门课程专业英语词汇、课程部分章节用英文教材讲解,给出部分英文例题,学期期末设一节文献阅读课,鼓励学生自选该领域前沿英文文献进行阅读并采用英语做 Presentation。试点教学表明,螺旋法可有效增强学生应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提高计算机专业词汇量和文献阅读水平,促进专业学习。螺旋法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计算机专业课双语教学新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AutoCAD2000中的Visual LISP开发工具开发三维圆柱、圆台螺旋线和平面蜗卷线程序,给出了开发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以及用该程序在AutoCAD2000中绘制三维圆柱弹簧、三维圆台弹簧、螺纹以及平面蜗卷弹簧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路径与结果.教学设计的结果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要及时总结反思,从而对原来的教学取向与定位矫正完善,产生新的路径与结果,再反思,再完善,形成取向—定位—路径—结果—反思螺旋上升的教学设计"五步"循环曲.考虑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提倡走"中庸之道"——兼顾数学知识取向和数学文化取向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施中的默会知识和教学对话中的明言知识相互转化对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美国某高校参加翻转课堂工作坊的六位老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经历展开叙事研究,可望实现解决知识创生螺旋(SECI)中“薛定谔猫悖论”之目的。以SECI模型为“外螺旋”,在两两相邻的“社会化”“表征化”“联结化”“内在化”知识状态中分别嵌入“内隐架构”“对话传播”“迁移吸纳”“练习创生”的“内螺旋”,形成“知识创生双层螺旋”能更清楚地展现高校教师积累、生成、运用、创新实践性知识的实然“全貌”,亦可为我国新时代激发教师实践智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弘扬立德树人信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圆柱形弹簧的劲度系数公式和胡克定律,导出非惯性系中形变前后非轻质静止弹簧上同一点相对于弹簧固定端的距离关系式,给出弹簧非均匀形变的数学表述,推导非惯性系中静止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两端所受外力的关系式和弹簧上任意处弹性力的计算公式,讨论非惯性系中非轻质静止弹簧形变后的弹性力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经管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紧紧围绕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提出了经济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定位以及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意义,重点对如何构建"5322"螺旋递阶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评价、优化实验师资队伍、注重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现代生物技术》课程在不同类型和层次院校均有开设,使用的教材也有许多版本。在强调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新形势下,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等各种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文章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校实际开展一些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供同行分享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