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教育惩戒是一种规范儿童行为的辅助教育手段,惩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惩戒的目的应具有教育导向性,手段应具有合法规范性,结果应具有有效价值性。幼儿教育惩戒可以唤醒儿童内在的纪律感,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顺利过渡;提高儿童道德认知水平,实现幼儿的道德感性向道德理性的转化;协助赏识教育,实现幼儿顺逆境平衡。幼儿教育惩戒的实施,要求规则教育“走”在儿童失范行为前,追溯失范原因作为惩戒方式的权衡标准,以事后干预实现惩戒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臧静 《江苏教育》2022,(31):52-54
教师在依规实施教育惩戒后,要基于“儿童立场”“儿童生长”“儿童认知”,激发儿童个体对不规范行为的思考,为促使其行为转向提供方法指导,通过群体激励纠正不规范的行为。教师要智慧地寻找“惩戒”之后教育疏导的最佳路径,让惩戒规则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惩戒行为备受争议的背后,是多元价值观和不同利益诉求难以统一的问题.正当性论证是对事物、制度或行动的价值论证.合法性是正当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正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育惩戒中合法性不能代替正当性.教育惩戒的正当性在于惩戒行为的教育性与正义性,既符合了教育价值的目的性,也实现了教育关系的正义性,教育性是惩戒行为的良善动机,正义性是惩戒行为的应然效果.教育性意味着教师的惩戒行为是为了实现教育的价值,规范与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教育惩戒的正义性意味着教师的惩戒行为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受到了应受的教育,且这种教育是好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种子观"观照下的阅读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全新探索。儿童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每一颗都是不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观察儿童的日常阅读行为,给儿童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和阅读选择的权利,并运用情境还原、内容演绎、改编设计和主题探究等方法来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儿童并不缺少阅读,缺少的是教师引领下的高质量的阅读。为此,我们开展了“引导式”主题阅读活动——立足课本,开掘主题阅读的“源头活水”;自主开发,开辟主题阅读的另一片新天地;纳入课程,让主题阅读异彩纷呈,最终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6.
历史制度主义强调把行为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关注行为背后特定的文化因素。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探究教育惩戒权主体变迁,有利于为研究教育惩戒权的发展过程提供新视角。以教育惩戒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研究发现,教育惩戒权主体变迁经历了初始阶段、形成与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和完善与强化阶段四个时期,教育惩戒权由亲权掌管是其发展的初始阶段,国家介入教育惩戒权是其形成与发展阶段,教育惩戒权定位模糊是其曲折发展阶段:教育惩戒权法律化是其完善与强化阶段。目前我国处于教育惩戒权完善和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家庭教育权立法进程,确认儿童在教育惩戒实施中的角色和促使自然亲权和国家亲权的和谐共生是教育惩戒权的科学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主题活动是低年级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探索、发现、完善的活动,具有互动、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低年级儿童发展的需要。低年级儿童早期阅读是指在小学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低年级儿童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低年级儿童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为拓展低年级儿童阅读的内容,加深低年级儿童阅读的深度,让低年级儿童时时处处能进行阅读,对阅读活动有长期兴趣,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们把低年级儿童的早期阅读有意识的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两者水乳相融,相辅相成。低年级儿童的阅读与当前的主题活动融合,使阅读更贴近低年级儿童生活,让低年级儿童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让阅读成为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叙事是以不同方式对教育惩戒的解释性或说明性描述的故事或表现。叙事刺激群体产生无意识,无意识影响人类行为。教育惩戒叙事内在逻辑是,对家长群体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确定性使不当惩戒叙事影响力更大,最终影响教师惩戒行为的选择。惩戒与赏识、师道尊严与师生平等、育与罚等重要叙事影响着教育惩戒活动。  相似文献   

9.
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为了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重复这个行为,倾向于用正确行为替代问题行为。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实施教育惩戒前应通过共同制定惩戒规则,利用预先校正策略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通过功能行为评估找到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以行为矫正为目的合理惩戒学生的违纪行为;通过完善惩戒程序杜绝惩戒中的不合理惩罚。  相似文献   

10.
教师惩戒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幼儿园教师惩戒的种类及次数及其对应的幼儿反应,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惩戒方式较多出现短促告诫,有效性不高;较少出现个别、集体交流,有效性较高;幼儿反应以行为减少为主。建议幼儿园教师应提高惩戒行为的针对性,关注幼儿对惩戒行为的行为反应,增加师幼交流的频率。  相似文献   

11.
眼动记录技术是探讨人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与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文章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时的眼动行为指标进行分析梳理,结合正常儿童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进行比较,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筛查方法、眼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原因并相应提出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戒权已成为当前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它能否实现其预设的立法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惩戒权的性质规定.当前,教育惩戒权面临着公权与私权之争,其根源在于对教育惩戒本身缺乏清晰的定位,即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行为,还是一种法律行为.从教育主体对教育惩戒权的预设目的来看,契约性的教育惩戒本身是一种教育行为,因而教育惩戒权是一种社会权利,但却不是排他性的个人权利.教育惩戒权是兼具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双重属性的教育权利,这划定了教育惩戒权的"底线"与"高线",在此区间教育惩戒行为的自由教育属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3.
凌玲 《教师》2020,(10):53-53
为了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更加有效,文章探索了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交流课中的话题设计,从整本书的主题入手,选择探索主题内涵的话题;关注学生阅读中的疑点,精选能引发思考的话题;关注作品中的独特表达,选取与表达相关的话题;结合儿童生活,选择与儿童有联系的话题。通过高效的阅读交流课,学生能吸收优秀文化,拓展思维,学习阅读方法,积累语言,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惩戒的依据是合法社会化、教育公正和教育权力.其历史演进经历了古代教育惩戒、近代教育惩戒和现代教育惩戒三种形态,逻辑是从自然权利演进为社会权利再演化为法定权利,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征与儿童身份地位、师生权力关系和教育价值文化密切关联.未来教师教育惩戒的主体形态将以柔性的象征性惩戒为主,而面向需要特殊指导的学生以及严重行为问题的惩戒,将由专职教师和包括学校在内的专门机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5.
孙倩  金钊 《教学与管理》2022,(22):28-31
中小学教育惩戒实践中,仍然存在滥用惩戒和不敢惩戒等现象。有些教师滥用罚站措施,对学生动武,侵害学生身体健康;有的学生故意放大教师的动武行为,打击报复教师。因此,亟需对中小学教育惩戒实践作出具体的行为指引,通过区分学生的学业性问题行为、侵权性问题行为、妨碍秩序性问题行为,帮助学校及教师区分不同惩戒措施适用的具体场合,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治培训,在教育惩戒实践中合理运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运用法治思维处理教育惩戒纠纷。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的课外阅读指导方面,我们敞了很多事情,成效却不容乐观。我们规定阅读时间(要家长签字),学生就一边看书一边看表;我们要求主题阅读,学生快捷地下载完毕却不愿多看一眼;我们布置摘抄背诵,学生则煞费苦心地找寻“短小精悍”之句段;我们倡导阅读贵在有悟,学生自觉打开了读后感范文;我们反复宣讲阅读的意义,可许多学生的书包里还是找不出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造成儿童消极应付的根本原因,正是缘于课外阅读的“魅力”缺失。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戒是纠偏学生失范行为、引领学生健全发展的干预措施。从根本上讲,当前教育惩戒的现实问题主要归结为师生主体间性关系不明确。具体来讲,儿童客体化是教育惩戒失去本真意涵的主要原因,师生关系对抗是教育惩戒的根本阻碍,教师霸权是教育惩戒产生的偏差性目标。师生关系应回归主体间性的本质属性,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立足于平等、交互、共生三个核心概念,从前提性、路径性、诉求性三方面建构教育惩戒突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短书评"创作是基于儿童阅读评论的一种尝试。侧重于小说"情节与结构"的评论,体现儿童逻辑思维与理性思辨;侧重于小说"语言与风格"的评论,体现儿童对语言的直觉与敏感;侧重于小说"人物与主题"的评论,体现儿童成长中的他者认同与自我建构。儿童"短书评"的创作实践,是建立于儿童"个体深度阅读"和"群体共享阅读"的基础上的,需要教师提供诸如范文引领、提问构思、自评互评等创作支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自由”学校,夏山学校对学生违规行为的惩戒独特而富有教育意义。在惩戒的价值取向上,惩戒的性质是对社区规则的学习过程而非道德宣判,其目标是保护与教育儿童,既体现“双向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原则,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警示教育原则。在惩戒的决策主体和程序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校大会讨论违规行为并做出惩戒决策,决策程序遵循师生绝对平等和民主原则,对决策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通过申诉程序维护合法权利。在惩戒方式上,夏山学校有许多颇具创意的惩戒方式,并通过校内各类委员会和同伴压力保证惩戒有效执行。在惩戒的文化理念上,体现了“以非放纵的自由获得自律之自由”的自由发展理念,“用爱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而非惩戒问题学生”的理性之爱理念,以及“使有形规则与无形秩序交织的高满意度社区”的共同体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惩戒效果指违规违纪的学生受到教师惩戒后,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的状态和程度,是衡量是否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考察要点,可按照"作用时间与影响范围""目标侧重""目标达成度"三个维度划分为不同类型。教师教育惩戒存在如下问题:教师缺乏效果意识,只关注惩戒本身;忽视间接效果,只关注学生行为改变;效果未得到有效巩固,被家庭、社会因素所消减;缺乏效果评估标准,惩戒具有随意性。教师应积极关注惩戒效果;兼顾直接与间接效果,对其进行全面衡量;对效果进行有效巩固;建立效果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