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指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分为教养类型和教养方式两大类,教养类型指教养风格、价值和态度取向,而教养方式则指父母具体的教养活动;父母的教养类型对子女的影响是间接的,而教养方式的影响却是直接的。不同的教养类型和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亲子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一时期父母应在子女决策权、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作出调整,以便提高亲子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474名3~6岁学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前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儿童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影响以及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女童的社会能力水平显著高于男童(t=2.08,P<0.05);民主型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显著正相关(r=0.51,P<0.001),与儿童社会能力显著正相关(r=0.60,P<0.001),而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均与亲子关系显著负相关(-0.47相似文献   

4.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教养方式有四种类型:权威型、专断型、忽视型、放纵型.本文中的小蓉正是因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如母亲属于忽视型教养方式,父亲属于放纵型教养方式,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产生种种问题.要解决孩子问题,可从改善亲子关系着手,本文展现的是一例帮助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以增进亲子关系的心理辅导个案.  相似文献   

5.
试析父母因素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能力是构成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任务目标。父母的影响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文章分析了父母的个性、控制模式、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文化程度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家庭教育中的相应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就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上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比较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劣,从而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和自编"小学生优势品质问卷"对天津市三所学校的41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尚好;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子关系中的消极拒绝型、溺爱型与不一致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小学生多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预测因素。因此,改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听力障碍儿童气质特点及其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多侧重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而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自身特点直接影响到父母教养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探索听力障碍儿童的气质特点及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听力障碍儿童的气质与正常儿童的气质在专注性维度上差异显著;研究发现:影响听力障碍儿童母亲教养方式的气质的积极因素是高专注性、低活动性、低社会抑制性,影响听力障碍儿童母亲教养方式的气质的消极因素是低专注性、高活动性和高抑制性。研究对听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与一般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在回归方程中存在差异.对学业不良儿童,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而对一般儿童,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结论: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其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待学业不良子女时,尤其要减少母亲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分析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呈现出明显不良的极端化倾向.并据此呼吁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对家庭功能和亲子关系的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张喜琴 《新课程研究》2009,(12):43-44,47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教养观念、教养行为、教养方式类型、教养方式的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受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训练的学校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帮助父母转变不正确的教养方式。苏州立达中学通过成立家长互助中心、开展心理沙龙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途径,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作用,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形成家校沟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教养态度、观念和行为以及非言语表达的综合.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80名流动儿童,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类型有忽视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权威型四种,有66.7%的农民工教养方式不恰当.(2)流动儿童父母权威性有较高得分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46.2%,农民工在子女眼中父母权威性未达到理想水平,有待提高.(3)流动儿童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较高得分的比例随农民工文化程度的提高、流动时间的增长、亲子交谈频率的增多而加大;“同时随迁”的流动儿童中,其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较高得分均大于“随后随迁”的流动儿童.(4)农民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做到以身作则,为子女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以此改进其教养方式,并在子女中树立较高的权威性,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08名16岁以下失足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失足学生家长教育子女多采用两种方法:45%的家长采用所谓“严管”,即“不听话就打”的严约束不教育的方式,失足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收效甚微”;25%的家长采用无力的说教,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针对性,结果也是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教养观念、方式、态度和行为是儿童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恰当的教养方式能加强管教效果。否则,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和背离。面对子女的不当行为,有12种父母经常采用的管教方式会使…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依赖性的关系以及何种教养方式下儿童的依赖性水平相对较低,特进行了此次研究。此次研究以3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依赖性量表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依赖性进行了系统的测量,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依赖性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认知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形式,对比研究了广州市流动人子女与常住居民子女的道德认知水平与家庭环境,探讨了家庭环境诸变量影响流动人口子女道德认知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影响且通过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期望等变量为中介而间接影响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更加注重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和儿童的相互作用,行为遗传学等大量研究都证明了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的存在。未来的研究将深入探讨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和儿童交互作用的具体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双向作用的人际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在行为方式等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良好的亲子互动对孩子心理发展影响极大。但是青春期的亲子关系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困扰很多家庭的一个难题,怎么改善亲子关系,让青春期的家长和孩子和谐共处是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结合心理教师开设亲子课程的经验,谈一谈亲子课程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形式,对比研究了广州市流动人子女与常住居民子女的道德认知水平与家庭环境,探讨了家庭环境诸变量影响流动人口子女道德认知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影响且通过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期望等变量为中介而间接影响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使用EMBU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若干名天津市某小学的高年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小学高年级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有显著相关的作用,父亲的拒绝和否认因子对儿童自我意识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