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即通过思想理论教育把这一理论体系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武器。从传播学视野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把科学定位、传播路径、运行机理和方法创新结合起来,以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大众化,使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掌握的理论武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深远而伟大的战略工程,这也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从哲学视角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认识过程、主体作用等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民群众,凝聚人民力量,指导大众实践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极为复杂的背景下展开,这些背景的综合作用构成了这段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基础.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学习、教育、宣传等方面,为我们呈现了多维的实现路径,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与启示:理论创新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要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强化媒体引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加强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以上经验与启示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新要求。《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元典",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精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进一步在《共产党宣言》中寻求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方法,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宣传等重要历史使命.紧紧围绕自身使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是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这不仅是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条道路,也是一个理论体系,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已成为党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内容和本质要求。从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9.
马瑞 《钦州学院学报》2010,25(2):109-1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加强理论宣传,培养造就一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  相似文献   

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体色、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重视区分不同层次,分类指导,努力实现公民信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职业院校中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校学生的实际,在学生经受职业教育改变人生命运的过程中,寻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入点,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同时督促学生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将内化吸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外化为感恩祖国、回报社会的实践活动,形成一条流畅的、合乎规律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进而转化为社会各群体成员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话语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建设,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使人民大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理解、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加强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活动,用大众化方法手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近三年来,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基本路径、制约瓶颈、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其发展趋势由概念分析转到实践路向,由经验性研究转到实证性考察.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基本要求是大众性、通俗性、实践性与创新性。高校《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教学是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偏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要求的一些表现,因此,我们应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导向,在《概论》教学中不断探索正确的教学原则与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念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大众化的活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的研究还不深入,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理论化不够;其二,实践性不够;其三,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途径的研究容易忽视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面临着现实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必须立足现实国情,积极探索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主要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的中国呈现出社会意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态势。为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同时尊重社会意识多样化。从传播学角度切入,以传者形象的塑造、接受主体的细分、传播方式的整合、传播语言的转化为研究突破点,来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以期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追求是在破与立的过程中进行的,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与时俱进的。在冲破思想禁锢中捍卫真理的科学体系,在把握具体国情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总结实践经验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真理追求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