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高中政治构建“生活化课堂”需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时空等途径,同时避免课堂教学过程的庸俗化和无序化,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新梅 《广西教育》2011,(19):57-58
品德课堂"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要求教师在品德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品德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研究品德生活化数学的特点,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进程。由于“品德生活化”遵循的是儿童品德与生活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性,所以,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也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特点与品德教学的特点的内在统一。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把真实性与仿造性、童趣性与教育性、自悟性与启发性、愉悦性与烦恼性的统一,视为小学品德生活化敦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下面,是我们教学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时下,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生活化教学”,然而,这种生活化却又止于课堂,仍然忽视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忽视在实际生活中的品德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关注学生生命、促进学生发展的“生命化”进行了探索,主要从“人本化课堂、人文性课堂、生活化课堂和发展性课堂”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在这几种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燕 《贵州教育》2010,(19):39-39
现在不是提倡让教学生活化吗?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关注让体育教学走进生活化,以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的对“废弃物”进行开发和利用,使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作为承载课程文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关注课堂的开放、关注课堂的生成已成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亮点。要获得生活化课堂的有效追求,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情感”,关注教学的“细节”,注重学生的“融入”,追求教育的“无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活化课堂无序与有序的统一,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学生主体参与的生活化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化,获取经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养成,组织这种课堂教学的核心策略就是“生活化”。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探究性、生活化、情境式小课题研究”教学模式,不仅上课得心应手,学生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以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因此,也只有把生活化教学模式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更好地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使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更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思想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具备良好品德修养的主阵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知识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生活化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对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浓厚兴趣,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其目标是培养良好品德、挚爱生活、勤于探究的合格学生。教师可从课前体验生活化、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联系实践生活化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社会生活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培养爱心,建立自信心,形成思想过硬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缘于生活、立足生活、高于生活、走向生活,用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生命中的心弦,积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可见,将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品德的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秉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育理念,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学到重要的道理。根据品德与生活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为中心,对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德育的浸润和陶冶下和谐成长,已成为不少品德教师的积极追求。然而,就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游离于真实生活之外的虚假因素也悄然走进课堂,以致学生难于分辨,影响了德育的实效。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正确方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蒋惠英 《成才之路》2013,(36):27-28
“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悟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生活的体验和磨炼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为教学空间,让他们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特别关注“生成”,这就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经常密切关注学生课内外的生活.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9.
康潇津 《上海教育》2013,(12):37-37
通过积极开展以“生活化实验”为载体的“生活教育”特色高中建设,学校被浦东新区确立为10所特色实验学校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生活化实验”课程让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化气息弥漫校园。开展“生活化实验”课程,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关于正确学习和生活的方法、步骤、知识、能力甚至智慧,包括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是在理解和领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科学合理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学会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品德,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当中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当中践行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