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来,浙江金华一中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而杀害母亲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从而使学生“减负”这个老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教育部迅速发出“减负令”,各级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对此,社会各界反应强烈。  家长:不拿今天赌明天  照理,“减负”对常年陪读的家长们无疑是一个福音,他们可以歇口气了。可是眼下开学不久,许多家长在学校不许买资料、不许补课等一系列“减负”措施下,反而主动给孩子买参考书,请家教,逼孩子做各类习题。他们的心情很矛盾,一些人认为,眼下小学升初中…  相似文献   

2.
朱守强 《考试周刊》2010,(44):222-222
“减负”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是令许多家长费解的议题。家长想让孩子更加刻苦地学习,甚至希望孩子一天到晚忙于学习以有利于更快地提高成绩。而教师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了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现状,理性地分析了家长、学校、教师的困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家长》2013,(10):4-4
在教育部“减负令”的护航下,北京市不少小学确实减少了作业甚至不留作业了,但部分家长给孩子报的课外兴趣班却只增不减。有老师表示:“不留作业,孩子们很开心,可很多家长心理上总觉得别扭。”有家长表示:“我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不做作业,孩子去做什么呢?”也有家长表示:“就怕孩子掉队,不怕孩子累垮。”据悉,在来自家长等多方“压力”之下,教育部近日也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并再次征询意见,不留作业改为减少作业。  相似文献   

4.
王瑶 《广西教育》2014,(16):31-31
正开学已有半月,在北京市的许多小学中,"3点半至4点半接孩子"又成为不少家长的心病。此外,一些学生在放学后仍要参加英语和奥数班,使减负成为空谈。今年,北京市将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政府为活动经费买单。(3月3日《北京晨报》)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减负举措,但在执行过程中,某些理应得到支持的措施,却给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担忧和麻烦。例如缩减学生上学时间使得一些家长的工  相似文献   

5.
规定学生在校时间和家庭作业数量,执行“朝九晚五”,把学生书包重量限制在体重的10%以内,给考试瘦身等“减负令”相继出台,表面上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事实呢,老师怕学生出不了成绩,家长更怕孩子升不了好学校,课外辅导资料反而更多了,课余补课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6.
规定学生在校时间和家庭作业数量,执行"朝九晚五",把学生书包重量限制在体重的10%以内,给考试瘦身等"减负令"相继出台,表面上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事实呢,老师怕学生出不了成绩,家长更怕孩子升不了好学校,课外辅导资料反而更多了,课余补课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轻负高效”敢问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20多年,49道“减负令”……但作业多、补习多、考试多、睡眠少、活动少等过重课业负担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依然在唱自己创编的儿歌,家长依然在左右为难,人大代表们也依然在呼吁:“谁能让我们的孩子快乐起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童年和发展空间还给孩子!”“减负、减负,减负刻不容缓!”可是,轻负高效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与一些家长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谈到学生的“减负”问题。有的家长对“减负”顾虑重重,担心“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有的家长则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认为“读书无用论”把自己害惨了,不能再让孩子耽误学习了;还有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学生的“减负”问题。可有的人只从字面上简单地理解“减负”二字,出现了一些为“减负”而“减负”的现象。就拿家庭来说,家长的初衷总希望孩子的课程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没有从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什么样的良好品质和素质上来考虑,孩子回到家后,有可能增加新的负担。一些家长根本不理解学校“减负”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怕学生学不好知识。于是,对孩子过高要求,引导孩子走上另一个极端。既要孩子补习各门功课,又要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家武术,结果把孩子折腾得什么兴趣都没有了。当问…  相似文献   

10.
许多无效重复的作业挤占了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有时作业实在太多,大多时候都要家长帮助完成,家长和孩子都煎熬在作业的痛苦中。"给学生减负,还孩子一片天空",是一个老生常谈又迫在眉睫的话题了。我们要切实转变"一切围着考试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给学生课外作业插上轻松的翅膀,让素质教育首先从减负开始。  相似文献   

11.
张娟 《早期教育》2000,(10):34-34
中小学生“减负”像一股骤来的龙卷风,给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带来很大的震撼。从形式上看,在各级教委的三令五申下,“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暗地里书店里的各类辅导教材却卖得火热。其实这也不能怪家长,因为他们自打孩子上幼儿园起就接受了给孩子“施压”的教育观念,时至今日已经习惯了。那么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们,在“减负”的呼声下有何作为呢?  相似文献   

12.
熊黎 《教师博览》2007,(5):24-25
今年春季开学,北京市教委对学生在校时间、家庭作业等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学校立即闻风而动给学生“减负”,但家长们纷纷不领情,趁着周末给孩子“增负”。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素质教育的倡导和推行,人们就会提起"减负"。说起"减负",家长和学生的反应就大了,学生的负担是"不减反增"。有的说:"孩子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10点多,除了吃饭的时候离开书桌,剩下的时间就是做作业;"有的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完全没必要,比如默写古诗错  相似文献   

15.
“减负”的呼声已经喊了多年,学生的书包却越来越重,学生的作业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积弊。虽然上级“减负”的文件发了一批又一批,上级“减负”的检查做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在当前升学、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长们却丝毫也不敢去为孩子减轻负担,放松要求,唯恐自己的孩子掉了队,于是“辅导班”、“特长班”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看着负担繁重的孩子,其实家长和老师们的心里都是沉重的、不忍的。然而,  相似文献   

16.
金春引 《辅导员》2013,(9):21-22
家长王先生:北京教委对小学生的减负规定,用心好。但是,不得不问,减负减少的是什么?如果不从教材的内容和难度降低.而只是从每周每门课相应的课时去减少.势必造成老师要赶进度、学生基础愈发不牢,回家后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后果是家长还得给孩子报班.活跃了辅导班的市场。越减,越累。大人,孩子,老师都累!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小学减负力度的不断加大,南京市放学时间大大提前,多数小学放学时间在下午3点或者4点左右。这就给很多的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带来了不少后顾之忧。没人接怎么办?小孩放在托管班,安全怎么保证?不少家长开始期待:是否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也能待在学校,等家长下班之后再去接。为了满足家长需求,前不久南京市在琅琊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汉口路小学等数所小学试点"弹性放学",家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春引 《辅导员》2013,(6):21-22
<正>家长王先生:北京教委对小学生的减负规定,用心好。但是,不得不问,减负减少的是什么?如果不从教材的内容和难度降低.而只是从每周每门课相应的课时去减少.势必造成老师要赶进度、学生基础愈发不牢,回家后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后果是家长还得给孩子报班.活跃了辅导班的市场。越减,越累。大人,孩子,老师都累!  相似文献   

20.
减负随想     
减负,其实是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空想无作业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减负,只是一阵微风拂过校园。老师担心学生成绩下降,家长担心孩子变坏,就学生们说减负好。2:1,我们在家长与老师织成的密网中,没能感觉到一些凉意。 减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学生上学就会有作业,没有作业是不可能的。减负,教育部也没划定要减到什么程度,如果你每晚做三四个小时作业,也只能怪你速度太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