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当前媒介融合实践的业界生态环境出发,结合我国传统新闻业务教学的历史和特点,以新闻采写课程为例,分析了传统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变革之必须,以及培养融合媒介环境下新闻人才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5,(4):80-80
董天策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新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技能,是新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专业技能训练不足,已成为目前新闻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对新闻教育多为应用型的定位,因而新闻教育容易走入单纯强调职业培训的误区。回顾国内外新闻行业发展的历史和新闻教育走过的曲折道路,我们需明确新闻专业理念培养是其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郝永华  曹曦晴 《传媒》2016,(6):92-93
在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教育单向地从媒体获取教学资源的模式已显落后。高校新闻院系应适度介入媒体业务,实现各自资源的有效连接。当前,此种连接的核心应是移动新闻、数据新闻、微视频等新闻产品的创新。为有效地实现连接,高校新闻院系应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及资源匹配上进行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5月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奈特基金会联合5所美国著名大学推出"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至今已4个年头.这一项目以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新闻人才为宗旨,其具体内容及举措包括开展新闻研究、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3个方面.本论文拟通过对"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梳理与分析,弄清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以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7.
段勃 《当代传播》2011,(4):99-101
中国新闻教育在初创时期深受美国影响,1949年后,又开始全面借鉴苏联模式.目前中国的新闻教育和美国差异明显,这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学分要求、课程设置、教师背景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等等方面,中国新闻教育需要对自身的新闻教育体系进行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弃劣纳优,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8.
张明宇 《新闻知识》2005,(12):53-55,44
当今世界局势的纷繁芜杂和各国发展的瞬息万变,将新闻事业的重要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新闻教育的规范化、合理化、针对性、综合性及人文性也日益引起各国重视。信息时代的新闻掺合了高科技的因素,如何培养出高效率、多技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闻人才无疑是新闻教育的重头戏。美国是世界近代新闻教育的发源地而中国是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闻教育扫描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新闻教育、也是世界新闻教育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滥觞之后,迅速风靡全球,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影响、交融,在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教育中,传播学科有取代新闻学科之势,新闻院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闻人才培养的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5年6月,一份关于美国未来新闻教育的报告发布,该报告的大多数信息出自一个由8家大型组织构成的协会.这8家大型组织都非常关注新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他们分别是:纽约卡内基公司和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骑士基金会,他们是美国最主要的两个资助新闻院校的基金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西北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新闻研究中心;以及麦肯锡公司的公众意见测验小组.这些组织已经携手对多个大学和专业新闻机构就新闻人才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发表了行动宣言,已经开始在他们各自可施加影响的范围内做出重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蔡雯 《当代传播》2021,(4):45-48
新闻传播学科担负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加之新闻学专业与社会舆论和意识形态的特殊关联,尤其需要与价值观教育相融合.我国新闻教育既有对西方新闻教育的学习借鉴,又有因专业理念和培养目标差异的意见分歧.近几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主要针对当前的社会问题和学生思想状况,将新闻专业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合而为一.此外,业务课教学和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新闻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众日报社一向重视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人才。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创办新闻业务刊物。据查考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本社仅铅印的对内、对外业务刊物,就不下十五种。其中,迄今仍编辑出版,发行范围广,在报社内外颇有影响的,当首推《青年记》。  相似文献   

13.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2,(4):11-11
新闻集团议分家 媒体大亨默多克准备将旗下报纸、出版业与电视电影等娱乐媒体产业彻底分家。新闻集团美国当地时间6月27日召开董事会.将就是否分拆旗下娱乐业务和新闻出版教育业务做出表决。新闻集团随后发表声明,证实正考虑业务重组,将集团资产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公开上市公司”。媒体分析师指出.  相似文献   

14.
贾敏 《新闻大学》2012,(3):126-135
本文试图回应詹姆斯?凯瑞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对新闻学回归人文教育传统的呼吁,通过对美国新闻教育史上的独特个案,哈佛尼曼新闻教育项目早期发展的梳理,展示这场新闻教育实验的缘起、运作模式、教学评估、学术成就和历史影响。本文指出,尼曼项目的实践对日后哈钦斯委员会报告曾起过一定影响;其出版物《尼曼报告》也被视作沟通新闻业界和学界的重要平台。尽管不乏被称作哈佛精英教育的一种产物,尼曼项目为我们思考如何将人文教育的理念融入新闻教育之中提供了新的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鹂 《当代传播》2003,(6):50-52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历史简述 自从新闻教育在美国诞生,美国就开始了关于新闻教育的研究。最初的新闻教育研究多是关于新闻教育应该如何设置课程,相继在一些学院开设写作、编辑、采访等课程,例如康奈尔大学在1888年首先开设写作课程,密苏里大学在1908年第一个设立了新闻系并开设了采访、编辑等课程。普力策创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以后,新闻教育研究的重心渐渐过渡到是否应该引进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以扩充新闻学的需要。20世纪中叶,传播学的诞生一度掀起了新闻学与传播学是否要融合或者分离的讨论。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的引进有助于扩大新闻学的视野,加深新闻学的理论底蕴,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使得新闻教育丧失了它原本的初衷,脱离了新闻教育培养人才的轨道。不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新闻教育应该注重理论还是实践的问题,一直是新闻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的新闻教育开始拓宽思路,将焦点从“怎样研究新闻教育”转到“新闻教育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上。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停止以前那些无休止的争论,摆在面前的课题是新闻教育应该涉及怎样的内容,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于是,新闻教育在美国开始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教育是为了向学生讲述各种新闻知识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新闻人才的专业教育.新闻教育主要以正规的、系统的学院教育形式出现,自1918年新闻教育始发以来,距今已经有九十网年的历史.从新闻教育近百年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新闻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新闻人才.但是,为了发展就要不断地革新,传统的中国新闻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弊端.本文结合新闻教育实践对新闻发展趋势进行一系列剖析,并给予一定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美国新闻传播教育专刊《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者》(Journalism & MassCommunication Educator)近10年的148篇研究性论文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对不同媒介类型和不同学科方向的关注、作者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管窥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现状,从而为世界尤其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发现,美国新闻传播研究所涉主题丰富,理念争论减少,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的研究增多;研究方法倾向于使用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在于为某个类型的媒体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其所在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作者呈国际化、多学科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学术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张霆 《东南传播》2010,(7):65-66
长期以来,高校新闻专业重理论而弱实践的育人模式,日益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环境中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成才要求。科学合理地界定新闻业务课程教师在新闻专业教学中的角色、地位,积极采取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教学手段,改善和提高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实效,是提升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黄明富 《新闻界》2000,(6):47-47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识别好新闻,对好新闻快速反应的一种新闻业务能力,也是检验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新闻敏感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新闻记者。”足以可见,新闻敏感对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这里就如何提高新闻敏感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政治敏感是增强新闻敏感的先导。新闻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的新闻必须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为无产阶级服务。新闻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  相似文献   

20.
陈凯 《现代传播》2006,(4):133-136
本文追溯加拿大新闻教育的起源以及历史上的三次浪潮,介绍其新闻教育在美国影响下学术与技能并重的现状以及传媒业的发展给新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