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师工作室是打造中小学名优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名师工作室应坚持普教、职教及科研跨界共同体"三名集群"发展,形成区域名师的学科布局统筹模式;坚持课例、课题、课程"三课联动",形成区域名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模式;坚持基于个体研修培育"自喻文化"、基于同伴合作培育"互喻文化"、基于专家引领培育"前喻文化",形成区域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师者形象的文化生态模式,由此形成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的区域建模多元形态.  相似文献   

2.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游戏不仅带给儿童快乐,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而且还承载着人类文化.三喻文化的存在为儿童游戏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从文化学角度分析儿童游戏与三喻文化的内在联系,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儿童游戏、关注儿童生活及理解儿童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为减轻学业负担,教育界人士做出了大量努力,然而成效却甚微。本文从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论出发,构建了减轻学业负担的三条对策,即前喻文化视角下的师长引领学生对策、同喻文化视角下的学生相互影响对策和后喻文化视角下的学生反哺师长对策,以期为解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一老大难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三喻文化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提出的理论,即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使三喻文化与社区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在三喻文化视野下,为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应从观念、内容、机构和方法等层面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德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并阐述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就成人教育而言,后喻文化对应着后喻式成人教育,同喻文化对应着同喻式成人教育,前喻文化则对应着前喻式成人教育。人类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都表明,在后喻式、同喻式和前喻式成人教育模式融合共存的前提下,前喻式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6.
李振堂 《天中学刊》2012,27(4):71-72
我国正处于前喻、并喻、后喻三种文化传递模式并存的时代。由于前喻文化传递中家庭、学校德育的缺失,并喻文化传递中交往群体的负面影响,后喻文化传递中现代传媒消极内容的传播,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各种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必须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米德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和后喻文化时代。随着网络时代的悄然降临,我国社会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在后喻文化时代,传统的教师权威遭到消解,而教师权威的消解对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有极大的消极影响。教师权威的现代重建是我们当前新课改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8.
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在并喻文化时代,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改变.本文通过对教师在前喻文化时代和并喻文化时代的不同角色的对比,论述了在并喻文化时代,新型教师角色所具有的特征和如何进行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社会人类学家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结构分成三种: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后喻文化结构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和考试体系中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并阻碍其创新发展。新时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师生关系由于后喻文化影响所形成的“偏正结构”,进行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培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才资源。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观,无论是对保证国家道路的运行方向、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还是对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和大学生人格完善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交互制约,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观培育实践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培育的视角,积极建构大学生文化认知语境、校园文化生活语境、社会文化管理语境,以期形成有利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外在环境,切实映照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属性。  相似文献   

11.
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是教育人类学家米德(M·Mead)提出的文化传递过程的三种模式.笔者从这三种文化模式出发,立足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探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把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即前喻、同喻和后喻。这里“喻”是告诉、知晓的意思。前喻文化时代指现代社会出现与成熟之前,那时总是大人教育与指点孩子,文化传承是自上而下的;同喻文化大抵流行于工业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必需的本领更多是向同辈人学来的;后喻文化即  相似文献   

13.
付进 《文教资料》2007,(33):77-79
三喻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教学多元化发展。在三喻文化背景下,教学中的角色泛化。三喻文化共存,势必产生新的教学观,有利于缩小代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演变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前喻(postfigurative)、并喻、后喻(prefigurative)文化。后喻文化是相对于"晚辈向长辈学习"的前喻文化而言的,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由于年轻人的敏锐性和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演变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前喻(postfigurative)、并喻、后喻(prefigurative)文化。后喻文化是相对于"晚辈向长辈学习"的前喻文化而言的,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ed,1901-1978)是美国当代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在她的经典著作<文化与承诺>一书中,米德从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出发,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本文拟从米德的三喻文化的内涵出发,谈谈其对学前课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后喻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征三喻文化理论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科技革命所引起的全球性、历史性的代沟等现实问题,从不同文化传递机制角度提出的。她把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文化分为三种形态: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通过自  相似文献   

18.
一、概念界定1.同喻文化一个时代文化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传递机制。玛格利特.米德运用现代传播学的有关理论,从不同文化传递机制的视角入手,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说。即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  相似文献   

19.
创意学习生活,是指立足于儿童健康人格和创新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培养儿童探究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生活。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秉承"笃学善创、宁静致远"的校训,立足儿童健康人格和创新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主题活动,引领儿童过有创意的道德生活,释放儿童的天性、突破儿童生活的常规化、激发儿童的自主生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成人学习为视觉维度,参照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提出了“新三喻文化”,包括“前喻文化”、“同喻文化”与“自喻文化”,并阐述了提出的依据以及涉及的原因、注意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