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秀  陈果  岑咏华 《情报科学》2017,35(11):55-60
【目的/意义】网络社区已经成为用户分享知识和信息、交流互动以及发展人际关系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 式。揭示网络社区的用户知识交流和共享行为特征对提高其知识交流和共享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 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可视化方法,在构建并分析“经管之家”用户关系网络图谱的基础上,讨论该用户关系网络中 用户知识交流和共享的行为特性。【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处于结构洞的活跃用户、强弱关系的合理结构比例,以及 用户动机等是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唐厚兴 《情报科学》2017,35(6):164-170
【目的/意义】破解社会网络结构优劣之争对提升企业间知识共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社会 网络结构对知识共享作用、结构特征对知识共享影响、结构形态对知识共享影响、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 行了综述。【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往往基于社会网络结构外生的假设,且单纯以网络结构的物理形态特征来评价其 优劣是导致争论的根源。因此需结合内/外生结构理论,特别要考虑企业网络的社会属性,以及知识共享不同阶段 与网络结构的匹配性,才有助于解决争论。  相似文献   

3.
宋丽丽  冯勇  王嵘冰 《情报科学》2018,36(4):105-110
【目的/意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虚拟企业联盟信息共享体系进行研究,对提升虚拟企业联盟信息共 享效果,增强虚拟企业联盟合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企业合作关系构建虚拟企业联盟网络结构,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以及结构洞和中间人等特征指标,将抽象的信息共享分析体系 具体表现出来并量化,用以分析虚拟企业联盟信息共享状况。【结果/结论】利用本文构建的信息共享分析体系对虚 拟企业联盟进行信息共享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联盟信息共享的状况,并能据此调整信息共享策略,提高虚拟企 业联盟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新创企业如何通过创业学习将知识资源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方法/ 过程】本文研究知识资源整合对创业学习的作用,并实证研究创业导向的不同因素在二者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 用。【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知识资源整合有利于新创企业的创业学习;创新和战略行动在知识资源整合与创业学 习的关系中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而风险行动没有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余谦  朱锐芳 《情报科学》2020,38(5):65-72
【目的/意义】知识扩散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作为外部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知识水平增长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定义了多维邻近创新网络,并将邻近性因素纳入扩散函数,建立了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知识扩散的过程模型,探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多维邻近性对知识增长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构建的知识扩散机制在真实网络中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的平均知识水平呈S形曲线演化规律;地理邻近因素在产业发展初期对网络中知识扩散发挥主要作用;技术邻近性是网络中知识增长的核心因素;网络中知识扩散受社会邻近性影响最小,但时间持续最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通过社会网络促进技术创新是后发企业实现企业技术追赶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本文梳 理了社会网络、知识匹配及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网络关系通过知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匹配成为影响网络 关系和技术创新的中介条件。通过对修正药业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及演化 路径。【结果/结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层与网络层的知识不同以及为了弥补知识距离而构建的网络关系不同,其 技术创新路径也不同。网络关系和知识匹配的协同是后发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的关键。本研究完善了后发企业技 术创新路径的相关研究,为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在企业中,科技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对推动企业技术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方法/过程】运用超网 络分析方法对某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的项目型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分析,以科技创新团队的人员为节点,以科技创 新团队为超边,以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申请专利的次数作为超边的权重,构建基于加权超图的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合 作申请专利超网络,对所建的超网络模型有关拓扑结构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然后构建基于节点扩散和超边扩散 的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中的知识共享机制,并对知识共享能力进行测度。【结果/结论】最后分析 了影响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知识共享的因素,给出了对策模型。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 团队知识共享的建设、实践及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汤淑琴  陈彪  陈娟艺 《情报科学》2018,36(1):141-146
【目的/意义】揭示中国转型情境下新企业知识共享与双元机会识别间的关系,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为新企 业构建双元型组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构建知识共享对双元机会识别影响的动态模型,并探讨投机导向在 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最后,通过对309 家中国新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在创建和早期成长阶段,知 识共享积极影响双元机会识别;在创建阶段,投机导向积极调节知识共享与双元机会识别间的关系;在早期成长阶 段,投机导向消极调节知识共享与探索型机会识别间的关系,对利用型机会识别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封伟毅  张肃  孙艺文 《情报科学》2017,35(11):50-54
【目的/意义】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组织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知识整合与共享的视角研究产学研合 作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基于 知识整合与共享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机理模型,并从过程角度解释了模型结构之间的逻辑作用, 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建立知识库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共享是知识融 合与转化的重要环节,创新环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知识再创造需要持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译阳  姜珊 《情报科学》2019,37(4):109-115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事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是最 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方法/过程】本文从理论层面对社会网络知识共享管理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可视化工具具 体分析问题,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画出矩阵,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组织知识共享 交流图。【结果/结论】根据对网络交流矩阵以及仿真实验对社会网络成员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采用技术方法弥补网 络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创造良好的知识交流、共享机制,积极鼓励组织知识管理者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经济和知识经济已经逐渐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 导地位,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洞悉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模式有利于改善组织中知识共享与知识交 流,能够有效地提升组织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原始数据资 料,构建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矩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绘制知识共享网络,结合团队成员的职业属性挖 掘知识共享模式的特征,并提出提升知识共享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型企业组织内部 的知识共享以互喻模式为主,科技企业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层级制管理体系,进而适应现代企业知识共享需求,提高 企业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曲然  袁潘煜 《情报科学》2018,36(9):148-152
【目的/意义】基于新创知识型组织知识冲突机制的解决策略,不仅帮助引导知识冲突的积极发展,还推动 组织环境及规范机制的完善,对组织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创始人和研发人员入手,界定知识冲突 主体,再综合考虑组织分工和个人特性及背景因素,对知识冲突进行分类,呈现知识冲突的产生过程,并深入分析 三种类型知识冲突的发展和结果,从而构建新创知识型组织知识冲突机制。【结果/结论】本文从加强信息交换、总 结既有信息、进行信息扩展 3个角度提出个人层面的知识冲突解决策略;组织层面,积极开放的文化环境、完善的学 习机制、公正的冲突解决规范和更多的外部交流都能够有效解决新创知识型组织的知识冲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在竞争情报预警工作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大数据的发展为新创企 业竞争情报预警带来了机遇,新创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相关理论方法开展竞争情报预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方 法/过程】介绍了新创企业和大数据的相关内容,总结了大数据环境下新创企业竞争情报预警的特点和风险,并构 建了新创企业竞争情报预警模型。【结果/结论】为新创企业竞争情报预警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唐晓波  李新星 《情报科学》2018,36(3):125-129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逐渐成为网络用户获取知识的渠道,然而由于其具有社交性和知识性双重属 性,其知识共享的机制较为复杂。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共享机制的分析有助于改善社区中知识传播的效果与效 率。【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系统动力学方法进 行仿真模拟。【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关系维度对于社区知识共享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构维度对于共享有明显 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对知识创造活动中知识共享空 间的学科多样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共享空间的学科丰富度,促进知识创造提升绩效。【方法/过程】通过调研的方法 获得被访者知识创造活动的原始数据资料,构建以被访者为中心节点的个体中心网络,将学科属性映射到网络中, 分析知识共享空间的学科分布特征,并提出提升知识创造绩效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科技 人才的知识创造活动存在一定的隔离性,共享空间的跨学科需求高于跨学科资源,互喻模式对共享空间的学科多 样性具有促进作用。【创新/局限】针对硕士研究生层面的知识创造过程中知识共享空间的学科多样性研究尚属首 例,可能存在的其他潜在因素并未穷尽考察。  相似文献   

16.
齐莹  王向阳  李嘉敏 《情报科学》2022,40(5):173-179
【目的/意义】以创新网络为背景,从知识管理视角探究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为增强知识创造结 果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基于对知识类型和知识创造模型文献梳理,通过组织兼容性不同维度对不同知识创造 路径分析,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组织兼容性是知识创造的重要因素。 其中组织兼容性包括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和知识兼容性,知识创造类型涉及管理知识创造、市场知识创造和技 术知识创造;创新网络知识创造是通过组织兼容性到知识交换再到知识创造的过程,其中知识交换和知识融合能 力对知识创造具有协同作用。【创新/局限】创新性提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并详细分析组织兼容性不同 维度对不同类型知识创造作用机理。但模型仅限于理论探索,缺少案例和实证量化验证。  相似文献   

17.
商宪丽 《情报科学》2018,36(8):53-59
【目的/意义】首先构建主题之间的引用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主题影响力,并观察科学知识在不同主题之 间的知识传播过程。通过这些分析研究交叉学科中跨学科知识传播的过程和规律。【方法/过程】借助社会网络分 析方法,在交叉学科内部和相关基础学科两个层次上构建交叉学科主题引用网络,并构建主题层次知识传播图 谱。【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数字图书馆学科内部知识传播过程中,通过研究问题的关注和交流是主要的传播 形式,而且基础学科对于交叉学科的跨学科知识输出中研究方法的知识输出亦是重要的知识输出内容。同时,通 过构建主题层次知识传播图谱能够帮助用户可视化分析主题之间的知识流动。 关键词:主题引用网络;交叉学  相似文献   

18.
汪兵  段尧清  周鹏 《情报科学》2018,36(5):131-136
【目的/意义】在线学习情境下包含师生两类节点的关系网络,是在线学习信息传播区别于传统同质节点社 会网络的重要特征。构建这类结构复杂的关系网络,并深入研究其信息传播规律,对社交行为及学习效果具有重 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在线学习交互数据的统计,通过理论分析和网络统计构建了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 型,并用该模型拟合真实的高校在线学习交互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模拟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型的信息传播发 现,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与网络规模、信息的发布者并没有显著关联,而与教师在社会网 络中的传播者转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唐国庆  张艳 《情报科学》2017,35(11):149-155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影响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对推进知识共享行为 和提高知识共享效率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S-O-R范式,整合理性行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知理 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采用情境实验结合问卷访谈的规范性的实证研究方法,从 多个知名虚拟社区获取211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mart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结果预 期对信任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愉悦感并无显著作用;感知规范对信任和愉悦感均有正向影响作用;信任和愉悦感 显著促进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意愿正向促进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案例库是以规范化方式存储记录网络舆情应对的知识及经验。作为整个案例推理的前提,案 例库构建关系到推理过程整体运行效率以及决策支持的正确性。【方法/过程】通过集合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案例信 息,提取案例公共属性特征,以自然语言描述案例属性,运用本体技术构建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库表示模型。 【结果/结论】案例库本体模型的构建不仅为案例表达提供语义表示的正式方法,而且阐明了本体内部组织建构模 式,在案例结构规范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例知识的重用频率,促进了其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