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在千名京师大学堂学生前面,光绪沉默了片刻后,徐徐说道。“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云轩阁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做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说罢,光绪抬起右手轻轻地往下压了压:“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  相似文献   

2.
档案缘     
李洁 《档案与建设》2003,(12):22-22
我的爸爸在档案馆工作。 记得幼时,爸爸就经常带我到那儿玩。那时,我还不知道档案是什么,就总是看到爸爸还有叔叔阿姨们都对着一叠叠的“纸”在各自忙着。出于好奇,有时我会悄悄伸出手摸摸这一叠叠的“纸”(后来知道叫案卷)。这  相似文献   

3.
在图书馆工作中,经常要用透明胶带来固定书标,粘贴破损的图书。由于透明胶带薄,粘度大,第一次使用之后,如不在接头处做上标记,接头便会紧紧地贴住靠近卷筒的一面,下次使用很难找到接头,影响工作效率,那么,如何快速找到透明胶带的接头呢?根据自己的实践,介绍以下几种方法。1 夹纸法。即在使用胶带之后,在胶带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很早就有了“纸”,当然根据现代的看法,它们还不是真正的纸。而是原始的“古纸”。这些鲜为人知的“古纸”,主要有中国的“丝絮纸”,墨西哥的“阿玛特纸”和埃及的“莎草纸”。中国的“丝絮纸”:我国早在商周时代,劳动人民在育蚕缫取丝棉的过程中,发现遗留于竹席上的那层残丝漂絮晒干后揭下来,竟是一张可供笔墨书写的“丝  相似文献   

5.
中央三台同获“亚广朕”大奖“亚太广播联盟”第33届大会11月6日在香港开幕。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率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大会。在开幕式上,“亚广联”向参加广播电视节目比赛的获奖节目颁发了各项大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音乐广播特写《黎明前...  相似文献   

6.
现代折纸丰硕的发展成果是设计开发“纸来折往”现代折纸科学展的基础。本展览从认识现代折纸的两重视角出发,设计“折纸历史”“纸于现代”“纸向未来”三大主题,“纸于现代”包括“纸间数学”“纸间纵横”“纸上工程”“纸间指趣”四个模块。展览旨在通过丰富的展品与展示方式,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展示与解读现代折纸,加强观众的认识与感悟,让观众发生从“折纸是一种艺术”到“纸是载体,折是本质”的认知转变。  相似文献   

7.
弃“纸”从“网” 记者:我们知道您是媒体出身,1995年进入互联网领域,先后在《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主持互联网研究专栏,曾经担任《互联网周刊》总编等职务,也出版过很多部研究专著,后来为什么放弃传统媒体行业转战互联网新媒体?  相似文献   

8.
《陕西档案》2012,(4):15-15
学生逃课本是平常之事,但“光明正大”的逃课却是稀罕之事,美国男孩泰勒日前就上演了这样一幕。美国5年级学生泰勒和爸爸到霍尼韦尔公司的工厂听总统奥巴马演讲,奥巴马知道后,特地亲笔为他填写请假纸,好向老师交代。  相似文献   

9.
纸质档案是东汉时期纸圣蔡伦发明的纸之后产生的。从此取代了书写材料“简牍”和“缣帛”。“纸”成为各朝历代直至现代国家正式书写的材料。纸质档案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档案发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每月视点     
观察“电子纸”能否迎来阅读新时代?“电子纸”是一种“像纸一样薄、可擦写的显示器”,由于其对比度较高、文字清晰、支持屏幕手写、耗电量是液晶显示器的1/10—1/100左右,并且能够轻轻弯曲,被业内人士称作“电子纸手写平板电脑”。从外型看,“电子纸”大致可分为液晶型以及非液晶型两大类。对于“电子纸”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期望与网络挂钩,做到随意存取。另一方面,对于“电子纸”的信息如何实现随时随地快速下载,便捷、迅速地提供读者需要的信息,在对相应成熟技术要求的同时,获得相关的出版商的支持至关重要。此外,“电子纸”的使用及…  相似文献   

11.
人情似纸     
刘心武  卓婕 《出版参考》2004,(11):17-17
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即通货。由“官本位”向“金本位”转化,值得欢迎。但我更渴望“人本位”、“情本位”。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运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当信息技术再前进一点,当手机屏幕再大一点,当笔记本电脑再轻薄一点,当它们融为一体,成为一张“纸”,仅仅是一张“纸”,这一张“纸”就可以是有图文的“报纸”,可以是有视频的“电视”,可以是有音频的“收音机”,可以是信息海量、没有疆界的、互动性强的“电脑”,可以是随心所欲通话的“手机”,可以是储存大量文件的“公文包”。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它就是一张“纸”:E纸——“跨媒体”时代的媒体,在原始成本完成的基础上,可以“零成本”无限复制和无限生产的媒体。信息时代,E纸必将风行天下,每个人只需携带着这一张纸,就可以掌握“世界”。核心提示二:网络无时空限制的特点,已经使“跨媒体”面临并实现了国际化传播。国际化传播的形态,使媒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国与国之间话语权的争夺,由传统媒体时代的“局部战争”升级为“跨媒体”时代的“世界大战”。这不仅仅是一个业务的问题,而将成为一种政治性问题,是文化的争夺,政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工程》2004,(6):25-25
长沙卷烟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一张纸制度”想必大家就没听说过了。4年前上任的总裁卢平女士下决心把堆得厚厚的报表和总结简约化.于是便推行了“一张纸制度”。长沙卷烟厂将“一张纸制度。归纳为“简约管理”。  相似文献   

14.
纸书馆--复书馆--电书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建议,用“纸书馆”统称其藏书成分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用“电书馆”取代“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用“复书馆”统称处于从纸书馆向电书馆过渡阶段的其馆藏中既有纸书又有电书的图书馆,并分别进行了论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对图书和出版事业,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初期的纸,是丝质的。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中收有“纸”字。对这个“纸”字,他是作了这样的解释:“纸,絮一(竹沾)也”;“(竹沾),(氵敝)絮箦也”;“(氵敝),水中去絮也”;“絮”是“敝绵也”;“箦”是竹席子。北京大学郑如斯先生在其订补的《中国书史简编》中说:“汉代所说的绵,就是丝绵,絮是不好的丝绵。把许书以上一些字的意义连起来看,纸就是在水中漂丝绵时,将丝绵在竹席上加以捶打,而留在席上的坏丝绵。这种粘在席上的坏丝绵往往干了之后成为一张薄片。把这种粘在席上的薄丝绵片加以利用,可能是当时漂丝的劳动妇女的创见。最初是无意中发现这种物品而加以利用的,后来就有意识地加工成为一种漂丝的副产品,而称之为纸。”郑先生对初期纸的这一些看法,我认为是十分妥当的。  相似文献   

16.
“纸托邦”是一个向西方读者宣传中国当代文学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纸托邦”网站共有三个板块,其中“纸托邦短读”是具有创新特质的网络出版栏目。文章分析梳理“纸托邦短读”栏目的诞生、发展、现状和特质,发现该栏目发展经历了初创、探索、成熟三个阶段。作为网络出版的创新者,“纸托邦短读”栏目形成了一些创新特质,如在网络出版流程中构建了全新工艺、在网络出版发展进程中诞生了崭新产物、在网络出版运营模式中形成了高亮环节,希冀对我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激光打印机手动控级轮“疲劳”由于长期使用手动搓纸功能,推纸硅橡胶轮也会“疲劳”,使胶轮表面被纸面磨光,造成搓纸功能下降。解决办法:1.打印机手动搓纸功能和自动推纸功能交叉使用.避免搓纸胶轮过度“疲劳”;2.手动搓纸胶轮“疲劳”后,可以取下胶轮,把胶圈翻个面继续使用。让“疲劳”的一面“休息”一段时间后,功能即恢复。在平时手动搓纸胶轮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可循环使用胶圈的正反面,使胶圈摩擦面减少“疲劳”度。二、墨粉浓度调节器不畅激光打印机设有墨粉浓度调节器(开关)。如果打印机使用时间长,风扇会使高压板…  相似文献   

18.
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178BC),十一月癸卯,发生日食。文帝为此下“日食求言诏”,这道诏书上承古代有关观念的渊源,下启此后两千年同类文件的模式,文既不长,先录于下: 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谪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  相似文献   

19.
编辑和书法家虞世南唐初虞世南,编辑了我国现存的最早类书《北堂书钞》。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在隋时任秘书郎,后来归顺唐,在唐代历任秘书监,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赐爵为永兴县子,人们称他虞永兴。唐太宗对他很器重,《旧唐书》记载虞世南:“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称他“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他的书法很好,和欧阳询、褚遂良、薛  相似文献   

20.
在档案“词典”中,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名词恐怕要数“档案袋”了!2004年2月24日。当我得知中共浙江省委一纸任命将我派到浙江省档案局工作时,我的大脑记忆库中即刻蹦出“档案袋”三个字。虽然“档案袋”家喻户晓,但翻遍身边所有的工具书,并没有找到一个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我想每个人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形成一种概念罢了。按照我的想象,过时的、不再用的文件资料就要塞进档案袋“归档了”!我知道,近30年的“漂泊生涯”终于可以尘埃落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