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分析高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有利于推动高校信息的有效传播,提升舆 论引导力。【方法/过程】以高校官方微博为例,本文对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密度特征、网络中心性特征、网络结 构特征、地域路径及情感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BA无标度网络模型对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演 化特征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结论】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较小的聚类系数、较短的网络平均路径,节点 的度分布符合幂律规律;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正在突破传统地域影响;高校信息传播中以积极情感为主,网络舆情事 件对情感影响较大;随着节点增加,网络平均度经过前期快速增长后会稳定在某个恒定值左右,网络平均路径长度 则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的建议。【创新/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样本和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2.
潘振  方长春 《情报科学》2019,37(9):109-112
【目的/意义】将实现双方的无缝衔接,从根本上提升当前高校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的创新性、有效性和长期 性,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真正从中受益。【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提出了高校信息资源服务的创新模式,基于目前高校信息资源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创新模式的培养中要注重互联 网资源的利用,实现人才与项目的匹配、加强人才的测评和体验式的指导。【结果/结论】建立毕业生就业长效服务 机制,实现新形势下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龙玥  刘译阳 《情报科学》2019,37(12):134-139
【目的/意义】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人员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思想、诉求个人利益所表现的网络行为,是网 络舆情在高校的延申和体现。然而,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包括网络暴力、网络过度娱乐、网络谣言等可能对高校师生 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方法/过程】以微博数据为数据源,使用网络爬虫采集以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及大 学生为关键词的微博转发和评论内容作为实验样本,通过文本挖掘分析高校负面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和路径,并提 出引导建议。【结果/结论】网民在讨论高校负面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较关注这些负面信息对线下生活的影 响;核心传播网民的平均中心度最高,其次是核心传播媒体,核心传播机构的中心度最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负面 网络舆情传播呈突发裂变式,信息传播状态不稳定,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滕奎秀  孙世勋  杨兴龙 《情报科学》2021,39(10):140-145
【目的/意义】探索微信传播可视化农产品营销信息的传播途径,有利于提升可视化农产品营销信息传播效 率。【方法/过程】通过阐述可视化农产品内涵及其营销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理论分析出微信传播模式 是可视化农产品营销信息传播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剖析可视化农产品营销信息在微信群聊、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 序等模式下的传播途径。【结果/结论】可视化农产品作为农产品的一种新型产销模式,其传统的营销信息传播模式 必须做出变革。【创新/局限】微信营销信息传播促进资源跨界整合,微信小程序将“线上系统”+“线下系统”+“可视 化监测系统”相融合,是可视化农产品营销信息传播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传播机制,对快速解决信息污 染、信息过载、传播障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 分析了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传播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结合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机制,给出政府、高校、网民、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网络语言信息的规范化进程。 【创新/局限】运用信息科学的生态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网络语言信息研究,建立了一个有助于规范网 络语言信息、推动语言信息生态和谐发展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然而,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 络语言信息整治进程对传播机制与对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需求。  相似文献   

6.
郑荣  王洁 《情报科学》2018,36(8):39-45
【目的/意义】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提出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及发展对策,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并改 善高校图书馆运行情况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回顾和案例研究方法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价 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 价体系,之后以吉林大学工学馆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提升对策。【结果/结论】提出 了信息生态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及对策,为高校图书馆提升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供了理论 依据。  相似文献   

7.
汪兵  段尧清  周鹏 《情报科学》2018,36(5):131-136
【目的/意义】在线学习情境下包含师生两类节点的关系网络,是在线学习信息传播区别于传统同质节点社 会网络的重要特征。构建这类结构复杂的关系网络,并深入研究其信息传播规律,对社交行为及学习效果具有重 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在线学习交互数据的统计,通过理论分析和网络统计构建了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 型,并用该模型拟合真实的高校在线学习交互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模拟师生交互关系网络模型的信息传播发 现,在在线学习交互关系网络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与网络规模、信息的发布者并没有显著关联,而与教师在社会网 络中的传播者转移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姜兰  侯婕 《情报科学》2019,37(8):92-96
【目的/意义】高等学校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责任,同时也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责。本文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路径,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知识资源满足社会民众日益增 长的知识需求,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进程。【方法/过程】借鉴信息传播学以及社会化服务的理论,以长春 工业大学图书馆作为案例,对其社会化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面向学校周边公众进行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需 求调研。【结果/结论】探索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路径,即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化,建立智慧图 书馆服务平台以及建立全方位立体的咨询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智库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奠定基础,为精准、有效地干预智库信息传播效果核心要素,提高智 库信息传播效果,提升智库舆论引导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法初步选取智库信 息传播效果评价指标,再借助模糊DEA方法剔除对综合绩效评价影响较小的指标,最终筛选出17 个评价指标作为 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的评价依据。【结果/结论】数据表明智库信息、智库、智库用户、智库信息新媒体传 播平台等指标对新媒体环境下智库信息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数据期刊的政策调研与分析——以Scientific Data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在数字出版环境中把握机遇、组织和重构出版技术和理念、提高高校学报传播能力的策略。【方法】从高校学报的传播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学报的传播路径、传播能力及传播效果。【结果】 高校学报传播路径单一、传播能力及传播效果低下,造成学报信息的低效传播。高校学报应从信源着手,探索新的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提高信息的针对性、适宜性和质量; 坚持多种发展战略,实现真正的数字出版; 为受众着想,注重信息互动,增强信息传播的源动力。【结论】只有认真研究高校学报的传播规律,认识到高校学报传播的现状和不足,才能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王静  辛玉明 《情报科学》2019,37(9):62-65
【目的/意义】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学校档案馆档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势 在必行。引入新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开发符合高校档案发展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必须直 面的新问题。【方法/过程】基于对国内12所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开展情况的专题调研以及吉林大学档案管理及服务 现状分析,文章以学校档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实例描述该平台设计实现方法和过程。【结果/结论】新的档案综合 服务平台能够辅助优化高校档案馆现有工作模式,转变档案馆服务理念,拓宽档案服务范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数字出版环境中把握机遇、组织和重构出版技术和理念、提高高校学报传播能力的策略。【方法】从高校学报的传播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学报的传播路径、传播能力及传播效果。【结果】 高校学报传播路径单一、传播能力及传播效果低下,造成学报信息的低效传播。高校学报应从信源着手,探索新的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提高信息的针对性、适宜性和质量; 坚持多种发展战略,实现真正的数字出版; 为受众着想,注重信息互动,增强信息传播的源动力。【结论】只有认真研究高校学报的传播规律,认识到高校学报传播的现状和不足,才能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沐光雨  刘砧  司秀丽 《情报科学》2018,36(9):103-106
【目的/意义】研究社会商务中信任传播机制,分析信任传播机制的价值,对社会化营销具有指导意义。【方 法/过程】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平衡理论,提出假说。利用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信任传播在社会网络中影 响。【结果/结论】探索了信任从社交网络传递到社会广告的运动机制;确定了消费者社会广告信任对消费者行为意 图的影响;建立消费者对社交网络的信任、对社会广告的信任和消费者使用社会广告信息意愿三者之间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寻找一种科学量化方法,揭示影 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决策因素,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方法/过程】论文基于粗糙集理 论,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模型,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的信息素养量化分析专家系 统。选取多个工科专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采集。运用多层次粗糙集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在研究结果基础 上,提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建议。【结果/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课程体系设计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 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各高校应从多个层面入手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赫  王阮 《情报科学》2019,37(10):170-176
【目的/意义】在当前社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背景下,高校信息公开问题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 对相关研究进展的梳理与分析,有利于发现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研究不足,为高校信息公开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方法/过程】以2000-2017年间国内CNKI收录的524篇高校信息公开研究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可 视化分析工具Gephi,对国内高校信息公开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研 究起步较晚,出现了少数的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是财务信息公开、档案 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设、信息与大学治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鑫  张军 《情报科学》2017,35(11):17-22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在网络中的 引导作用也日趋重要。【方法/过程】本文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SIRS信息传播模型,对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过程 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绘制因果回路图,找出信息传播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存量流量图,探索信息的 传播规律。【结果/结论】利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易感人群数量、观点碰撞度、感染比例、政府公信 度、政府关注度以及丧失免疫力比例等因素对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为 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热点舆情识别对社交媒体监管有重要意义,已有方法大多基于语义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技 术,忽略了信息传播中隐含的动态时序信息。【方法/过程】本文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热点舆情在社交网络中的 多层次传播特征;然后与主题分析模型相结合,设计了热点舆情识别方法。本方法利用了舆情热度与其传播过程 间的潜在关联,摆脱了对语义信息和社会网络信息的过度依赖,适用于历史数据匮乏或缺失的识别场景。【结果/结 论】实验表明,本方法显著提升了热点舆情的识别精确度,具有一定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张鹏  赵动员  谢毛迪  梅蕾 《情报科学》2019,37(3):105-111
【目的/意义】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移动社交网络结构正逐渐由弱关系连接向强关系连接转变。研究强 关系结构下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机理有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方法/过程】通过引入强关系结构的特征 变量,构建SEIRC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基于强关系的移动社交 网络中,用户关系强度、传播转化率以及潜伏转化率与信息传播速率成正比;免疫系数与传播速率成反比;易传播 者评论系数、免疫者评论系数的增加能够降低免疫节点数量,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寻政府惠农信息在自媒体“小世界”中的传播特征,提升其传播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信息保障。【方法/过程】运用Gephi软件形成惠农信息传播关键词聚类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向乡村村民、自由职业者和基层干部发放的问卷进行变量和样本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发现惠农信息在“小世界”中的自惠性、自为性和自助性传播特征,进而从主体行为引导,客体内容建构和平台运行规制等方面对惠农信息传播效能进行优化。【创新/局限】构建了主体行为“同心圆”优化模型,客体“全信息链”优化模型和平台规制“漏斗”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刘小平  田晓颖 《情报科学》2018,36(1):96-101
【目的/意义】为了解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识别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与类型,更有效 地对信息传播进行监管和引导。【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部分媒体微博为研究样 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并结合中心度与LeaderRank 算法测度媒体微博影响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媒体 微博社会网络整体较为紧密,信息在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强;网络结构与 节点位置决定着成员的影响力程度;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核心节点的资源控制能力与话语权相对较大,可以通过改 变中心度、聚类系数等手段引导核心节点,控制信息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