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致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经过研究认为,下白垩统致密储层主要为含泥质隐晶灰岩、隐晶灰岩、灰质泥岩、隐晶白云岩及泥页岩;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中等-好烃源岩;下白垩统致密储层发育厚度较大,裂缝较发育,可作为油气自生自储的储层。  相似文献   

2.
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是济阳坳陷页岩油的首要产能试验区,为深湖-半深湖相沉积,是渤南洼陷的主力生油层段.通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数据等对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渤南北次洼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好,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相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相,同时夹层展布稳定,页岩油可动性好,是...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将义东断裂带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岩相划分为生物灰岩类、砂质灰岩类和泥质灰(膏)岩类3大类,将研究区碳酸盐岩划分为生物礁、澙湖和半深湖3个亚相,并将生物礁进一步细分为礁核、礁前和礁后3个微相。通过综合分析剖面相特征,建立了该区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表明,湖相碳酸盐岩主要沉积于湖盆扩张的鼎盛期至稳定期,陡坡带断阶高地为生物礁沉积,断阶低地为澙湖沉积,断阶下盘为半深湖沉积。  相似文献   

4.
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寒武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南部地区下古生界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由于钻遇下古生代地层钻井较少,因此选择一些露头良好,地层出露完整的野外剖面进行考察。通过野外沉积剖面观测,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区内井资料、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分析,研究区寒武纪沉积相类型可以划分为潮坪、局限碳酸盐台地、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鲕粒滩、浅海陆棚、盆地相及风暴岩沉积等类型,以潮坪相和台地相为主要沉积类型。寒武纪早期开始第一次海侵,开始了混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寒武纪晚期,碳酸盐岩沉积逐渐占主导,以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为主,寒武系芙蓉统地壳微抬,区内再次出现大面积潮坪沉积,局部地区缺失上寒武统地层。加强寒武纪地层研究对下古生界勘探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研究是认识储层各种物性特征的重要基础。以利津南区沙二段为研究对象。确定为滨浅湖相沉积,并划分出四种沉积微相类型。研究表明,滩坝砂沉积是主要含油储集层。反映了沉积微相研究在储层物性特征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早期沉积成岩作用角度,首次在我国进行了全新世时期海、陆环境演变的对比研究.认为,青海湖湖滩岩和闽南海滩岩是我国全新世滨岸水体环境下早期沉积成岩的特殊岩石。对全新世古海岸升降、古湖平面变化和气侯干湿波动的规律研究具有标志作用和指示意义。是全新世气候环境事件的真实记录.并由此总结出青海湖与闽南海岸带全新世时期气候波动与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孔岩心等对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沉积相进行分析,识别并总结出台地-泻湖、障壁岛-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和河流4大沉积体系以及若干沉积相类型.该区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期主要发育台地-泻湖沉积体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期以障壁岛-泻湖-潮坪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其次发育碳酸盐台地相和沼泽相.早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期及以后,整个地区发生区域性海退,以浅水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为特征.沉积环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陆表海、中期海陆过渡沉积和晚期的三角洲、陆相河流沉积,聚煤作用发生于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  相似文献   

9.
根据珠江口伶仃洋表层沉积粘土矿物特征的有关资料,分析和论证了伶仃洋不同矿物分区的动力条件和介质环境的特性,并对南海高盐陆架水对海区的入侵和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物理沉积模拟在“沉积学”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教学是"沉积学"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沉积学"实践教学包括以岩类鉴定为主的实验教学和以现象观察为主的野外沉积考察。本文通过分析"沉积学"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将物理沉积模拟作为"沉积学"实践教学内容之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完善"沉积学"实践教学改革。同时结合本院实验室条件,就如何加强水槽实验室建设和建立完善的物理模拟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火花沉积工艺(ESD)是一种微弧焊工艺,电极材料沉积到基体表面,并于基体呈冶金结合.本文以冷作模具钢Cr12MoV为基体材料,利用电火花沉积对局部区域进行修复.研究了影响沉积层质量和沉积率的工艺参数,其中包括电容、电压和保护气.实验结果显示,虽然随着电容和电压的增大,沉积率提高,但同时也会使沉积层中的微裂纹和孔洞增加.因此,只有合理选择沉积工艺参数,才能达到一定沉积率的同时保证沉积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辽东东地区胜顺油田馆陶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展现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对于其储层发育规律及有利储层展布特征等的研究尚不深入.结合渤海海域新近系馆陶组沉积体系宏观展布规律与研究区实际,将区内馆陶组沉积体系发育演化过程划分为馆陶组下段早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下段沉积晚期三角洲—滨浅湖沉积及馆陶组上段三角洲沉积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确定古洪水事件的沉积学方法及古洪水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事件,也是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见证之一。古洪水研究的关键是古洪水事件的判别问题。山区河流古洪水产生的平流沉积在沉积层理、沉积体形状、颜色等沉积构造和粒度、分选性、矿物组合等沉积结构方面具有可识别的标志.在洪泛平原区,可以通过对古溃口扇、古漫滩沉积和河道内古平流沉积的识别来确定古洪水事件.利用多种方法对古洪水的研究已经在工程建设、古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4.
辛68断块基本位于辛镇长轴背斜与东营背斜的交接处,其周缘营14和营66块沙二段河道迁移摆动频繁,相带变化快,缺乏对整体区块的沉积微相认识,严重影响开发效果。结合岩性、电性及实验分析资料对辛68断块周缘营14-营66块沉积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物缘主要来自南东方向,沙二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两种亚相;②沙二上1-5砂组砂体主要呈窄条带状分布,氧化色泥岩普遍存在,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③沙二6砂组泥岩颜色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由氧化色向过渡色转变,属于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过渡相带,沙二下7-10砂组河道、河口坝砂体叠加切割连片分布,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④沙二段河道砂体自下而上逐渐向东侧方向迁移,且宽度逐渐变窄。  相似文献   

15.
郑学军 《林区教学》2008,(12):115-118
对采自浙江丽水地区相同地点不同时期河流相沉积物的软弱层,结合室内土工试验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得到其沉积规律。结合其在深度和沉积年代上的变化关系,分析影响其沉积规律的因素,为公路工程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定边地区富县组地层的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的分析基础上,从油源、油气运移路径及盖层等方面分析了富县组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深湖相泥岩为富县组提供油源,油气通过网络状的砂体向上运移,在构造和岩性圈闭中聚集;岩性圈闭是富县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区沉积微相由西向东从砾砂质河道渐变为洪泛平原沉积,砂体厚度减薄,直至尖灭;定边东部地区较高,微幅构造发育,有利于形成上倾尖灭性岩性油气藏及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岩性油藏是粜迭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成藏的控制因素有构造背景、储集空间和遮挡条件。红柳泉构造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带,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良好的构造背景。红柳泉地区发育的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为岩性圈阅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滨浅湖、辫状河道问沉积的厚层泥岩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在红柳泉地区,对已发现油藏进行精细解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研究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岩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物性封闭岩性圈闭和受断层影响的砂岩透镜体圈闭3种类型。研究为岩性油气圈闭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论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铋纳米线阵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沉积技术 ,通过将铋沉积到氧化铝多孔膜的纳米级微孔内 ,制备铋纳米线阵列材料 .实验发现 ,温度对电沉积过程有显著影响 ,镀液中铋以简单 Bi3 离子形式存在有助于金属铋沉积到氧化铝多孔膜的纳米级微孔内 .由于 Bi3 离子在氧化铝模板的纳米级微孔内扩散困难 ,故采取脉冲电沉积工艺 .XRD分析显示 ,通过电沉积工艺制备出了 Bi纳米线材料  相似文献   

19.
简要说明了肉鸡皮肤呈现黄色的物理化学原理,详细阐述了肉鸡皮肤中黄色素的种类、性质、沉积途径、影响皮肤黄色素沉积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环境、营养和饲料添加剂、机体健康、饲养管理和色素来源等).  相似文献   

20.
在高含硫油气田开采和管线的集输过程中,因多种因素会导致硫沉积,造成管线阻塞、污染和腐蚀等严重危害。从化学反应和物理因素方面分析高含硫油气藏中硫沉积的形成机理,确定了易于发生硫沉积的部位。根据相关试验数据,分析了以温度、压力为主的多种参数对酸性油气中硫的溶解度的影响。基于硫溶解度方程,结合热力学基础分析了硫沉积的预测模型和物质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