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习五课题比喻说理续写要求用“拔河”与“四化建设”作类比,进行逐层的比喻说理,将《拔河的启示》(见附录)的各段续写好。要根据两件事的相类似处将道理说清楚,说贴切,不必举实际例子。指导要点 (1) 写《拔河的启示》这类文章,首先要想一想这类运动的过程中有哪些现象是常见的,思索一下这些现象中包含有什么样的道理,能够在哪一方面给我以有益的启示,同时联想一下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哪些事物与拔河的道理在某一点上是相通的。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由表及里”与从这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在科学实验之前,寻求一股与学生的“脑”对抗的力量,在学生的思维上形成你来我往的“拔河”现象,使科学实验成为学生探究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拔河     
拔河,现在是一项颇普及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其历史已很悠久。拔河,古代称为“牵钩”。相传着秋战国时,襄汉地区已很流行,当地风俗,每当正月望日,都要举行拔河比赛。楚国在攻吴之前,还曾以拔河作为练兵的一项内容。南朝梁文帝时,曾下令禁止拔河,却无法禁绝。可见其群众性基础的深厚。到了唐朝,拔河也常在宫廷里举行。中宗时,曾在清明节命传臣进行拔河游戏,参加者均为显贵。东队是七个宰相、两个驸马,西队则是三个宰相、五个将军。东队贵人多,而且多一人,西队不服,请求重新编队,中宗不许,结果西队输了,两个年迈老臣随着绳子…  相似文献   

4.
教学风格谱系的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风格谱系”(the spectrum of teachingstyles)最早是在1964年由玛斯卡·莫斯托恩(MuskaMosston)提出的一种教学构想。当时,他正在拉特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任教。教学风格谱系的构想针对的是教育与教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学校实践中存在的那种两军对峙的拔河现象,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我国就有拔河运动。最早的拔河比赛称“牵钩”。当时,水军舟师中有一种叫“钩拒”的作战工具,其作用是“退作钩之,进则拒之”。“牵钩”就是“退作钩之”的动作。据《隋书·地理志》记载,楚国为进攻吴国,在军队中最早利用“牵钩”这种动作进行训练。在将领的指导下,楚国士兵分组对抗,手挽竹编的篾缆,伴着战鼓的节奏,奋力牵拉,形成了最早的拔河比赛。作为古代军事活动产物的拔河,这项活动由于带有较强的娱乐性,使用的器材又简便,在民间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它很快从军队传至民间,成为民众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唐朝时,拔河改用长…  相似文献   

6.
大凡有点思想的老师,明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与社会拔河,仍在努力传道授业,但社会越来越物质化,讲台上的隋操教育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还没忘记语文教学具有“文道统一”的特点,不妨尽量少一些空洞的说教,而在古诗文教学中给学生开辟一块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呈现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复习的项目式教学案例:以“探究拔河取胜技巧中的力学原理”为项目学习主题,以自制大量程测力计、探究拔河取胜的技巧、分析拔河取胜技巧中的力学原理为项目学习活动。展示项目式教学,开展单元复习的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
运动会     
今天,我们中山路小学开运动会,大家都很高兴比赛的项目很多,有拔河,有速算跑,有跳高、跳远,还有50米跑和持球跑,我很喜欢拔河,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拔河的时候,我大声喊:“加油!加油!再加油!”  相似文献   

9.
一、“科研型教育”提出的背景 1.起源于纠正学校的“非教育现象”。 “非教育现象”是指融入学校主流教育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损害了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意义的一种教育现象。因其具有隐匿性、普遍性,因此很难被人们认识,而被大众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认同,这种现象后的“非教育行为”对教育的负面影响持久而深刻。例如,全面的数量化教育,把教育的所有内容,从知识技能到个性品质都统统数量化、具体化,学校教育成了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待学优生和“差生”的不同态度,造成“差生”的学业失败和心灵创伤。有些教师“辛勤”地加班加点,频繁地进行应试练习,把教育看成是简单的应试之学等。  相似文献   

10.
开眼界     
今天拔河所用的绳子是单独一根.而古代所用绳子却“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所以古时拔河人数比现在多得多,场面更大,更热闹。  相似文献   

11.
拔河     
《课外阅读》2012,(1):69
拔河拔河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团队角力运动,世界各地皆有拔河活动。在今日的各种运动会中,仍然不难看见有此项比赛活动。目前拔河运动可被区分为传统拔河及新式八人制拔河运动,传统拔河为20-30人的活动,过去以祭祖等活动出现。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章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这种“失衡”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认为正确认识这种“失衡”现象,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难以认同”,“明理”难以深入,教育中“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现象普遍,究其原因,是我们教育中过分重视教育的目标性,而忽视了青少年认知过程的规律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析中小学生的“言行不一”现象及其相应的教育措施●杨炎轩一、问题及其实质在教育工作中,令广大中小学教师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可说是学生的“言行不一”。对于中小学生中普遍出现的“言行不一”现象,轻则被理解为“撒谎”、“表里不如一”,重则视为“道德品质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拔河在唐代之前不叫“拔河”,而是叫“牵钩”。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与越国经常发生水战,人们发明了一种叫“钩强”的工具,可以在战争时把对方的船只拖住或推开。平时为了训练士兵的这项技能,军队里准备了一条粗大的竹索,把士兵分为两队,让他们各拉竹索的一端,互相较力。  相似文献   

16.
论片面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自然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脱离的现象,而且存在着单纯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科学精神和科学整体知识的教育的现象。这种和“通识教育”相背离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片面教育。本文通过分析片面教育的诸种表现和弊端,提出片面教育整合的一些途径和措施,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自然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脱离的现象,而且存在着单纯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科学精神和科学整体知识的教育的现象。这种和“通识教育”相背离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片面教育…  相似文献   

17.
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对象所存在的“逆反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了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逆反心理”现象。本文深入分析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克服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8.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笔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英语过程中,即英语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阶段性的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高原现象”。本初探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和克服“高的现象”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共振”现象中的“共振”原是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这一原理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作为“策动力”的实施者,能够把握“受振动”者——学生的“固有频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师生双方即可产生“共振”现象,获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