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志嶺 《天津教育》2014,(23):57-58
绿色——自然的色彩,生命的象征。最初提起绿色教育,我们理解为环境教育,简言之,是一种在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培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绿色教育着力于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塑造尊重自然、渴望求知、不言放弃、知恩图报的人格,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校形成了绿色环境、绿色育人、绿色课堂的全面育人探趣型格局,使绿色教育成为学校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原则的指导。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坚持一切为人的发展,塑造健康人格,推进人与人之间和谐。  相似文献   

3.
孙孔懿 《中学教育》2011,(5):5-9,43
和谐哲学是一门"关系哲学",是关于关系之理想状态的哲学。在和谐哲学视域中,人集诸多关系于一身,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关系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关系从自然自发、单一贫乏状态向着自觉自为、丰富和谐的境界发展,因而主张重建与生活世界被割裂的联系,强调教育过程中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以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性教育活动中逐步成为和谐关系的自主建构者。  相似文献   

4.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和谐、长久的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主体性教育理当成为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更新主体观念,开发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构筑人的生命周期内经久不衰的发展体系,从而实现主体精神的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5.
教育也要引入生态文明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天津教育》2007,(4):12-13
长期以来,我们多注重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后才真正认识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但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许多新的理论都在昭示这一观点。如有的专家把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义为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绿色财富”的理论则认为人类从以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积累财富转变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财富,以不公平的手段占有财富转为公平协作分享财富,是人类认识观念上的一次飞跃。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教育从传统教育发展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我们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人的完善与发展,而美育在丰富情感、塑造健康人格等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活动代替不了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节奏与美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社会中的美 ,是社会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艺术中的美 ,同样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因此 ,美 ,就是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人的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三者在实践中的和谐统一,由此出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以人的存在价值为基础树立创业观;以人的发展为动力塑造创业精神;以人的全面技能为保障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6,(11):30-36
例1(200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10.
邓海英 《文教资料》2006,1(1):26-27
本文试从马克思美学的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出发,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中的和谐观,即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中,达到自然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而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析职业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要求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可持续发展的人来完成。职业教育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优化职教师资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培养身心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人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科学与人文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与人文有着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本质差异又协调一致的属性,构成了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和谐,是研究和探索培育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塑造人的完美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生存能力,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学课堂就是以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将生物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受用终身的生命行动的指导力量。生物学是生命教育的良好载体,学生在学习生命原理的同时,感知生命现象,感悟生命原理,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践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并非彻底改革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充实。为此,以马克思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是:应加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加强人的和谐发展教育,塑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人是目的是教育人学的根本法则,但受科学主义的影响,教育中只有抽象的教育对象而没有具体的人。教育现象学让我们看到了人,看到了具体的人。具体人是生活在鲜活生活世界中的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具体情境下具有独特体验的人。智慧人是教育现象学塑造具体的人的终极追求,智慧人的生成需要机智的教师引导,需要境遇性地成长,需要规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段玉林 《云南教育》2008,(17):30-32
和谐,是人的发展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质问题就是人本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人是主观能动的,人的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的培养。教育优先发展重在教育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人的价值特性表现为主体性和客观社会性的统一,和谐社会是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人是自然界和社会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的守护者;自然是人生存和栖息的家园。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真正实现人向自然界的回归和自然界向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教育在塑造知识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完整生命、和谐人的教育。学生的健康也关乎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我们学生现实的发展状况是教育在关注学生健康方面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欠缺的,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问题十分值得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爱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内心充满爱的人,身心和谐的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爱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内心充满爱的人,身心和谐的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