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博物馆是一项重要文化资源,对西北地区民族民俗博物馆发展轨迹进行摸索,无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一要探讨西北地区民族民俗博物馆问题,首先要把它放到西北整个博物馆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发挥地方优势 建设民族地区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博物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某一地区文明发展史的真实写照和缩影.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获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几年改革开放、 "四个现代  相似文献   

3.
黄静 《中国博物馆》2001,(4):91-93,90
陈列是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成功的陈列展览,必须要让观众了解和理解设计者的陈列意图,并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在哪里“等问题.而民俗陈列是博物馆陈列中较大的一个类别,它所反映的是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的居民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它与博物馆其它的陈列,如历史的、文物的、自然的或建设成就等等的陈列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民俗陈列的时候,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选择最能反映出民俗特点的陈列语言.……  相似文献   

4.
收藏任何博物馆都必须具有物的基础——藏品。自然博物馆也是如此,它的藏品就是自然标本。教育离不开标本,科研离不开标本,况且,自然博物馆本身就担负着为国家珍藏祖国自然资源标本的任务。一、标本的来源在一般情况下,自然博物馆的标本有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民族学、博物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开始了它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实践与发展的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面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对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期望,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博物馆自身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要求,历史地审视这一事业发展的历程,将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为此,吉林省博物院、东北师大自然博物馆、东北师大民族民俗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系、伪满皇宫博物院在18日联合举办了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带动了博物馆的多样化,目前我国的博物馆类型,除传统的综合、历史、艺术等类型外,逐渐转向涵盖科技、自然、民族、民俗、生态、遗址等各个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类型以及各行各业的专题博物馆,呈现出博物馆社会化、专题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为此,吉林省博物院、东北师大自然博物馆、东北师大民族民俗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系、伪满皇宫博物院在18日联合举办了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现有民族文化基础上搞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急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这课题涉及的范围极广,本文仅从民族博物馆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谈谈民族博物馆对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建设现代化的作用和意义。民族博物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及自然标本,并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欣赏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现代化是现时代眼前的、现在的、正在进行和发展中的文化。在我国要实现农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建筑并非是一个没有内在逻辑的静态外设,而是社会对博物馆内部与外部期望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表达。与对传统博物馆建筑研究较多相比,新博物馆学运动兴起后产生的新型博物馆的建筑形态却鲜有涉及。在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历程中,村落博物馆建筑也引发了种种争论。山西省平顺县豆口村认知中心提供了将传统建筑改造成村落博物馆建筑的一个生动实例,该中心成为村民展示乡土文化和开展活动、发展旅游的核心场所。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窗口.世界各国都有各自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因为它不仅能反映本国的物质及精神风貌,同时也能反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及精神风貌.正因如此,博物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它浓缩人类的历史,再现人物的业迹,集中自然的瑰宝,荟萃艺术的精华,是观察社会发展规律、探索自然奥秘、启迪人类才智的重要窗口.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博物馆事业对于提高全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艺术具备一切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它也有自身独特的本质和规律。首先在内容方面,博物馆艺术通过历史遗存的实物和自然标本揭示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描绘出一条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美的历程。博物馆艺术用静止的立体的画面反映生活(历史的与现代的),虽然它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性格、命运,但它内在的表现对象永远是人——世世代代的历史创造者。即使在自然博物馆中,观赏者也会由于神秘的大自然被人类所掌握而感到人类的本质力量的伟大,感到美,感到激奋。人,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积极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对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拥有大量的环境教育资源,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天然场所。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为例,从展览陈列、专业讲解、科普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发挥自然博物馆的环境教育职能进行了简要探讨和论述,为自然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集群化发展模式是博物馆系统的创造性尝试,为我国其他地区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提供了范例。回顾十余年来在经营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经验,集群化符合民族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内在需求,它促进专业人才的互动、展示功能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升级。民族生态博物馆宜立足于集群化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体系,以理事会为最高领导机构;完善机制,为集群化发展提供保障;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集群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一、摄影工作在博物馆的地位及其作用摄影作为表现自然和社会的一种现代技术手段,可以说贯穿在博物馆的全部工作之中,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成为博物馆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向群众宣传教育越来越普遍地运用照片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博物馆事业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截至1996年末,全国文物(文化)系统管理的博物馆有1210所;加上其他行业的博物馆,各类博物馆总数已达到1800多所(997年末的数字在统计之中)。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博物馆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已经建成社会历史类、艺术类、自然地矿类、民族民俗类。科技产业类等不同品类的博物馆体系,拥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邮电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有的博物馆中,人们常将民族民俗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划分开来,称之为民族(民俗)博物馆或民族(民俗)学博物馆。这种划分,固然对加强民族民俗文物工作和促进民族民俗博物馆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不少民族民俗博物馆在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民族民俗文物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和不小的贡献,成果不少。但是,由此也使人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民族民俗文物就是民族民俗(学)博物馆的事。其他博物馆似乎与民族民俗文物毫无关系,甚至历史类博物馆、综合类博物馆、乃至民族地区的博物馆也仅仅因没有冠以民族民俗的名称,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是在张謇1905年创建的“南通博物苑”,它是一座集历史、美术等社会科学和动、植物、古生物等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国第一座博物馆诞生之时,我国的自然博物馆也已经问世了。在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我国的自然博物馆又是呈怎样一个态势呢?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重庆,浙江已先后建立了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民族博物馆建设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民族博物馆对民族地区的精神明建设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因此,如何立足民族地区抓好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的精神明建设,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化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是与当今世界同步的现代明,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