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进社科图书的成功尝试──专家笔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本刊记者1996年9月18日,朱■基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管理科学兴国之道》。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今天到了要大力提倡改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在<计篇>中提出了"经五事",即"道、天、地、将、法",这是<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的精华之一,这五个方面,对现代图书馆管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是图书馆馆长的治馆之道.  相似文献   

3.
1936年,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提出,陶渊明的经典名文<桃花源记>有<搜神后记>本和<陶渊明集>本两种差异很大的文本,认为前者是"陶公草创未定之本",后者是"增修写定之本","二者俱出陶公之手".本文依据我国当代的古小说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分肯定陈寅恪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及其对陶渊明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纠正了陈寅恪关于<搜神后记>本桃花源故事"渔人姓黄,名道真"的七字夹注出自陶渊明本人之手的错误观点,指出此处夹注可能出自南宋道士之手,其来源乃是刘宋元嘉时代黄闵所著地志<武陵记>.  相似文献   

4.
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足见哲学上的道的概念与常言所道之道的差异.同时也说明要将道的概念讲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三年前,贵州电视台台长白芳芹先生邀请中国当代"洋务派代表"龙永图先生担纲主持创办<论道>节目,开创了部级领导干部触电中国电视政论节目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以<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为讨论范围,通过比较对照<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分类,指出3个书目在处理"别史类"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处,分析其产生异同之原因,旨在为当前正在编纂的<中华古籍总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时评"时评"     
当今中国,时评空前热闹,但问题也不少. 时评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历史上,优秀的时评,文道并茂,并不随时事新闻迅速淡出.如诸葛亮的政治时评<出师表>、韩愈的人物时评<祭十二郎文>、书圣王羲之的文化时评<兰亭集序>便是例子.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上半年,湖南卫视把<超级女声>推向全国,产生了不凡的效果,成为继<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后,湖南卫视推出的第三个娱乐品牌.在中国各省级电视台开始萌发频道定位意识时,"快乐中国"的定位在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省级卫视竞争中,开创了一条品牌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湖南卫视凭借"快乐中国"的旗号,创造着辉煌.但同时,又在娱乐与电视媒体社会责任之间品味着失落与无奈.  相似文献   

8.
在韩剧、台剧大肆盛行之际,一部<奋斗>以黑马之姿进入了中国观众的视野,让观众看到了有别于以往的青春偶像剧,深受观众的喜爱.在这之后,<奋斗>的导演赵宝刚又导演了<奋斗>的姐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同样也获得了好评.<奋斗>系列以它们的本土化、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观众的青睐,<奋斗>系列的成功也为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献"一词在古代中国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记载:"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礼记·礼运>记载: "言偃复问日:‘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欤'?孔子日:‘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相似文献   

10.
治国兴邦,人才为急;执政兴国,唯在得人.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实施<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杂志全球化趋势下,版权合作成为时尚 纵观中国期刊200多年的发展史,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和<科学>杂志的创刊使中国杂志发展呈现出第一个高潮;时隔60年,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时代,中国的期刊业再次步入繁荣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读者>、<知音>、<家庭>、<女友>、<故事会>成为中国杂志市场上的主流杂志,但是1993年随着<时尚>杂志的创刊,它以铜版纸全彩色印刷,采用国际开本、充满国际名牌的精美广告和图片,使中国人的眼睛为之一亮.5年之后,<时尚·伊人>与美国著名女性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再次将<时尚>送上了又一个高度,以后版权合作成为了期刊界的口头禅.之前,<世界时装之苑>、<瑞丽>等杂志都是版权合作成功的范例,但不如<时尚>那样在品牌扩张上给期刊界以巨大震撼.  相似文献   

12.
"方兴未艾"的意思是正在兴起,一时不会终止(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处在兴旺发达或蓬勃发展的阶段.宋·陆佃<陶山集·大学案问>:"大学之道,方兴未艾也,士之来学者,盖已千数."冰心<十亿人民的心愿>:"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郭沫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甲骨文字的研究,是方兴未艾的一种学问."也作"方昌未艾""方盛未艾"."兴""昌""盛"都是兴旺、昌盛的意思.这是一条褒义成语,不能用于贬义.  相似文献   

13.
唐建光 《传媒》2010,(10):28-29
2004年2月26日,<先锋·居周刊>面世.这是中国西部城市中第一份服务于居家置业的专业杂志. <先锋·居周刊>的前身是成都市委的党建刊物<先锋>杂志.按照上级要求,2003年底先锋杂志社整体划转给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显然,脱胎于机关刊物的<先锋>杂志离市场非常遥远,凭一己之力要完成定位转型和市场化生存,难度很大.因此,在进入报业集团后,这本杂志如何在市场中找到生存和发展之道,是它面临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胡道静生平及其文献学论著--<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代的类书>、<道藏>和<梦溪笔谈校证>的介绍,总结了他在古文献学和中国科学史上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胡道静文献学研究思想所具有的理论和学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辞书部编写,2001年6月出版了<中国小学英语学习词典>,9月出版了<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词典>,联系该系列词典的出版计划,深感这是一套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的系列辞书.综观之,收词审慎,释义精切,例句丰富,语言简洁,检索方便.具体说,该书具有系统、规范、新颖、实用的特色.特以<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词典>为例一一说明.  相似文献   

16.
美国<纽约时报>分别于3月13日和16日发表了<布什当政:一个预制新闻的新时代>和<现在播出假新闻>两篇文章.文章披露,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及在众多领域内"制造新闻",从而达到为自己的政策包装、开道的目的.一系列内幕显示,美国政府在制作新闻方面投入之巨、渗透之广以及它的影响之深,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月,"文化中国"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西雅图等几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宣传活动.介绍的五本书是:<中国十年短篇小说选>、散文选<中国女子>、<沈从文和他的湘西>、<王蒙和他的新疆>、<中国珍宝>. 我们这套书在北美向一些重要的图书馆和公共单位,如纽约市公立图书馆和哈佛大学进行了捐赠,以期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化中国"丛书在美国发行并且向一些公益机构赠送后,有很多的政府部门向我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黄有东 《编辑之友》2010,(7):105-107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成功创办,真正确立了陈独秀历史地位.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成功表现在十多年时间内,引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新潮,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为什么<新青年>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研究者有的从技术角度,对<新青年>的栏目设置、文字编排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也有对陈独秀的编辑思想进行探讨的.本文主要从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文化定位与人缘因素两个方面,来解析其中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20.
师永刚跟踪采访八年,遍访与<读者>杂志相关的几乎所有的人,试图站在人文的立场上揭示这本杂志的真相.书中首次客观地纪录了<读者>杂志从创刊之初到现在的每个令人无法置信而又奇特的发展历程.著名作家贾平凹、余秋雨联手作序,更为本书增添热点.这本书将告诉你一个由两个理科生在中国西北角创办的杂志,如何历经风雨成为发行量近千万,出版四个不同版本,年收入过亿元杂志的传奇史.首度权威诠释与美国读者文摘官司内幕,胡耀邦批示肃清<读者>精神污染事件,三次遭遇停刊的政治事故,<读者>杂志如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大发行量杂志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