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特点的概述,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区别,阐述了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以职业教育消费风险感知为调节变量,计量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消费价值感知、职业教育参照群体等对其职业教育消费意愿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消费价值感知和参照群体对其职业教育消费意愿有正向作用;职业教育消费风险感知对职业教育消费价值感知、职业教育参照群体与职业教育消费间的关系具有一定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查英 《职教论坛》2015,(6):36-42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重点体现在:职业教育学科及其体系的建设,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职业教育未来的研究趋势体现为:加深对职业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加强对职业教育完善体制、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深入校企合作研究和兼顾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强职业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简论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从民主主义的理念和经验论的哲学角度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综合教育计划".在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中,职业教育理论具有综合性,职业教育对象具有普遍性,职业教育内容具有前瞻性.当前,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反思我国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目的和职业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供应链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职业教育的特征分析入手,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职业教育领域,构建职业教育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供应链管理在职业教育中的运作,可以有效地对职业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提升职业教育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职业教育又是当前应该重点发展的三种职业教育之一.本文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入手,简要阐述了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着重分析了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艺术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思路,以期对加快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职业教育价值包括"职业教育的价值""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和"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三种价值状态,而"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又分为"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两种手段与目的关系的范畴。当代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受到冷落,整合论的课程观无法解决职业教育分科教学的弊端,在"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中体现STS教育的主导价值地位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们还存在对职业教育政策认识上的分歧,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划分.职业教育政策是党和政府为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达到职业教育目标、实现职业教育发展而采取的规范和引导职业教育相关机构及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职业教育政策可划分为职业教育总政策、职业教育基本政策、职业教育具体政策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探究和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其劳作学校的思想、职业教育的释义、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及文明社会建设的作用、职业教育在教育大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公民职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及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国家化、伦理化和实践化的特点,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诸多不公平:社会认可度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不足:重视城市和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而忽视职业培训和对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补偿。应采取扩大职业教育对象的范围、强化对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扶助、加大职业教育公平机制建设等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以感性教育为主,品德课教育以理性教育为主,审美教育和品德课教育在实现德育目标上是相通的。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弥补了品德课的缺憾,使学校德育体系多元性、完整性、实效性得到体现,使德育品位实现升华。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2.
郑金洲 《教育研究》2021,42(2):35-44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瞿葆奎先生认为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或者说另一层次的教育,不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单独类型。两位先生的分歧主要是分析劳动教育的角度不同,从学术逻辑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确不宜和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但从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合理性。在劳动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上,推进学术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诚信教育在推动时代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剑桥大学诚信教育继承英国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传统,其诚信教育的目标是规训学生诚信意识和规避学生失信行为。为此,剑桥大学构建了一套横纵交融的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即"行为诚信教育-考试诚信教育-学术诚信教育"横向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和"入学登记-学业过程-离校教育"纵向的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剑桥大学诚信教育对于推进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一种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的水准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前,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种修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形成的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一种关键性的修正与补充,同时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也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审视大学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国外通识教育的贯彻情况,探讨中国高校办学思想的时代性改进.  相似文献   

16.
陈学忠 《成人教育》2012,32(5):35-37
高职教育是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整合在一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两个不同的发展体系,而且还是决定这一新的教育类型不同实现形式和结果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因此,可以用高等学历教育作为纵的维度,职业技能教育作为横的维度,构建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内在关系模型,来研究高职教育与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方法的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蕴含三层旨趣,即作为课程的教育学、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与作为方法的教育学。目前作为课程的教育学已基本成熟,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也处在发展中,但作为方法的教育学才刚刚萌芽。教育学只有在“课程”与“理论”之外,在学科方法以及方法论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学科视界与理解方式,才能称之为完备的学术性学科。文章认为,成熟的教育学不仅意味着一门课程、一种理论,而且代表着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为的是不断接近体育课程计划的理想目标,体育课程计划目标实现的过程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合力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社区成员及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自身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多元主体需要.而社区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度、家长工作繁忙,社区无组织、个人素质能力、社区和家长被排斥等因素影响了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体育课程的实施.目前,促进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措施包括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正确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作用、在发挥教育服务部门主导性的同时,积极构建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法律支持、提高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素质、改变体育教育专业人员的观念,使其树立学校教育要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9.
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针时传统学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非主体枉问题。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并从德育的主体、德育的理念、德育的目标及德育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比较了学生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主要区别,提出了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调控德育目标、拓展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等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的时策。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在我国众多高校尤其是理工高校,两种教育的融合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实现两种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理工高校可以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即通过树立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提升人文教育的地位;在科学教育中挖掘弘扬人文价值,在人文教育中崇尚追求科学价值;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两种教育的融合;营造两种教育融合的大学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