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演绎方法对当前“草根”体育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功能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路径:明确归属问题,处理好“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加强资金和人才的扶持,促进“草根”体育组织管理创新;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农村体育草根组织的概念、特征及在农村兴起的背景进行分析,研究草根体育组织在农村的管理运行方式。农村体育草根组织具有非政府性、公益性、自主性、自愿性和不稳定性;我国目前基层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不足、国家法规政策的支持、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等是体育草根组织在农村快速兴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草根体育组织的群雄并起成为中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的一大景观。在"强国家、弱社会"的特殊体制下,草根体育组织如何生存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逐渐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鉴于政府在草根体育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论及草根组织与外部的关系时,必须首先对草根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加以认识。运用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审视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建立的可能与障碍。研究认为,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关系应着眼于"合作"而不是想当然的"分离",并基于现实,提出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关系将从"政府主导式合作"向"互补式合作"发展的理论预设。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草根组织的概念界定、城市社区体育定位的分析.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中草根组织的价值及其发展趋势,旨在初步研究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社会学意义,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不断完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5.
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生存境遇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学理层面和现实背景对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产生、生存境遇及发展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生成和发展的背后,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社会活动自组织能力的提升和城市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同时,中国草根体育组织面临社会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冲突,生存在体制默许的边缘地带。从中国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出发,提出"行政吸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间体育组织作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其形成及发展离不开能人群体的推动。以民间体育组织中的能人为研究对象,以客家"池塘龙舟赛"为个案,对民间体育组织中能人治理的特征及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精英群体作为民间组织的核心力量,在动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其人情的社会网络,来筹集民间体育组织发展所需的资源,同时,通过"缘"来实现民间体育组织的对外联结,从而维护及扩展民间体育组织运行规模,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体育草根组织概述、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现状进行阐述,揭示出随着城市社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建设体育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之下,植根于城市社区中的体育草根组织也正在不断完善、成熟、壮大,但是其生存困境却十分令人担忧,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备、没有构建起独特的体育文化氛围、政府的扶植力度和相关措施不完善、组织内部问题趋向多元化和可能出现异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如何破解生存困境进行了理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根据协同学自组织演化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非线性动力机制,提出了草根体育组织非线性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草根体育组织具备自组织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子系统间的协同与竞争是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内部动力,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与竞争是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外部推动力,最后,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与竞争直接推动了系统新平衡态的形成。研究提出把强化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加强与利益相关群体合作、推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与竞争作为草根体育组织非线性动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自组织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组织体育教学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体育教学的自组织对教学内容建构的影响,提出将预定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整合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以“满足学习者的主体需要”为核心的高校自组织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其生成的制度环境,对其进行理论界定与发展路径探讨。主要结论: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包括体制内的公办体育非营利组织和体制外的民办体育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失灵”和“不完全市场失效”是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面临的主要外部困境;基于组织特性不同,公办体育非营利组织与民办体育非营利组织需要不同的发展路径设计,而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提升是其内部治理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尚存诸多争议,研究认为,应将该类组织界定为行政型市场化体育组织.受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不彻底、市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该组织在管理和运作上表现出显著的行政化和市场化倾向,作为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的蓬勃兴起与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建设体育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之下,植根于城市社区中的体育草根组织也日益成为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中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对草根与草根组织的概念界定、城市社区体育的定位、体育草根组织参与运动健身的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体育草根组织参与运动健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以新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制度困境,提出了草根体育组织发展路径选择。研究表明,我国草根体育组织面临着诸多制度困境:管制性制度不完善,导致其身份尴尬,缺乏归属感;规范性制度缺失,导致其发展无序,内部运行紊乱;文化-认知制度薄弱,导致其价值迷失,公信力偏低。因此,应以体制改革增强其发展活力,以制度创新促进其规范化发展,以文化认同优化其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现行<体育法>关于体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即营利性体育组织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并未在该法中确立.这种缺陷源于<体育法>立法时社会关系发展并未成熟及社会认识水平有限.而在<体育法>颁行之后,国家体育行政机关等对营利性体育组织有一定认识并逐步探索规制方式.<体育法>修改时应补充和完善体育法律关系主体即营利性体育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媒体时代草根体育组织的案例——"黎明脚步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剖析新媒体时代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困境:身份认同中官方合法性的缺失;组织自身治理方式的滞后和治理机制的缺乏;强大而脆弱的卡理斯玛权威的影响。建议:在身份认同方面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不同主体的合作共治;在治理机制方面应由单一自治走向"政府购买服务"和"网络交换式"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育组织需要在某种组织结构框架下实现对组织的管理与运行.国际体育组织结构是国际体育组织实现组织运行和活动的核心体系.研究发现: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和专门委员会是国际体育组织组织结构中四大职能机构;国际体育组织领导机构和专门委员会成员更多的是以志愿者身份来参与组织的管理工作:自治和共同治理是国际体育组织组织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层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系基层社区体育组织的多样性是满足群众多元体育需要的基础条件。发展基层群众体育,需积极发挥地方社会精英的作用建设基层体育组织;利用社区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作用建设与发展体育组织;大力拓展基层社区非体育组织的体育功能;重视与发挥老年人群体在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陕西省4个地级市所辖的124个草根体育组织为调查对象,对其组织管理、经费收支、人员构成、活动内容与时间、场地设施与环境以及专业指导等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并根据当前草根体育组织普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放松注册条件、重视城市科学规划与建设、建立社区组织管理与指导平台、创建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强对组织核心人物的指导与培训等一系列管理创新的手段与方法,以促进陕西省草根体育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精英理论为理论背景,运用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对湖南2个农村社区体育组织伴随组织领导更替所发生的体育组织精英流动、体育组织精英结构变化、体育组织运行态势转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体育组织的领导更替过程其实就是体育组织精英结构变迁的过程,体育组织良性运行的结构性条件是通过组织领导更替而形成比例协调、结构优良、运转高效的精英治理团队,其前提则是建立稳定的精英更替机制,储备充足的精英更替后备。在体育组织的领导变更过程中,如果形成了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精英治理结构,则能有效推进体育组织良性的发展;如果既没有建立稳定的精英更替机制,也无充足的精英后备梯队,以单一的精英治理结构难以有效维系体育组织的良性运行,体育组织的发展将陷于停滞。基于此,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与孕育基层体育组织,其关键在于体育组织内部的人才建设——构建良性的组织精英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耗散结构与体育教学系统的自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领域正经历着范式的转折,改变传统的、缺乏活力的被组织式体育教学,赋予体育教学系统“活性”,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建立起自组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走向。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立足于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机制等自组织系统形成的条件,探讨了体育教学系统自组织的生成,以期为体育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