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青少年儿童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青少年儿童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海青少年儿童参与民间体育活动表现为总体性“冷”与个别项目“热”的两种态势;民间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教师及家长对民间体育活动应走进学校有较一致的看法。从我国民间体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等方面,追溯民间体育活动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不力的社会根源,据此提出发展我国民间体育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胡各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来探析村落体育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村落体育与城市、乡镇体育相比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特征:参与对象的特殊性和活动群体的聚集性;活动时间的季节性与制约性;锻炼的自发性与组织的松散性;锻炼内容的简单性与可操作性。针对其特点进而提出村落体育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竞赛是体育的主要特点及基本表现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整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推动高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校内群体竞赛,其着眼点应是全体学生。以竞赛吸引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运动和健身活动,这应是开展群体竞赛的根本利益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地进行群体竞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本文重点对群体竞赛的目的、竞赛的组织、竞赛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群体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代城市生活所产生的社会病态现象和社会转型触发人们对城市民间体育文化需求问题,借助系统论和文化生态学理论,来研究城市民间体育文化传统价值在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及发挥路径。提出城市民间体育"天人合一"和"以民为本"的传统文化价值是构建公共文化空间的基础,为更好地推动城市民间体育文化发展,城市民间体育文化应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社会组织力量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构建互动共生的工作环境中,推动城市民间体育社会组织与企业、政府部门、社会其他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建,促使城市民间体育文化由"自发散乱"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东娟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0):870-87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群体越来越多,且在实践中表现出休闲体育活动向旅游活动转化的现象。以此为背景,首先,从理论和现实环境分析,休闲体育活动具备向旅游活动转化的条件;进而,以武汉市大众体育活动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从"参与方式基础"、"兴趣与情感基础"和"组织活动基础"三个方面说明了大众体育活动向旅游活动转化的意愿,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角度分析了休闲体育活动向旅游活动转化的行为特征;最后从产品供给、市场组织、行业管理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缺少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体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这些问题恰恰又是"政府"、"民间"这两种社会体育形式的症结所在."官办"社会体育不堪重负,必须解放;"民间自发组织"太过松散不利发展,需要革新.NGO作为一种非政府性组织,它的界于紧凑型(政府)和松散型(民间自发)两种社会体育模式的特性,是通向组织多元化的途径,也是解决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模式弊端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优秀文化复兴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创新发展的路径,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分析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发展的趋同表现、趋同机制、趋同危机,并提出组织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发展呈现形式趋同性,表现在组织目标、结构、活动、策略、政社关系等方面的趋同。组织趋同的内在机制为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组织趋同可能带来组织多样性受损和文化多样性破坏,引发组织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失衡。内涵式的"求异"发展是组织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组织应以文化价值挖掘为核心、以行为活动活态传承为关键、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物质资源保存与开发为表现等进行特色文化品牌塑造。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4,(5):85-88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的经验,探讨其体育资本的运用。认为体育资本概念的核心为"社会资本",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作为公共利益的具体抓手,有助于现实中更好地规范体育发展方向,还有助于吸纳更多的社会组织作为参与者或代理人。现实中体育资本的运用,主要是发展竞技体育以提高社会凝聚力,以及支持民间体育组织以创建公民社会;体育资本的运用有助于增强体育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但其运用是以志愿精神为价值取向和必要条件的,是需要时间克服现实障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调查节庆体育在潍坊市农村开展情况。方法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潍坊市农民节庆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潍坊市农民对节庆体育活动持肯定态度,喜欢参与的节庆体育项目存在年龄、性别差异,以民间节庆体育为主,不拒绝现代体育项目。影响潍坊市农民参与节庆体育活动排在前3位的因素是"没有时间、劳作辛苦无精力、没有组织无法参加"。结论进一步增强农民参与节庆体育活动的意识;重视农民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大政府投入,拓宽筹集渠道,保障节庆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注重地方文化特色节庆体育内容的创新与时尚潮流活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作为老人型省份的大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进而影响其社会参与。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与佳木斯市老年人的调查与分析,在分析老年群体健身活动现状的同时,结合健康城区建设,力求探讨大城市老年群体通过体育活动来减少他们的认知障碍(边缘化、无用等),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为今后开展健康城市活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6年8月和2011年5月对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近5年来北京市居民的体育活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结论:近5年来,北京市居民体育活动时间和参与程度总体下降;男性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参与的体育活动类型有较大差别;不同年龄群体和收入群体体育活动时间差异较大。建议:北京市积极推广和扶植新兴体育项目;降低体育活动场地费用,完善体育活动设施;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视阈下体育历史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界对于体育历史的研究,大多以"认识"的方式看待体育历史.将其作为客体以"价值"的方式来重新审视,发现体育历史有着人类体育活动的产物和结果、人类体育价值活动目的及其实现过程的展开、人类体育价值活动文明成果的积聚延续的三重含义.体育价值经历了从"物本取向"到"人本取向"、"生物取向"到"人文取向"、"工具取向"到"价值取向"的嬗变,体育历史的形成真实地反映了其属人性、功能性及发展的可持续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通过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推进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意义和基本策略。提出了立足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以老年人群体为切入点,政府引导和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并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于鹤  李政 《体育世界》2014,(2):115-1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和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改革,“健康第一”已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所必须贯彻的指导思想,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连市6所初级中学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部分学生进行访问调查,以详细了解大连市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模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揭示现阶段各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参与活动的组织模式,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体育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涵。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口述史、田野调查等方法,以新华村为个案对乡村体育振兴的历史经验、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新华村乡村体育兴盛的场景主要呈现为村民自发性体育活动参与生活化、乡村小学传统排球赛开展常态化、儿童青少年体育游戏活动日常化;其兴盛的动因主要是村民尚武情结和乡村“体育能人”的促动、乡村学校体育和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拉动、乡土地域条件和淳朴乡风民风的推动;21世纪后,新华村乡村体育陷入“传统性退场,现代性难以登场”的现实困境,其致因主要有乡村体育人才流失导致乡村体育活力之源缺失,乡村小学撤并导致“家-校-社”体育联动消解,人居环境变迁导致乡土特色体育文化土壤消减,以及新兴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不力导致自组织力量难以形成广泛影响等。据此提出:立足乡村振兴大局以谋划乡村体育振兴蓝图,振兴乡村学校体育以激发乡村体育振兴活力,打造乡村体育生态以厚植乡村体育振兴沃土,加强组织人才建设以培育乡村体育振兴主体,催生乡村活动产业以培植乡村体育振兴载体等乡村体育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性体育参与分为组织因素和参与因素,将组织融合划分为体育群体融合和组织融合两个层次,以及信任、认同、交往三个维度,研究组织性体育参与对员工组织融合的影响。通过分析2018名企事业单位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企事业单位组织性体育具有重视不足、宣传不足、深度不足、参与不足的特征;相较于组织因素,组织性体育的参与因素对员工的群体融合以及组织融合均有直接的积极影响。组织性体育是打破员工隔离和提升组织融合的高效路径,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应重视组织性体育的发展,将提升员工组织性体育的参与质量作为重点管理策略,以实现融合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重要载体,是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传播校园文化的一种组织群体。随着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作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社团,理应担负起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重任。结合当前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功能,探讨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社团化模式运作,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天津市51个社区的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为基础对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结论:1)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的体育健身组织体系;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站、点以小型、中型为主;其组建以基层政府协助与群众自发组建两种形式为主,基层政府在社区体育组织的组建及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团性的体育健身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2)在条件成熟的社区中可以扶持和发展一部分正规的民间体育组织,使其逐步成熟、承担起社区体育的具体管理工作.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需要面向社会、面向社区、面向会员健康发展的法规和优惠政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河东民间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东文化为背景,通过选取河东文化孕育下的几种最具地方特色的河东民间体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整理、挖掘,诠释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存在问题,旨在借助河东民间体育的文化资本和资源平台,树立河东体育文化品牌,实现河东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青海三江源地区城镇居民体育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发源地.三江源城镇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主要集中在节日文化活动和宗教文化活动中,以群体活动为主,而且这些活动主要是由当地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民族宗教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较少.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体育文化活动场馆、运动器材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建议切实贯彻党的政策,重视三江源城镇居民体育文化建设,把三江源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改变体育文化建设落后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