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清晨,屿山 清晨6:00,手机闹钟准时响起。其实15分钟前我就已经醒了,只是还不愿起床,还在回味刚才的梦——昨夜读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到12点多,梦里都在与东坡居士聊天呢。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说:"喜欢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癣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相似文献   

3.
<正>清晨·屿山清晨6:00,手机闹钟准时响起。其实15分钟前我就已经醒了,只是还不愿起床,仍然在回味刚才的梦——夜里读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2005年1期刊登了刘俊利先生的<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文章在肯定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认为还存在许多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阅读文章时,心中往往有一种疑问:应该如何在短时间里把握大意、领悟旨意?两点一线法值得一试。具体来说,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重点),思考文章的疑难之处(难点),理清文章的思想主线,从而明了文章的旨意。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序》,可谓是苏东坡一生的“精华浓缩”和“精彩回放”,公允,独到。  相似文献   

6.
<正>苏东坡是一代文豪、书法家、画家,是美食家、佛教徒,是一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可苏东坡却有着众多的当代"粉丝",而且还都是著名的"粉丝"。林语堂是苏东坡的头号"粉丝"。他于1948年以英文书写的《苏东坡传》,成为当时西方唯一介绍苏东坡的书。林语堂不只是从一位学者的角度,同时也是从"人"的本身着眼:苏东坡是个出色的文人、生活家,一个非常丰富且精彩的人。纵使有人认为林语堂的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28日,<教育科研论坛>郑州科学教育研究院在郑州成立.<教育科研论坛>主编发来贺电.成立仪式上,<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站长李登印先生,<教育科研论坛>作文指导基地主任程满仓先生,郑州市教育局高占清先生等为郑州科学教育研究院揭牌.  相似文献   

9.
知道梅子涵先生,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读四年级.那个学期,我订了江苏<少年文艺>,于是,一切就变得天经地义起来.<天鹅><课堂><走在路上>……梅先生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在那个时期读的.后来又发现,在拥有自己的<少年文艺>之前,从不知什么渠道读到的旧刊中的<马老师喜欢的>,竟然也是梅先生的作品,并且还是他的处女作.我不禁有些得意,原来自己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梅先生的第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代表作品,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在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也是豪放词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读书     
<正>书名:《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宦海沉浮,遗世独立。我们在八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短短的80余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在人生之夜里依旧能够"欣然起行",寻求月亮的苏东坡。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  相似文献   

12.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诸多节目中,钱文忠先生的节目我看得最多.看他讲<玄奘西游记>是因为自己赶巧读过<大唐西域记>,对玄奘和佛教都还有点兴趣,看他讲<三字经>是因为那阵子正在陪孩子背<三字经>.他本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对我辈这些"传统文化盲"来说,看看还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3.
春池洗砚     
<正>向一位篆刻名家求了一枚闲章:春池洗砚。朋友见了就问,此句何来?我说,与苏东坡有点关系。前不久在眉山三苏祠转悠,见苏东坡书房"快雨亭"外有一环形小水池,是苏轼清洗砚台的地方。因为池水呈乌黑色,当地老百姓叫墨池。水其实也是清的,因为地处僻静的角落,有修竹隐天蔽日,阳光照射不到,所以池水暗淡。想象着先生笔写下千古文章,墨染一泓  相似文献   

14.
<七缀集>是钱钟书先生白话论文集,总共收录了七篇文章.钱钟书先生在<七缀集(序)>中提到, <七缀集>是由<旧文四集>和半部<也是集>拼拆缀补而成的,他由此想到了古代的"五缀衣","七缀体"等,遂定名为<七缀集>.  相似文献   

15.
近日,有位朋友向我推荐周德义先生发表在<教师>杂志上的<哲学诗话>.拜读之后,本人认为周德义先生的<哲学诗话>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于广大教师朋友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超然台记>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亭台记文中耀眼的双壁.教学中,我拿这两篇文章来相互印证,加上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俭>,我想借此让学生来对已了解的苏轼作个小结,于是给他们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我眼中的苏东坡>,并专门用一节课来交流小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东坡志林>中记载,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七日,苏东坡前往当时的应声开封,路经陕西的骊山华清池时,他想起了当年唐玄宗带杨贵妃在此洗温泉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写<藤野先生>的文章很多,但我们还是觉得有必要凑个热闹. 某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可我们细读文本之后,发现鲁迅写前五段是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19.
以章注章     
<訄书>是章太炎先生早年论学论政的结集,<訄书详注>是徐复先生系统潜研<訄书>的详注.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章先生避地台湾,编成<訄书>五十篇.次年,东渡日本,寓横滨清议报馆,梁启超为之题署.归国后,于1900年刻于苏州,这是<訄书>最早的版本,原稿由章先生弟子潘景郑先生珍藏,于1985年7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行,即<<訄书>原刻本手写底本>.  相似文献   

20.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他画过一幅<百鸟归巢图>,明朝时,为一胡姓员外购得.因画上没有题款,胡员外便请当时颇有名气的小才子伦文叙为这幅画题诗.伦文叙十分喜爱苏东坡的这幅画,诗兴大发,当即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