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易老天难老②,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③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④,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⑤。●为你解疑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鉴赏》。这首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阳历为10月11日)。词人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极富诗情画意,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积极乐观。采桑子,词牌名。重阳,题目。②这句是说,人生有尽,宇宙无穷。③犤黄花犦菊花。④犤劲(jìng)犦有力,猛烈。⑤犤寥廓江天万里霜犦寥廓,指天地广阔。江天,江水与天空相接。霜,指秋色。●●相关知识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重九…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一段广为传诵的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两句“碧云天,黄花地”一般认为是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名句“碧云天,黄叶地”而来。那么,为什么王实甫在引用范氏名句时,要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呢?仅仅是为了避免抄袭之嫌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王实甫将“黄叶地”改为“黄花地”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黄叶与黄花都是秋天特有的景物,文人历来“伤春悲秋”,所以秋景往往与愁绪联系在一起。王实甫在曲词中描绘碧天白云、黄花满地的秋景,其目的之一就是借描绘秋景来…  相似文献   

3.
本月书架     
《云上的日子》作者:夏伊《白上大学》作者:刘云《泰迪男孩》作者:犤韩犦银戒指《青涩时光》作者:邓军《地狱的第19层》作者:蔡骏《光洙的想法》作者:犤韩犦朴光洙“80后”长篇原创系列《一人的海市蜃楼》作者:水格《再见,上海》作者:一草《你的眼泪我的脸》作者:邹谨忆《记忆是碎片的乐园》作者:霍博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下)犤51犦波伏瓦《第二性》犤52犦纪德《伪币制造者》犤53犦萨义德《知识分子的代表》犤54犦莫诺《偶然与必然》犤55犦萧伯纳《人与超人》犤56犦西蒙《人工物的科学》犤57犦泰勒《原始文化》犤58犦怀特海《科学…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诗词的核心构件,鉴赏诗词从意象入手, 能准确把握意境,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本文试 从以下三方面略陈拙见: 一、构建意象的基本模式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它由 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两部分组成,“意”为筋 骨,“象”为血肉,二者互适、契合无间。诗人在创作 时,常要撷取与诗人自我形象或思想情感在某方面 有相似或相通之处的客观物象进入诗词,构成内涵 丰厚的意象。例如,李清照的名句“莫道不销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意象,就与诗人 自我形象有相通之处:形体枯皱、色泽焦黄的菊花与 因思念丈夫而容颜憔悴的诗人相似。词人不直言情 怀,只用“黄花”这一意象,就把对丈夫绵绵无尽的 思念涵蕴其中,细心的读者自然能从中咀嚼出个中 滋味。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是古代的诗词,还是现在的文学作品,只要是描写季节的,那“秋”总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季节。在我国的古代,古典诗词在宋玉时代就确立了悲秋的母题,且成为一种传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少有意识地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凝固的套路。在宋代大词人、政治家范仲淹那里,有一篇描写塞下秋季风景的词,这就是被收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渔家傲·秋思》。一般认为,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突出了国力衰弱下塞外之秋的景象,虽然外在意象悲凉,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怀着“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6.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景为情驭。大凡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大抵如此。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相似文献   

7.
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有学生质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中“满地黄花堆积”到底指菊花被风吹落、残英满地还是菊花正开放得灿烂。  相似文献   

8.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一、物象和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态、颜色,是一个物象,但当诗人把它写进诗词中,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成为诗词中的意象了。李贺在《致酒行》中写“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诗句中的“柳”已被赋予了对“主父”的深…  相似文献   

9.
刘宏明 《成才之路》2009,(26):39-40
本文以《声声慢》“过雁”和“黄花”两个意象为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说明好的诗词,其意境空间应当主要生发在“象外”这一条重要的审美准则。  相似文献   

10.
岳稀同志在《艺谭》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黄花到底堆积在何处?》一文,指出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诸句写的是菊花盛开在枝头,匡正了以为是写菊花凋残者的错误,本人亦受益非浅。然岳文认为“满地黄花堆积”系作者对昔日黄花繁盛景象的追忆,“憔悴损”是词人写眼前菊花之状,我却不敢苛同。岳文所言,代表了目前多种注释赏析《声声慢》者的意见,故将自己浅陋之见公诸于众,以辩是非。我认为“满地黄花堆积”写的是词人眼前菊花盛开的实景,“憔悴损”展现给人们的则是词人自己的形象。根据如次: 一、菊花虽分夏菊、秋菊、寒菊诸类,然以秋菊最多。南宋诗人范成大《范村菊谱》载菊三十五种,除三种没写开花日期外,有三十种开于九月。所以我国俗称九月为菊月。“何秋菊奇兮,独华茂于凝霜”  相似文献   

11.
笔者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有学生质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中“憔悴损”到底指花还是指人?教材与此句有关的注释为:[黄花]菊花。[憔悴损]憔悴得很。教参关于此句的说法是:女词人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丈夫故去,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只是任它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凉景象!教材和教参中对“憔悴损”指花还是指人都未置可否,理解起来也都让人模棱两可。《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关于此句的破解是: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  相似文献   

1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曾刘景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菊谱》云:“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古人“立象以尽意”,“菊花”“黄花”是常用的意象。  相似文献   

13.
诗词中风向描写的文化意蕴散论祁富新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风”的意象和方位词东、西、南、北组合,形成四种新的意象。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乐府...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审美意象中,“秋”大多都表现为“悲秋”的意象。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笔下的秋景诗也为数不少,“悲秋”之作在前期创作中显而易见。然而,后期诗作《山居秋瞑》中流露出的却是“慕秋”之情。本文试分析王雏各阶段秋景诗的创作,探讨诗人对“秋”的审美意象产生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战地黄花分外香”,句出毛泽东1929年10月所作词《采桑子·重阳》。句中“黄花”,人们多理解为菊花或其它花卉。而作者却另有诠释。这就是从毛泽东与舒同的初次会面谈起。那是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在漳州战役后,毛泽东与舒同在打扫战场时偶遇。两人边走边谈,毛泽东随手抬起一枚子弹壳,诙谐、深情地说道:“战地黄花,这就是战地黄花啊!”舒同(1905-1998)虽然比毛泽东小十几岁,但一有机会,就与毛泽东一起探索诗词或讨论书法艺术;同时,毛泽东的诗词又是舒同书法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说到舒同的书法,他5岁开始练习…  相似文献   

16.
黄兴(1874——1916年),字克强,湖南长沙人,是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派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其《咏鹰》是一首五言律诗: 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 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 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 秋深霜肃气,木落万山空。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通过对某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感情、表现作者抱负的写作手法,人们称之为“咏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运用这种手法的名作,在我国的诗词宝库中真是多得不胜枚举,如骆宾王的《狱中咏蝉》、杜牧的《早雁》、黄巢的《题菊花》以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即是,而黄兴的五律《咏鹰》也应是其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段广为传诵的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般认为“碧云天,黄花地”是由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王实甫为什么要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呢?仅仅是为了避免抄袭之嫌吗?笔认为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8.
一、找准领字,明确同一空间事物的先后顺序。犤北京市题犦下面句子的排列顺序恰当的是①还有摇荡的水草②游人从桥上望去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A.②③④①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犤答题指要犦这是一个描写性语段,其领字是②句的望”呢,还是④句的“看”呢?细读全段可知“望”应包“看”,还应包含“看”水草和鱼,故②应列在前;从还有”这一词语可知描写的顺序为先鹅卵石后水草;“滑动”于两者之间的鱼应写于最后,故选D。二、把握关联词所表示的属种、递进、并列、因果等系分步排序。犤无锡市题犦…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  相似文献   

20.
每次听《菊花台》,都无法自拔地陷入方文山借古典诗词营造的凄凉、幽怨的意境里。歌词中的意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月、夜、阁楼、雨、窗、菊花、北风、马蹄声,因了古典诗词的缘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已经不自觉地调用自己的古诗词储备开始欣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