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为职业缘故,独眼龙我常接触老师们关于写作的论文与学生的习作,我有一点感触,那便是不少人注重写作技巧而忽视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表达。其实,我国古代写作理论很早就看重自省与内观,强调体悟,这里的自省、内观和体悟,便是要求为文有心。刘勰把自己的文论著作定名为《文心雕龙》,这里的"文心"既是文章之心,也是文人之心,写作者只有以心为文才能使文亦有心。  相似文献   

2.
李存的道德教化与道德修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是元代江西陆学学派“静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心性论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的特色。同时,又把它发展为惟我主义。在心性论的基础上,李存提出了以“孝”,“善”为核心观念的社会道德教化观,并提出了社会教化与社会环境的必然联系,同时他还提出了持志养气,明辨义利;自省体悟,改过迁善;寡欲居敬,克已敬身,至诚不欺,允厥执中;师友开发,相观而善的修养原则。对今天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写作的难点不是文章技巧,而是开掘写作素材和写出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开掘如何写出呢?这里,借用明代学者洪应明的几段话来谈谈我的体会。一、做一个思维敏锐的读者"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  相似文献   

4.
宋代理学家的诗文记录了他们面对人生挫折和天地万物的态度,二者呈现出的共同之处便是源自于"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的中和从容之境。前者表现为以"志胜气,义处命"的涵养胸襟化解苦闷,将愤懑悲恨转换成中正和平之音,从而体现出平正从容的格调气韵。后者则因打通了物我的阻隔,故能以物观物,在寻常的生活和物事中体悟天理,其价值就在于平淡从容之中蕴含着对"理"或曰"道"的真切感悟。  相似文献   

5.
牛艳 《学语文》2009,(2):56-56
《文心雕龙》中有许多理论对中学写作教学有启示。启示之一:中学写作教学不能把目的放在应付考试上,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写作是自己表达情志。观察社会,体悟人生的一种手段。儒家经典《论语》这样说道:“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阳货》)。阐明儒家文学观的《毛诗序》也指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秉承先志,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指出。人禀七性,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相似文献   

6.
王昌凤 《天中学刊》2013,28(2):76-78
山水诗的物质性特征主要是指以客观对象山水的物质属性为依据进行写作,起于山水又终于山水的写作特点。白渔山水诗的物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山水之形写山水之心、从"以我观物"到"以物观我"、从经验性认同到知识性认同和从追求善美到追求真美四个方面。正是这种物质性描写使白渔的诗歌表现出浓郁的科学意识,而这种科学意识提升了读者对山水和人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精 神 分 析 对 现 代 文 化 的 影 响 是 巨 大 的 。 本 文 以 电 影《冒 险 王》为 例 , 从三 个 方 面 分 析 了 弗 洛 伊 德 的 文 艺 理 论 观 。 首 先 电 影 的 框 架 结 构 反 映 了 弗 氏 文 艺观 的 核 心 : 艺 术 家 是 白 日 梦 幻 者 , 他 的 作 品 就 是 白 日 梦 , 其 创 作 冲 动 来 源 于 现 实中 受 抑 的 欲 望 。 其 次 电 影 双 层 叙 述 中 主 人 公 之 间 的 冲 突 正 是 作 家 自 身 精 神 的 几股 冲 突 的 折 射 , 这 正 符 合 了 弗 氏 所 谓 的 艺 术 创 作 是 艺 术 家 内 心 冲 突 的 自 我 表 现 的观 点 。 最 后 从 电 影 的 主 题 、意 象 等 的 分 析 来 阐 释 弗 氏 的 又 一 文 艺 观 即 文 学 是 潜 意识 的 象 征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我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为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乃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在此基础上,刘勰进一步分析了文学的起源、本质、作用、发展以及特征等,建构起科学而完整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一、给我一个平台,让我展示作品的精彩作文之痛,痛在受人之命,为他人立言的作文教学观,痛在僵化不变的写作过程观,痛在成人化的写作评价观。这样的写作本身就违背了作文教学的本质——“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10.
曹卉 《考试周刊》2010,(25):44-44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它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既有宏大磅礴的外观,又有精细妙微小的内观。语文所涵盖的知识既琐碎庞杂又系统连贯:从汉字的识记和书写,到文段文章的阅读体悟,再到搜集素材、构思立意、遣词造句写作为文.而语文能力的形成缓慢且立体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灌输,确保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要求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1.
江南情     
风,到这里就是黏,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留恋人世间;情,在身边就是缘,宁愿我就因此而长眠。烟雨江南,古老的传言。这神秘的土地,时时牵动着我那颗眷恋的心。也许,这便是前生我与江南的情吧!我独自徘徊在这沿河小径上,暗暗思忖着……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的文笔大多闲淡而雅致,“闲”与“雅”是其美文的两只“文眼”。他的散文与小说作品大多以闲散之心体悟自然生命之妙趣,以雅致之文书写人世生活之美与真。其文字呈现出了汪曾祺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与创作态度,及其对文学美感教育功能的重视。在这样一个注重“轻阅读”和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阅读汪曾祺的美文,将使读者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愉悦与抚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5日,在澳门教业中学观课,杨寄萍老师上了一节《再别康桥》。整节课清新醇厚,滋味绵长,让我又一次体悟到教学本身所蕴含的力量。课后与之畅谈,更是获益良多。笔之成文,以分享我内心的这份快乐。  相似文献   

14.
《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的发表,表达了陈独秀对爱国问题的独特思考。其有伤民族感情的激愤言辞正表明他心灵深处包含着对民主国家的呼唤,也展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近代爱国观的形成,这便是爱国救亡与民主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微写作”实为即时性写作,其篇幅小,耗时少,针对性强,操作简单,类似于网络里上“微博”.微写作的主要形式有圈点批注式、微博发表式、文中选文式、拓展延伸式.微写作有利于训练学生捕捉作文灵感、体悟写作思想、积累写作经验,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讨论了孟子学习心理思想的三个方面,即基本学习观:内求说、学知论;学习的过程:“专心致志”的注意观、“博学详说”的感知观、“思则得之”的思维观、“深造自得”的体悟观;学习的原则和方法:立志求学、循序渐进、博约结合、持之以恒和独立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写作     
《现代语文》2007,(12):91-91
曾有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写作?”原因太多太多,但是最终影响我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便是我的父亲。熟识的朋友都知道我十分崇拜他。我的理想便是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人,终生与语文,与文字,与灵魂打交道。这是我从小便坚定的信念,自始至终,我都认为父亲是完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在《国与国语》中说:“讲到国教学,在教材教法方面。均应随时研究改良。最要紧的是,要认清国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字以求有效的表达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作的教学观也是着眼于能力的。又如在《中国语的三个阶段》中说:“语训练便是教人一面怎样说话,一面怎样作。话要说得明白清楚,要写得干净利落。”语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之分。其中听与说是属于口语训练.读与写则是书面语方面的能力。这里就写作方面。谈一谈梁实秋的作观。在一篇叫《“岂有章惊海内”》的访问记中,粱实秋这样说:“我在学校上国课,老师教我们读古,大部分选自《古观止》、《古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法的要义.体会了摅词练句的奥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王铎备受争议,皆因降清。然其内心曲折,少人详察。通过探寻其人生轨迹,解读其心路历程,还原一个少年学书剑、悲心感壮图的有志之士,体悟其永夜怀明主的委婉情怀和深刻自省的生命意识,揭示其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0.
王铎备受争议,皆因降清。然其内心曲折,少人详察。通过探寻其人生轨迹,解读其心路历程,还原一个少年学书剑、悲心感壮图的有志之士,体悟其永夜怀明主的委婉情怀和深刻自省的生命意识,揭示其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