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时,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要通过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明确的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和二者分割的严重危害.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学而思”。对学生,他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能积极认识治人之道,对这种“道”能融会贯通。所以,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所谓“温故而知新”(《为政》),正可作为“学而思”的注解。“温故”而不能“知新”,就是“学而不思”;如果不“温故”而欲“知新”,那当然就是“思而不学”了。学与思结合才能学习好,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他以为对于那些不去追问事物原因的思想懒汉,是无法进行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明确了学与思的关系。战国时子思继承了孔子的学习观点,在《中庸》中进一步提出了“慎思之”的学习理论。所谓“慎思”,就是学习要善于分析与思考。此后,自古至今,许多教育家都提倡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这次课程改革,历史新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启发性很强的栏目,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王国兴 《教学随笔》2009,(11):43-44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1,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造作和模仿,  相似文献   

7.
春秋末期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其大半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主张。《论语》中的孔子论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探讨孔子论学,将对我们的学习活动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一、学习方法论。学习是否得法,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孔子对学习方法的论述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学思关系论。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卫灵公》中也有孔子提出的关于学与思关系的见解:“我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关于学与思的论述表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研究探索.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问促学,变讲为导,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徐敏 《贵州教育》2000,(6):15-16
一、学习艺术的回顾及界定学习是一门艺术,这一观点在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的言论及著作中涉及颇多。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学习时要“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欠也。他认为自己是通过多闻多见而获得的知识的。据统计,《论语》一书中论及“闻”知的有五十七处,论及“见”知的有七十一处。可见孔子非常重视通过感知获得经验。同时,他还强调学思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而明确地论述了学习中感知与思想的关系。战国后期的唯物主义思维家荀子也主张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他说:“君子之学…  相似文献   

10.
不少同学都想寻找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求快而多地掌握知识。在这方面,孔子提倡的四个结合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更加糊涂。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二、学与问相结合。孔子提出欲学必须“切问”。他自己学习时就是“每事问”的。知识浩如烟海,学习没有止境,要想真正学到知识,除了刻苦之外,还应有“每事问”的精神。不懂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切不可不懂装懂,羞于问人,贻误自己。三、…  相似文献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教育家孔子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国外教育的理念有明显的相同之处,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思考的主体。因此,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积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变苦思为乐思,再给予方法点拨,使学生从乐思走向巧思,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13.
徐相瑞 《辅导员》2009,(13):102-102
学者庞维国曾这样阐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不单单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素养,它包括学习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学习兴趣(“想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会学”)、有学习的毅力(“坚持学”)。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学习方法上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就是思与学的两个方面,它们在发展能力,提高智力中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是缺一不可的.一方面,学习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通过数学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相似文献   

15.
一、何为叩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格言,它揭示了孔子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学思并重。孔子还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里,孔子点明在“学”和“思”中间有个关键的环节“问”。这个“问”是沟通学和思的桥梁;古人还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王筠《教童子法》)。“切问”和“善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问的方式多种,对待问的态度多样,这是教和学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关于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关于孔子的“问”的艺术,《学记…  相似文献   

16.
鲁储安 《考试周刊》2009,(31):114-115
每一位家长都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也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经过学习过程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学习结果。然而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最终的、核心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什么(What to learn),另一个是怎样学(How to learn)。这里的“怎样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式;而“Go for It!”教材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转变学生以往的呆板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又是最为重要的。而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获得“点石成金”技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至理名言给我们以莫大的启示。在这里,我想若把“学”改为“教”字并适用于我们教师身上,是否也能得到深刻的启迪呢?  相似文献   

18.
课文思考题是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教学方法等问题,已成为历史教学所面临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课文思考题,也有课内思考题、课文中间的思考题等若干不同的称呼,目前难以统一,不过,指的都是历史教科书课文旁边那些加框的思维型题目,而非传统的课后练习题,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告诫人们要学思结合。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战国子思继承了孔子的学习观点,在《中庸》中进一步提出了“慎思之”的学习理论。所谓“慎思”,就是学习要善于…  相似文献   

19.
于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索就会迷惘,只思索却不学习就会疲惫。”  相似文献   

2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史记·孔子世家》里讲叙了一则“孔子学弹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孔子在学习弹琴过程中,能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精益求精”、“融会贯通”。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孔子曾向鲁国的音乐家师襄子学习弹琴。一首乐曲,孔子练了十天,还不打算学新的。师襄子说:“你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学会了曲谱,还没有掌握技巧。”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巧,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