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型在现代广告中非常普遍.那么广告究竟是如何显现原型形象、意象与结构,以此来沟通消费者心灵,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呢?答案就是运用原型置换手法,将原型的"普遍心理"与"个人心理"相调适,用当代言说来赋予原型新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广告如何通过意义转换、增补缺席、现代诠释和跨文化移植等原型置换手法,以此来唤起神话或传统文化内化于消费者心中的共同形象和共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神话原型意义与应用策略的探讨,展示出当代广告的现代神话特质,提出我国目前神话原型在广告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皇帝--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型的分析,指出该原型的基本意义是享乐者而非统治者,试图展示出该类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琳琳 《新闻世界》2011,(10):216-217
神话原型在当下广告中已经非常普遍。本文着重分析了广告如何再现神话原型形象、意象与结构模式,以此来建构一种关于受众与广告产品之间关系的意识,广告中的神话原型与文学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区别,以及广告对神话原型理论的拓展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郭颖 《东南传播》2010,(5):125-126
原型既是人类祖先历史经验的积淀物,又包括个体后天实践经验的凝结。现代广告原型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来运用广告人物形象、设计广告情节,赋予广告产品传统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继承中对现代广告原型的建构就是用现代语言赋予原型以新意,以唤起传统文化内化在广大消费者内心的普遍形象和共识,并成为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5.
巴特式神话与广告文化力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洁 《当代传播》2004,(2):73-75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其文化力量主要来自对巴特式神话的挪用和再现.而在挪用和再现过程中,通过广告特有的叙事逻辑将广告所倡导的消费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由此使自己在大众传播中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广告作品中融入情感突显出广告的温情,是当代广告发展的必然出路.广告为消费者塑造了一个个人为的情感世界,并且显得那样情真意切.广告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美直击人们的心灵深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广告作品的情感美进行研究,解读广告作品情感编码的规律.人是情感动物,需要情感.生活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些都需要情感的交流,广告作品以产品为本位,以消费者的文化心理为依托,借助艺术表现方式来呈现广告的情感美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广告中"饕餮之徒"这一类典型形象的研究中,探析中西的"饕餮之徒"神话原型如何作用在今天的广告形象上,其吸引人心并可以加以利用的秘密何在,并进一步地探析这些"饕餮之徒"形象是否与现实社会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电视广告环境与现代神话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英 《当代传播》2006,(2):65-67
本文从电视广告环境建构以及表现现代神话的手法等方面对广告环境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这些描述揭示广告环境在建构现代消费神话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电视广告环境中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建构两方面对广告环境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电视广告中感情女性这一类典型形象塑造的研究中来,讨论出现在电视广告中的感情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如何植根在古代并延续到现代,中西的神话原型是如何同时作用在今天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上。并进一步地研究探索这些女性形象如何塑造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它反映了当代人怎样的审美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0.
唐英 《当代传播》2012,(5):87-88
广告人物是建构现代神话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试图揭示电视广告人物在建构中国现代神话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传统与当代中国电视广告中男性人物与女性人物的诉求特点对电视广告人物在当代广告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揭示。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中国广告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转型期.民国时期的上海广告已经形成现代广告的样式,具备现代广告的设计要素.上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先锋之地,在现代化嬗变的同时仍固守内在的文化追求,在广告设计方面走出了一条特有的路径,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具体体现为:现代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诉求相融合,广告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并重,并善于从受众文化心理出发创造新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李梦杰 《今传媒》2016,(1):64-67
本文在论述国内广告原型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该领域主要关注一个问题,即原型对广告效果和品牌建构的作用.以致该领域研究的功利性、重复性和片面性问题凸显,而其他角度的思考贫乏.笔者对其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尝试提出关于广告原型研究的其他方面的思考,以求促进国内广告原型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罗兰.巴特界定神话:"神话是一种言说方式(措辞、言语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广告是一种神话——消费社会的言说方式。广告神话是一个指向外在美好世界的意义系统。它需要信仰而非理性,需要人们为之付出"牺牲"。它既是神话又是一个使人变成消费者的方法。广告是反主体的言说方式,它不要人们向内检视自身;只要人们笃信它,通过消费获得来自外部的安慰和幸福感。广告神话因此永远是一个没有主体的消费神话。  相似文献   

14.
李儒俊  陈凌 《当代传播》2011,(2):92-94,97
广告娱乐化是近年来在整个社会文化转向大众化、娱乐化过程中兴起的一种传播文化现象.它是在整合娱乐要素的基础上,以娱乐受众、说服消费为主要目的广告传播文化行为.广告娱乐化通常以虚拟情境,建构社会符号、议程设置等传播方式,更隐蔽、更形象、更贴近地对广泛的个体进行反复刺激,以实现集体无意识的情感认同、强化原型和外倾型性格,达到...  相似文献   

15.
广告的基本功能是对对象进行宣传,其宣传的效果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其直接目的.广告的直接目的是要让这些东西在受众的记忆中留下印迹,在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就是在受众的潜意识中进行信息殖民.二是广告作品的特点.受众对某种商品印象的好坏与深浅主要取决于广告创意的好坏.三是受众方面的接受心理.广告制作人要根据受众的接受心理加以改造创造,使被宣传的对象脱离它在生产领域中所具有的那些专业化的、物质化的品质,从而获得一个被广告塑造出来的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雷宇恬 《视听》2022,(4):118-120
神话一直是中国动画电影探索民族风格之路上的重要题材来源.国产的神话改编动画电影在母题选取的策略上,糅合幻想与现实,又选取兼顾虚拟性与可塑性的神话原型;在叙事策略上,根据社会情况进行适应性更新,显示出高度的人文关怀;在内核表达上,国产动画电影对神话原型的朋克路线进行镜像描绘,达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使得我国改编自神话...  相似文献   

17.
吴洛莹 《今传媒》2011,(12):143-144
都市文化植根于国家文化是国家文化发展的前沿,引领着整个国家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在广告快速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现代广告对都市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都市广告与国家文化关系比较的角度深入探讨现代广告对都市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曹雁 《东南传播》2010,(6):127-129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对现代广告传播批判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试图总结出我国广告学、传播学界对广告传播批判的基本取向,从而为广告学的文化批判研究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郭颖 《新闻知识》2013,(3):36-37,91
有艺术形象的信息会更容易让受众理解,便于受众记忆。要扩大广告的艺术表现对受众的影响力,就要使广告的表现艺术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唤起受众的潜意识需求,满足受众的个性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从而使品牌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泛灵论与品牌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 《东南传播》2010,(9):147-149
在全球化剧烈、市场需求变动快速的市场中,市场人员必须注重品牌开发的差异化,由此打造出成功的品牌。本文绕过大多数品牌研究中消费者将自我概念投射于品牌这一观点,从更广泛的层面上将品牌崇拜视作一种泛灵论思想影响下古已有之的群体文化和行为。品牌是神话原型的再现,而原型神话艺术是品牌神话缔造的一个根本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