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商隐诗各体俱有佳作,而近体(尤其是七言近体)更能体现其独特风格。于此,历代多有评述。如范温《潜溪诗眼》称其有“高情远意”,葛立方《韵语阳秋》引杨大年论义山诗,以为“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多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敖陶孙《诗评》称“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叶燮《原诗》则谓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相似文献   

2.
通过IAT内隐联想测验收集被试的行为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考查“自我积极”与“非我积极”、“自我消极”以及“非我消极”之间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能够考察大学生对自我积极、自我消极、非我积极、非我消极不同任务条件的评价性态度,验证是否存在内隐羞耻效应,并探讨其性别差异。研究证明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内隐羞耻效应,且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脂砚斋在《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眉批中写道:作者常用“狡猾”之笔,用“画家烟云模糊”之法,读者“不要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总是根据人物、情节的特点,各有不同的原因。为了创造含蓄深隐、曲折多姿的美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描写书典型人物深层心理活动时,这种笔法用得最为成功。  相似文献   

4.
作为研究云南佛教质量精到又最有影响的学术名著 ,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以下简称《佛教考》)不仅开启了云南佛教研究的先河 ,也为中国宗教史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陈垣先生曾说 :“论文之难 ,在最好因人所已知 ,告其所未知。若人人皆知 ,则无须再说 ;若人人不知 ,则又太偏僻太专门 ,人看之无味也。前者之失在显 ,后者之失在隐。必须隐而显或显而隐乃成佳作。又凡论文必须有新发见 ,或新解释 ,方于人有用。”(1 ) 《佛教考》正是这样一部隐而显又有新发现的佳作。(一 )搜罗广博 材料丰富史料是治史的基础。“竭泽而渔”是陈垣先生在讲课中…  相似文献   

5.
《枯河》是莫言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以智性奇谲的隐喻书写,先锋新颖的叙事策略,对社会现实给予了深切、“隐在”的观照.站在福柯《疯狂史》的思想高地上俯瞰《枯河》,从其“沉默的考古学”中汲取养料,便于审视《枯河》中叙事的生成机制与隐在的“文本真实”,开掘文本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版)称:“普通写作学以普通文章为研究对象。”所谓“普通文章”,系指非文学作品(不包括应用文)。但执笔者们,大多没按此范畴加以研究,仍将目光投向所有文体。而专门研究“普通文章”的个别章节,竟错误地将其列入“艺术”门类,从而造成教材体系和逻辑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近读《千唐志斋藏志》,检得唐人五言绝诗二首、五言古诗一首(存六句),其作者及其诗句,均为《全唐诗》及《外编》所逸,谨为补出并略事说明。1.姚明扬五言绝句《饯行》:“官屈须推命,时危莫厌贫,城楼近江水,潮退看垂轮。”此诗出贞元十九年《常州司士参军崔千里墓志》。按崔千里,字广源,清河东武城人。贞元十九年卒,终年61。其祖隐甫,谥忠公,新、旧《唐书》有传。据志文知崔千里于贞元年间为与其幼弟江阴丞霸先同赴一郡做官,遂以太常协律请调常州司士。此轻名位、重骨肉之举,深为众人叹惜,认为职不当才,皆称其屈。临行,司农卿姚明扬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转折句“p∧q”的言语链背后,隐涵深层的转折逻辑链,一个有穷系列形成的隐涵集合X={X1,X2,X3,……Xn}(N≥1,N是自然数),其内部元素成员之间构成并’列的析取关系,在某一具体情境中只有其中的一个隐涵符合该情境因素具备资格与p合取q的功能特征相组合,并由于“但”类词语义指向的关键性作用,该集合里的每一个元素都实质性地控制着p∧q的一个功能。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思维特征是以模糊性为表征的矛盾型思维形态。目的在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实行策略性批判。以此建构起来的符号空间是一个隐型与显型、纵向与横向、圆型循环与线型对比等多种组合符号系形成的意指系统,其所指核心便是“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他的哲学不是一种诠释性哲学,而是一种疑问性哲学。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对“比、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 ,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文学的解说最有意义。最具有代表的说法是刘勰的“比显兴隐”说。徐复观在解释刘勰的观点时提出新论 ,认为兴句的意义不是表示实在的具有概念的意义 ,而在于“形成一首诗的气氛、情调、韵味、色泽的”。笔者认为 ,还可以把刘勰的“比显兴隐”说的解说推进一步。这里的基本理论假设是 ,“比”主要是接近认识论的 ,所以“比显” ;“兴”主要是接近存在论的 ,所以“兴隐”。  相似文献   

11.
仫佬族“竹球”的社会特征与文化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为岭南越系族群之一,唐宋时期统称为“僚人”,明代田汝城《炎微纪闻》卷4有“狄佬”一称,“狄佬”即“仫佬”的译音异写字。广西仫佬族人口有13万多人,其中12万6千多人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则散居于宜州、柳城、忻城等县,形成大聚  相似文献   

12.
本时期处在严酷的战争年代,多种政权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对峙,现代随笔因而出现鲜明的区域特色。从随笔的性质言,既有“匕首”、“投抢”类的战斗性随笔;也有用“隐讽”或“曲笔”来写,即所谓“软性”题材的随笔;从表现形态看,本时期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科学小品和史论性的历史随笔,尤其是出现一种以评价和议论著名古典小说人物和中国传统戏曲的随笔。因此,由“五四”知识者开创的中国现代随笔道路继续在发展和壮大,现代随笔家在鲁迅战斗精神的指引下,仍然执著地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相似文献   

13.
雷北大队的领导成员在做“农业学大家”的带头人时,有一条重要经验,叫做“凭觉悟去管!”白天同社员一起苦战,晚上学习、开会到深夜才得休息。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便又投入了第二天的战斗。虽然腰酸腿疼,但他们有“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为革命做到忘我地工作,这就是“凭觉悟去管!”苦干一天可以,十天也行,能不能三百六十天苦干,几年、几十年苦干,一辈子苦干?他(她)们的口号是:“打三千六百个早起,熬三千六百个夜晚,奋斗十年,改变雷北面貌!”他(她)们认为:身上没土,头上没汗,腿上没泥,手上没茧,就不是好干部!这就要“凭觉悟去管!”  相似文献   

14.
佚名 《阅读》2006,(9):13-14
在山西晋南有一处中外闻名的自然风景胜地,这便是奇伟壮观的黄河壶口。滔滔的黄河水自北从数百米宽的河床排山倒海般地直逼而来,骤然归于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倾注似壶之口,这里由此而取名“壶口”。壶口瀑布落差约30米,宽度最大时约千余米,最大幕面3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神思》篇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这段话指出,“神思”的实质,乃是作家的精神从胸臆中逸出而与物象相遨游(“神与物游”),这是刘勰用自己的语言对创作过程中思维想象的心理机制的描述。刘勰告诉我们,“志气”是“神思”的关键。这个关键如果不开通,精神就隐遁于心中,“神与物游”的妙境就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6.
雷晶晶 《阅读》2024,(22):16-18
<正>人类一直对遥远而又神秘的地外文明充满好奇!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动物长得很像“外星生物”。让我们来认识它们吧。“三只眼”的楔齿蜥楔齿蜥体长40到60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体表偏绿色且背部有刺。其牙齿上颚后排有双排牙,下颚后排的单排牙像楔子一样切入两排上齿间的沟槽里,故而得名“楔齿蜥”。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有些科学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未必得法。一类为“放羊式”,老师“导”的功夫没做足就让学生自由探究,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下课时却发现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探究目的,没探究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另一类为“看管式”,“导”得滴水不漏,失去了自主权的学生形如傀儡,按部就班,整节课死气沉沉。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做好“导”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晓庄师范是陶行知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见证。重温“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理论及其实践 ,领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乃是教育之真谛。  相似文献   

19.
千古奇书《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以来,关于作品的主题思想,楞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曰政治小说,或曰自传小说,或曰赶超有族衰亡史主题,或曰色空主题,数说各执一是,都似乎是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本文拟就形成这种多元化理解的原因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已谈到了。《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他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后人所说的多义性。此后诗论中也有偶尔涉及多义性的,如皎然《诗式》的谓“两重意”。西方也有过类似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李宏声 《阅读》2013,(3):10-11
大肚熊贝尔睡了整整一个冬天,一次也没醒来。春天早就到了,贝尔终于咂巴咂巴嘴,睡醒了。“这真是一个甜甜的梦啊,”贝尔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从床上坐起来,“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蜂蜜!好吃极啦!”贝尔想要下床,脚还没落地,“哗啦”一声,碰倒了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哇,有这么多的蜜罐呀!贝尔拍拍肚皮对自己说:“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又拍了拍脑袋:“糟糕,我肯定还是在梦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