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2年1月1日起实行的"限娱令"对各卫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各省级卫视对于节目调整力度大,娱乐节目总体播出量下降,在保留固有王牌节目的基础上,对节目的内容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新的魅力;同时也开发研究了一批新的节目类型,职场类节目以及引进类节目成为卫视"新宠"。在卫视娱乐节目的"转型"过程中,媒体应通过科学分析受众需求,做好节目编排,实行差异化创新与改革,打造娱乐节目的特色品牌,科学谋划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简介】2011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各卫视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此外各台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选秀节目数量也将严格受限。  相似文献   

3.
由上海东方卫视打造的<全家都采赛>作为一档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型选秀节目,因主打"家庭牌"、"亲情牌"而在众多秀场中独树一帜、声誉雀起.节目开播至今,备受关注,社会反响良好,在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依然掀起不小的收视浪潮,并且大大降低了东方卫视收视群的年龄比例,让人们再度领略了上海卫视"鲜"声夺人的气势.该节目的成功,不仅源于对娱乐节目接近性和趣味性的准确把握.也源于良好的节目定位.因此,笔者试图对该节目所折射出的理念及成功因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成语天下》作为河北卫视一档大型原创文化益智类节目,正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养成模式、题目类型多样、多元主体叙述、立足两微一抖、注重平台差异化运营等特色,实现了传统文化类节目传播形式的创新,成为河北卫视"中华好"系列节目新品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甘肃在校大学生电视收视调查,发现电视仍是大学生们娱乐休闲和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新闻资讯类节目、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是大学生最关注的节目类型,而一些国外节目,如美剧、日韩剧、韩国娱乐节目在大学生中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6.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开始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制作质量和社会影响明显提高,各类综艺节目、娱乐节目都在自觉使用真人秀元素,这一变化对节目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将如何在此类节目中进行"真"和"秀"的主持风格的"完美转身",把握主持角色与节目风格的恰当契合,最终达到满足大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着电视真人秀节目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形式,从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的热播,全国上下刮起了强劲的平民选秀风暴,虽然相关部门对此类节目做了一些限制,但不断变幻名目的电视选秀节目依然异常火爆,并不断被复制和拓展。近来,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等吸引了成千上万青年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大卫视对收视率的争夺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综艺类节目的竞争上。湖南卫视作为综艺节目的老大哥,全新打造了一档亲子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居高不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对于真人秀节目的研究资料比较完整,但是趋于火爆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相关文献资料还不够完善、系统。基于此,文章以《爸爸去哪儿》栏目为例,对亲子类节目的特色进行分析,探究此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其长远发展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公益类节目越来越受到各大卫视的重视,但电视公益节目在反映时代诉求、平衡社会责任与盈利需求、提升电视公益传播实效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深入分析电视公益节目的成长历程,找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电视公益节目传播的策略,对促进国内电视公益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婚恋时代"的到来,使普通百姓的情感生活得以在大众面前展现,在相亲类节目的基础上进行后续开发,延续了"相亲"这一前婚恋节目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以相亲后情侣或夫妻为主要参加对象的后婚恋情感综艺节目,也开辟另一片收视喜人的节目秀场。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作为"后婚恋时代"情感综艺节目的代表,其节目形态有特色也有问题,从对该电视节目的节目形态的简要分析中,探析出我国情感类电视节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此类节目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电视相亲节目再度走红的传播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上半年电视相亲类节目以异乎寻常的热度和速度占据了各大卫视的黄金时间,引发了收视热潮及卫视间的激烈竞争。究其原因,从控制分析看,节目策划契合了社会热点;从内容分析看,节目大胆跨界与创意混搭的真人秀;从媒介分析看,此类节目为融合背景下的多渠道传播;从受众分析看,它突破了局限的大多数;从效果分析看,收视率与话题齐飞、热议共争议一色。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综艺节目发展迅猛,从各大卫视的真人秀大战到网综不断崛起,各种新类型新形式的综艺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随着《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节目的热播,观察类综艺成为市场新宠,它们带给观众新的体验,也为平台带来可观的收视率和点击率。本文以情感观察类节目《喜欢你,我也是》为例,尝试分析观察类节目兴起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近年来受到广大学者与受众的关注,尤其是在各省级卫视纷纷开播的婚恋交友类节目,节目中宣扬的一些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引来了观众的质疑和不满。造成节目低俗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盲目追求收视率,同质化现象严重,机制不够健全等。电视媒体应正确认识收视率,勇于创新,健全机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遏制低俗化现象,提高节目品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字词类节目是近些年出现的新兴电视节目.2014年,是中国电视字词类节目集中播出的一年,文章对现有省级土星卫视和中央电视台的六档字词类节目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发现节目引发话题、教育等“汉字热”奇观.并对这一系列奇观背后的诸多问题进行思考.节目将汉语字词的考察从学校搬上荧幕,让熟悉的语言文字变得陌生,让久违校园的成年人重温旧时光.  相似文献   

15.
春晚以"年夜饭"、"新民俗"进入中国人的生活,而央视春晚无论是演出规模、演员阵容还是观众人数都是世界之最,成为综艺类节目的品牌栏目。央视综艺频道与北京卫视依靠春晚品牌效应分别推出延伸节目——《我要上春晚》和《我的北京我的春晚》,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节目在春晚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为"草根"提供了展示"我"的才艺的舞台,满足了个体表现的诉求,同时弥补了春晚"下里巴人"文化缺失的不足。当然春晚延伸节目还存在一些问题,节目品质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10年《中国达人秀》第一季获得巨大成功后,引进海外节目的版权取代了单纯的模仿,成为了国内卫视节目制作业的新一轮风潮。《中国达人秀》在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受众组成等方面具有成功的本土化经验,通过其经验可以得出对于引进娱乐节目本土化的普遍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即"限娱令",对我国电视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在"限娱令"的作用下,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新闻节目以及电视剧三三大板块节目呈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形式,从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的热播,全国上下刮起了强劲的平民选秀风暴,虽然相关部门对此类节目做了一些限制,但不断变幻名目的电视选秀节目依然异常火爆,并不断被复制和拓展。近来,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等吸引了成千上万青年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下半年,选秀类节目又一次被国家广电总局下令"调控":中央电视台的"梦想星搭档"延播,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延播,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副产品""男声学院"取消播出,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取消播出,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取消播出……被延播的节目,一直到当年的第四季度以后才陆续与观众见面,但收视率已不能与以前的选秀节目比肩。国家相关部门的"疏"与"堵",说明充斥于荧屏的各类选秀节目已经过于泛滥。近年来,只要一打开电视,各种"选秀"五花八门:选手水平参差的表演、观众声嘶力竭的呐喊、评委或高或低的点评、主持人略显拙劣的煽情……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电视文化生态怎么了?在这个完全娱乐化、商业化的"后选秀时代",难道我们还要被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20.
《非诚勿扰》以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定位,却借用了娱乐节目的外壳,各种婚恋观的交锋碰撞出观赏点的火花,主持人、点评嘉宾配合默契相得益彰,通过游戏规则的巧妙设计,成功地进行了品牌的营销。另外,节目应当在服务性上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