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按照题元准则,句中谓词所蕴涵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且只能分派给一个论元。通过考察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兼语句、连谓(动)句、述结武谓语句的句子结构都是符合题元准则的。有人认为,在上述这些特殊的句法结构中一个论元NP可以带有不止一个题元角色,这只不过是人们忽略了这些题元角色并不是同一个谓词的题元角色所导致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2.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句法成分表现出无选择性。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这种无选择性来自轻动词(如Lin,2001),而本文认为这种无选择性与汉语是无格语言有关。汉语没有定式与不定式之分,也没有时态投射,自然也就没有格,因为格与时态投射关联。由于汉语没有格,题元的指派就不是一个纯句法操作。本文认为汉语句法成分的选择取决于本文提出的题元允准和题元连接解读条件。在本文的分析中,题元允准是一种局部运算,而题元连接解读涉及局部性与显著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在Hu(2002)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局部性与显著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决定汉语语序以及论元选择和解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题元理论是近些年来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出现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概述题元理论并解释分析了题元角色理论在词法句法层面的应用,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Norbert Horstein移位控制论(Movement Theory of Control)中“题元角色激发移位”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形态特征不明显的汉语控制结构,汉语强控制结构中PRO类似于NP语迹,非强控制结构则由pro来解释.功能范畴统一了题元角色的句法操作,决定题元的指派,论元的选择、移位与合并,调和汉语中关于定式句、不定式句的争论,为汉语兼语句的辨别和分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题元理论在学术指向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题元角色对大学生语言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题元词汇化能加速学生英语学习进程,题元特色化可加深学生对语言系统的感知,所以,题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推进学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6.
题元理论对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研究意义重大。在生成语法的管约论阶段,词汇语义以题元角色的形式决定句子是否正确。本文概述题元理论并解释分析了题元角色在句法层面的应用,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以汉语普通话空宾语结构为主要讨论对象,考察其在动词特征、宾语所负载的题元角色、宾语的指称特征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考察结果发现,除了心理动词与简单的动作动词之外,其他动词都不能进入空宾语结构。此外,不同题元角色的宾语对于空宾语结构可接受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宾语有定无定之别也有影响。进一步论证空宾语结构与"是"字省略句无论在句法上,还是在语义上都呈现差异,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空宾语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2×2实验研究,考查了题元角色对代词回指消解和回指表达式形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题元角色对代词回指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承担目标题元角色的先行语可及性高于承担来源题元角色的先行语可及性。但题元角色对回指表达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且是间接的,语法位置才是影响表达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研究发现,代词提示条件下会伴随首提效应,但该效应并不会完全抵消题元角色效应,因此并不会改变代词回指的总体偏向。  相似文献   

9.
题元理论是当代句法学研究的主流理论,是原则与参数理论中第一个重要的模块理论.本文在充分理解题元理论及其主要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动词"死"的部分事例及"死"本身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从"死"的语言事实出发,由表及里,探求单词素"死",合成词"动词+死"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征,进而揭示"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现实状况"这一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骆姣 《海外英语》2014,(14):260-261
传统语法简单地从实义动词后面是否带宾语将其分为了及物和不及物两大类,这样学习者中出现诸多如an accident was happened yesterday;I frighten snake;I please the story等错误。该文从生成语法的题元理论视角,尝试对实义动词进行全新的分类,根据动词是否有且只能有一个论元,将其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大类,然后根据论元的题元角色和语义选择将及物动词细分为两小类,即1)必须带至少两个论元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hit;又根据语义选择,及物动词再次分为4个子类,即a,常见一般类动词,b,心理类动词,如interest;c,使役类动词,如sail;d,言语,思想类动词,如think.2)只能带一个论元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又根据题元角色细分为两小类,即1)非宾格动词,只有受事题元角色;该类又细分为中动词和发生类动词如sell,wash,happen;2)非作格动词,只有施事题元角色如laugh,walk。以此希望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动词使用问题,尤其是在动词语义选择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元话语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语言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语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语篇元话语在形式结构、分类原则、使用情况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英汉元话语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更深入地了解英汉语篇特点,根据特定的语境选择恰当得体的元话语形式组织语篇、表达态度、协调关系,有效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外文的语义违背研究中,题元关系与语义P600的产生有关。通过操纵受事名词短语与及物动词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考察了把字简单及物句(实验1)和普通及物句(实验2)中的语义加工过程。其中实验2的材料是由实验1的材料通过句子改写而得。结果发现:两种简单及物结构在关键区的语义加工中有着相似的脑电模式。与正常句条件相比,两种违背条件均能诱发N400和语义P600。两种违背条件相比,仅在普通及物句中发现其能诱发波幅更大的N400和P600。研究结果表明:脑电波幅的大小反映着对语境的持续分析,N400对语义违背信息敏感,P600的产生与题元角色指派信息的违背有关,这为汉语研究题元关系与语义P600的产生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生成语法框架内,形态规则能够通过吸收或压制等句法手段,改变原生谓词的题元结构,使该谓词的题元结构和论旨角色结构呈现非对称现象。文章旨在从投射原则PP、扩展的投射原则EPP、半题元假说、题元角色传递和核查理论角度出发,对这种非对称现象做出简要解释。  相似文献   

14.
吴京 《现代语文》2016,(4):78-80
"V_1+V_2+N"是汉语动补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的构式,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围绕该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学者们从传统句法学、生成语法、认知语法等角度进行了描述,做出了许多精辟深入的分析。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疑问,并尝试采用题元理论重新探讨"V_1+V_2+N"句式的生成路径。通过对此类结构的句法推导,明确这类结构的句法生成,证实了它与同义句式之间的同源关系,以期更好地认识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等距与汉语存现句的主语宾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homsky(1995)提出的“等距原理”(equidistant principle)和Baker(1988,1997)的“题元角色赋予普遍假设”(The Uniformity of Theta Assignment Hypothesis UTAH)审视汉语存现句的主语宾语问题,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存现动词的两个内论元到[Spec,IP]的距离相等,它们中任何一个都可合法地移动到该处从而成为句子的主语。  相似文献   

16.
表达空间位移事件,不同的语言(方言)可以用不同的表示手段。安阳虽然位于北方,然而空间表达与普通话却有很大不同。文章主要从方所题元的类型、方所题元的标注位置、方所介词的类型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也涉及到安阳方言中介词"在"、"到"与不同动词的组合所呈现出的与普通话甚至北京口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探讨作为语篇衔接机制的指称的元符号特点,及其在英汉语篇形成中的作用,籍此探讨英语和汉语在组篇机制方面的异同,认识英汉语篇的特点。本文首先探讨了指称作为元符号在符号系统中的特点,然后探讨了作为元符号的指称在英语语篇中的特点,和在汉语语篇中的特点,接着又探讨了当多个指称同时在一个语篇中出现时元符号指称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篇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篇结构、衔接手段的运用和主语主题等方面对英汉语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汉语篇之间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它们的美.因为英汉语篇的产生,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英汉民族的哲学、审美习惯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成作用,同时,也能在英汉民族的文化中找到例证.  相似文献   

19.
在词汇语义与句法互动研究范畴内,动词意义影响句法结构,其意义成分映射到句子结构层面,决定句子的论元实现。本文拟结合动词本身意义,从题元理论出发,对英语动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20.
根据韩礼德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认为英汉语篇的语音衔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衔接方式。通过例证,将英汉语语音衔接方式分为:同指成份的非重音化、语调衔接、语音修辞衔接等,阐述了汉语中语音衔接的具体方式与英语语音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