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美国美学学会首任主席、著名美学家托马斯·芒罗的《东方美学》,国内美学研究者多是久闻其名而不见其书,今终于得见其中译本,读后感慨良多。其中一个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东方美学为西方学人所知还太少太少,东方美学的阐扬确应由东方人自己去做,而且马上就做。  相似文献   

2.
丁枫同志的这部书稿有以下三个特色: 首先,这是一部罕见的评论美学家美学思想的读物。在我国的出版物中,美学论集虽不算多,但总算是出版了一些,而专门研究美学家、美学思想的作品,简直可以说是寥若晨星。之所以少,我看主要是写作的难度大。作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刻苦研究美学家大量作品的精神,更要有担得起评论风险的勇气.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由“从上到下”的研究方式向“从下到上”的研究方式转变。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在《艺术原理》之中,也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艺术家型的美学家”与“哲学家型的美学家”——即具有“哲学素养的艺术家”和具有“艺术趣味的哲学家”之分。前者熟知什么是艺术和怎样创作艺术;后者虽然擅长于理论的建设工作,然而往往由于对艺术事实的陌生,使他们的理论建设归于无效。 这种情形,不仅在国外屡见不鲜,就是在国内的美学研究之中,也屡遭诟病。哲学家们会嘲笑艺术家笔下的理论太“语无伦次”,而艺术家们也毫不客气地将哲学家对艺术的阐述斥之为“胡说八道”;当美学家对“究竟什么是美的本质”和“什么是艺术”争得不可开交之际,却并没有妨碍艺术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奠定了东西方不同的艺术美学。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俄罗斯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依据“,又说,“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然雄霸了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5.
关于《孤独六讲》,有人称“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果不其然,“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这样开宗明义的句子直接抛在了书的最前端.蒋勋这回看来是要动真格儿了.不过《老子》有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托马斯·芒罗在其所著《东方美学》一书中谈及“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土与外来传统”时,写有这样—句话:“共产主义成功后,蔡元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了艺术与美学,写下了《新美学》(1948)和《艺术社会学》。”(中译本第16页,199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出版)这里,将“蔡元培’和《新美学》联在一起,实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美学作为第一次在中国漫长的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扬起了独立的美学学科的旗幡,肇始于50年代中期主要围绕美的本质问题的激烈论争。中国当代美学的更大发展是粉碎“四人帮”后雨后春笋般地勃兴。这次勃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美学思想发展史上都是鲜见的,以至于某些美学家相当乐观地认为,在继近代18世纪末到19世  相似文献   

8.
提起克罗齐,人们首先想起的自然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名言。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因此他的美学著作和哲学著作国内早有译本。  相似文献   

9.
高英 《新闻世界》2012,(2):150-151
1964年,意大利音乐美学家恩里科·福比尼要写一部《西方音乐美学史》,他碰到的首要问题是音乐美学到底是什么,音乐美学到底能否归属于一般美学。  相似文献   

10.
大卫·休谟,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英国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作为哲学家,他力图把“哲学的精密性”带到美学领域里来,以纠正前人的弊端;作为  相似文献   

11.
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与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古希腊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美本身”这一要领到鲍姆嘉登对美学内涵的界定,再到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及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命题的提出,美学始终处于认识论的范畴,具有较浓厚的理论色彩与纯思辨色彩。直到20世纪初期,存在论才开始被引入美学研究领域,并于大半个世纪以后再度勃兴,逐步进入主流美学思潮。西方现代美学由此实现了由哲学美学到人生美学的转向。著名美学家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探索也经历了一个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的过程。他新近结集出版的《…  相似文献   

12.
左漪漪 《现代传播》2023,(12):117-126
在中西美学对话的语境中,译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对西方美学的接受情况对于当下美学学科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978—2000年这一时段内,思想解放的浪潮和学术热情的高涨使我国对西方美学的译介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关注的时代、流派、美学家也较为全面。德、法、美、英四国占据着译介的主导地位,罗兰·巴特、尼采与弗洛伊德成为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由此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接受与研究西方美学所遵循的基本学术思路。将之放置在建国以来中国对西方美学接受的整体历史框架里,这一时段对于我国接受西方美学总体特征可以总结为“重启”与“开新”,出现了三种重要的“范式转变”:认知的改变,自主性的选择以及本土问题意识的引入。这些转变促进了西方美学与本土美学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丛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当代学界关于美学家文论家整体性评传研究的空白。丛书的编写原则是:从中国当代美学文论的身份性缺失角度着眼,以彰显理论家的思想个性与人生风范为旨归,坚持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展示每位美学家文论家一生的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的同时,力图与其人生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风格各异而又殊途同归。丛书的出版对中国学术的群体呈现与未来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美学会议召开后,广大青年对美学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各类书籍相继问世,有专著,有教材,有普及读物。现在,北京大学又出版了《美学向导》这样一本综合性、介绍性的书,给我们磨制了一把开启美学大门的钥匙,实在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美学向导》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从美学家寄语到美学论文目录索引,多层次、多角度地介绍美学知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套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当代中国美学思想研究丛书”(七种)放在我的案头上。这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奉献给广大读者,尤其是美学和艺术工作者的一套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普及作用的好书。这套丛书的编者试图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影响较大的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勾勒出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基本轮廓。从已经出版的这七本书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是前苏联著名的美学家,他的美学理论,特别是“对话”理论,是当代语言学、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的重要跨学科命题。对话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巴赫金认为是“同意和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应该补充说,对话还有双向叙事或多向叙事关系。而传播...  相似文献   

17.
诗意情趣美感──读王向峰《望云斋诗文丛录》李建盛王向峰先生是教授、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这是人们早已知道的,他著有一系列美学、文艺理论著作,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他的不少著作我也早已读过,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得到很多启示。但王向峰先生在理论研究和美学思...  相似文献   

18.
李渔是明清时期的戏剧家、生活美学家,《闲情偶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写给市民大众阅读的实用生活美学著作。本文通过对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美学思想,结合当代文化艺术传播的研究,对生活美学的商业化、艺术产业化、消费社会中的艺术功力化提出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广播节目以接收方便独秀于媒体之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融合于听众的审美活动之中。如何发挥其通感与联想的优势、提高主体的审美趣味,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美学课题。审美主体──听众的审美趣味,是对广播节目质量层次、高标准的美学要求。法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说过:“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美学’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黑格尔又说: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广播节目从采访、写稿、编辑到录音、播音、合成、制作,最后通过技术发射,传播出去,是一门严密性极强的综合艺术,只有以…  相似文献   

20.
电视是二十世纪人类文明的宠儿。为了认识和总结电视对当今人类文明的影响,人们正从各个角度、各个学科如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信息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等研究电视,美学当然也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度。事实上,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电视是当代工业社会的绝妙馈赠”,电视“对于当代审美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电视既“全面刷新了传统的美学观念”,却又隐含着对“人类审美能力的伤害。’①可以说研究电视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影响,是今天美学研究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今天美学家们的历史重任。与印刷文化相比,电视的最大优势是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