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克拉克知识与学科理论发微--兼论学科的分化与综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伯顿·R·克拉克有关知识和学科的理论为主要依据和生长点,在阐明知识传承、社会需求和学科创新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对作为理论形态学科的分化、综合及其内驱力进行分析,对作为实体形态学科在"知识操作"方面的三大职能进行阐述,可以进一步揭示知识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对照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点,现阶段教师职后培训的"学院模式"主要存在"融合之维的缺失""学科之维的缺失""实践之维的缺失"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院模式"的实效性,在"学院模式"中,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教师的实际需要整合培训中涉及的多种知识要素;二是坚持"学科导向",针对各学科教学的特点改进培训内容的结构和呈现方式;三是坚持"参与导向",创设教师开展教学实操和反思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学科是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是职业教育“高等性”的重要体现。但近3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倡导“强化实践”和“理论够用”,过于强调“职业性”,学科建设几乎被忽视。学科的本质是知识分类,以知识为核心组分。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知识传授、生产和应用是其开展人才培养的逻辑主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离不开学科建设。鉴于“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知识形态呈“金字塔”型,学科形态呈“四螺旋”型,组织形态呈“超组织”型,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围绕这些特征进行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和方案建构。  相似文献   

4.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能够体现出教师专业的"专业特质".教师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一般经历"分离"、"初步形成"、"融合"与"个性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时间与发展方式都具有相应特征.  相似文献   

5.
学科—专业—产业链是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为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机制。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人—组织"活动形态来看,知识形态的组织化是知识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趋势。要促进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流动,可以构建组织化治理机制,通过模糊组织边界,形成协调管理、交流融合、利益共享的治理机制;通过建立拓展性组织体,形成需求导向、平台管理、资源整合的治理机制;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文化,形成创新精神为核心、创业文化为载体、学术与产业文化融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是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又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体系。学科的知识形态是学科的核心,学科的活动形态是学科的基础,学科的组织形态是学科的表现形式,学科的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是与学科的知识形态这一本质属性有联系的非本质属性。基于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应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和学科组织的建设与改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学原理及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遵循外语学科的教学特点,探究外语课堂教学生态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在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教学体现为三种形态:一是信息技术下外语教学环境的生态化转变;二是外语教学基本要素个体呈现生命态;三是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向自主、互动、媒介环境的生命化转变。生态视域下的外语课堂教学形态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构建生态化课堂既要体现"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还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维方式,基于生态化理念合理利用媒介改善教学环境、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是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认识活动,个体认识以及知识形成均有“发生学”形态。知识发生是以现实活动为起点,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建构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知识发展的特殊形式。作为教学认识规律的知识发生,指引教学遵循知识本身和认识过程的规律,认识课程内容,追溯知识的根源及其演化过程,揭示知识内在多维内涵,发展个体的能力和品格。依据知识发生规律,教学基本逻辑包括在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的整合中组织教学序列、在教学情境中探寻课程知识产生根源、在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统一中发展学生素养。教学回应知识发生规律,需要克服预成性教学弊端,建构发生性教学知识观;以课程教材知识“裂缝”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识要素的联结;建立“共生型”师生关系,促进知识的辩证增长;实施跨学科学习,形成知识发生框架。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专业知识,在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保障教师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能够将学科形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科教育形态的知识、将学科教育形态的知识进行生本化的表达、利用教学策略知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体现自身职业专业特性的根本所在.教师应加强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学习与融合,注重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的开展与结合,积极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活动与交流,以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课堂研究,从而构建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材里,有一类内容被通俗地称之为"规定性"知识,即经过简约化提炼和符号化表达的结果性数学知识。为了在几何测量单位的学习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亲切,就要把教材中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现成知识按其前人发现和认识的过程进行还原,使"结果形态的知识"通过还原加工转化为"过程形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