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邓拓同志是位卓越的新闻评论家,在评论写作和报纸评论工作方面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报纸评论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任何一篇社论都应该有的放矢。它必须针对全体读者或一部分读者的需要,向他们不仅说明某一问题的迫切重要意义,而且解决某一问题的全部或一部。这就决不是漫谈或泛论所能够代替的。”(《关于报纸的社论》)邓拓依据社论不同的内容,把社论分为三种,一是解释性的评论,二是对各项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拓同志是位卓越的新闻评论家,在评论写作和报纸评论工作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报纸评论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任何一篇社论都应该有的放矢。它必须针对全体读者或一部分读者的需要,向他们不仅说明某一问题的迫切重要意义,而且解决某一问题的全部或一部。这就决不是漫谈或泛论所能够代替的。”(《关于报纸的社论》)邓拓依据社论不同的内容,把社论分为三种,一是解释性的评论,二是对各项实际问题和部门问题的评论,三是一般政治宣传、节日、人物、  相似文献   

3.
6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重要社论“经济改革的动力是“一切向钱看”吗?》当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各家大报以及各省、市级的党报,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刊用了。在编排方法上,绝大部分报纸都是一字不易,全文照发。但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也看到有两家报纸处理得别出心裁。一家是经济日报,在这篇社论前加了编者写的《向读者推荐》,全文200来字,看似“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4.
跟报纸的评论打了两年的交道,感到写好评论颇不容易。时间总是那样紧迫,水平低,想来个“慢工出细活”,多数場合又办不到。新闻总是有时间性的,到时候就要拿出来。在大跃进的年代,需要报纸“说话”的事情是太多了,想少发点评论,主观上不愿意,客观形势也不允许。同全国省报比起来,我们贵州日报的评论是不算多的,可是每月平均也有社论二十篇,在数量上还是可观的。在这些社论中,大致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对于一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评论,它带有关系全省工作的全局的性质;第二种是属于一个工作业务范围的社论,对具体工作发表意见;第三种是配合一件新闻发表的社论,属于“即席发言”的性质。第一种社论在数量上较少,第二种是多数,第三种也不少。  相似文献   

5.
三、主题的倾向性。 新闻评论的倾向性,这是新闻评论最突出的一种特性,是一条客观规律。只不过有的公开声明自己的倾向性,如我们的党报和社会主义新闻媒介;西方半官方和经常反映官方意图的新闻媒介,则羞羞答答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有些声称自己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把自己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倾向包藏起来,而实际上欲盖弥彰,包是包不住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所谓“轻松社论”也是有倾向性的。西方国家很多报纸设有“社论版”,每天刊登三四篇社论,其中有一篇是篇幅较短、写法轻松的社论。有些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说“轻松社论”只有“娱乐性”,没有倾向性。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台湾出版的钱震著《新闻论》一书中,译载了美国报纸几篇所谓“轻松社论”,让我们看看它是不是只具有“娱乐性”。 1940年2月14日《德模登录报》登的一篇,全文  相似文献   

6.
评论历来被看作是报纸的灵魂,报纸的眼睛,报纸的旗帜,其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很多人对评论都是高看一眼的,把能写一手好评论的人看作是有水平的。但是,由此有的人就也在心理上打下了这样一种烙印,即写评论是一项“高而难攀”的活计,而对自己写评论,写好评论缺乏应有的自信和勇气。这种情况在基层搞通讯报道的同志那里尤其突出。笔者接触的一些同志就说,评论这东西不好弄,别看我们写通讯稿,消息稿经常见报,有的甚至被发在重要位置,但要搞篇评论就打怵了。从这  相似文献   

7.
怎样写新闻评论怎样写新闻评论?为了把问题谈得具体一点,这里以社论作为评论的总代表,作一些探讨。所谓社论,可以直接理解为报纸编辑部的言论。它是代表报社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报纸是党政的机关报,社论当然也就代表党政机关发言。比如《新疆日报》的社论,就是代表自治区党委的意见。所以,凡社论都要送审,编辑部一般不能定稿。如果是民间报纸,那么,它的社论就是反映报社的意见。例如过去《大公报》的社论,就是由社领导自己执笔,或虽由他人执笔,但须经社领导审定才能发表。国外有些资产阶级报人说,社论就是报纸或杂志表明其总主笔或领导者  相似文献   

8.
八月十八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评论:《扫除青少年吸烟的坏习惯》。编者在评论中独具匠心地插入了三幅漫画,形象而又幽默地点出了这篇评论的主旨,一扫此类评论常有的那种“沉闷”气。这种文图并茂的评论,在报纸宣传形式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突破。多年来,我们的报纸上似乎通行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文图并茂与评论无缘,评论只能“严肃”。所以在读者的印象中,报纸的社论、评论天生是“板着面孔”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评论文章是报纸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固然要庄重,在理论上要严肃负责,一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您好!在报纸上常见到“社论”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报社的人写的吗?一篇“社论”是怎样产生的?望贵刊能作一介绍。谢谢您了! 湖北宜昌读者 李 红  相似文献   

10.
在当年颐园的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评论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他说“报纸上除了社论以外,还要有其它形式的评论文章,它们的共同任务是评论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记得1955年5月,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重视商业工作》的社论。社论的前半部分,讲了商业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论的后半部分讲的是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也是调整读者思想的“启辉器”。因此,各级党报都把撰写新闻评论作为办报的“重头戏”来演。 然而,有些地方小报却认为自身“人微言轻”,怕说话无人听,写评论无人看,除了转载大报一些“通用”言论外,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土特产品”。在这些报纸中,由于有自卑感,新闻评论竟成了一块“撂荒地”。 近几年来,作为县市级的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份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美国报纸的评论体系大体上包括了Editorials(社论)、Op-Ed(社论版对页)、Columnists(专栏文章)、Readers'Opinions(读者来信)四种主要形式。其中,基于社论重要性之上,整个社论版被看作是报纸的灵魂和心脏。它在解释问题、引导舆论和提供信息并使读者得以就当下议题做出判断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美国人对社论的重视程度从社论的发表数量上也可窥斑见豹:《纽约时报》几乎每天都会发表三四篇社论,《华盛顿邮报》的社论每天也稳定在两三篇左右。同时,专门的Op-Eds(社论版对页)和Readers'Opinions(读者来信)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去年》,如同新闻园地里一朵迎春的奇葩,清新悦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篇元旦社论不仅内容好,而且篇幅短,全文只有一千来字,是前所罕见的.很显然,这是《人民日报》同志为实行报纸改革,改进社论写作所作的努力,也是他们在新年岁首向读者所表示的一种态度,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带了一个好头.下面,让我们试就学习这篇社论的文风,简要的语言,探究一下它何以写得这样短,这样精粹.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文摘     
乔冠华以时评成名 乔冠华1913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在中学读书时曾连续三次跳级,因此他1929年考上清华大学时年仅16岁,20岁从清华毕业,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大,后又入德国图家根大学攻读哲学,1937年在那里获哲学博士学位时,年仅24岁。1938年他回到广州后,应邀到香港《时事晚报》任主笔,写社论,每天一篇。他通常是夜晚写社论。当时香港有个李乾记书报社,几乎全世界所有重要的报纸都能买到看到。所以乔冠华能熟知每天的世界新闻,他以“乔木”笔者写的社论,多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评论整个国际形势的翻腾起伏,在读者中反响很大。1942年他到重庆以后,受周恩来同志指派,负责《新华日报》的国际评论,兼写社论和专栏文章,差不多是两天一篇评论文章,长达万把字的国际述评,他也总能一气呵成。他说他写国际评论的方法一是调查研究搜集材料,二是讲究表现方法,让人看得爱不释手,笔尖常带激情。  相似文献   

15.
经济评论比较难写。为什么?一、很多经济理论、经济政策问题广大读者不熟悉。二、经济评论容易失之于枯燥。能够把一篇经济评论写得使广大读者都能读懂,而且读得比较有兴味,确非易事。1957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少花钱多办事是可能的——谈我国基本建设的初步经验》,基本上做到了既使读者能读懂,又使读者能读得有兴趣,是一篇比较好的经济评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是一篇及时传播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经验的社论,同时也是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新的重要的方针政策的社论,它寓传达方针政策于传播实际经验之中。  相似文献   

16.
每逢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以示重视和祝贺。“节日评论”是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多读者这样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都代表党中央新一年的路线、方针,事实也如此。不少人至今未忘,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篇社论产生  相似文献   

17.
怎样深化党报新闻评论,使报纸的旗帜更鲜明,导向更准确? 一、在对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认识上实现突破。 有些同志认为,报纸就应该让新闻唱主角,评论只能是配角,只具有“补空”作用,特别是地市一级党报,因为中央大报的重要社论已经转载的不少了,没有必要再费功夫去摘自己的评论,从而认为地市报新闻评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共中央1954年7月作出的《关于改进报纸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各地方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外,也应该逐步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中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发表正确的评论。”地方党报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宣传纪律。但是并不等于说地方党报在新闻评论上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因为从广义上说,评论也是新闻,它是对新闻的深化和拔高,新闻旨在表现“是什么”,重在反映客观事实;评论则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入手,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和矛盾也不尽相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到了一个省一个地区还需要具体化、当地化,需要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党报担负着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言论在报纸上的地位,常把新闻评论喻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虽说如此,但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言论在整个报纸中所占的地位弱;二是重要言论更弱。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地州市报,有的报纸一年没有一篇社论或重要的评论员文章,有的报纸即使偶尔有那么一两篇,也是堆砌概念,正襟危坐,套话连篇,干瘪苍白,读来味同嚼蜡。对此,领导和读者不满,报人也感到棘手。当前我们应当切切实实做些努力,来转变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局面。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不尚空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新闻言论亦  相似文献   

19.
有些读者在给本刊的来信中提出了如何才能写好评论的问题.现在本刊编辑室发表这篇文章,供大家研究.写评论没有什么窍门,需要靠自己艰苦的劳动和学习.一般写评论的缺点是题目本身不够具体,目的也不够具体.这就冤不了敷衍成篇,很难写下去.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社论,从头到尾,说这个问题如何如何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应该如何,第二应该如何,第三又应该如何,最后相信在什么什么条件下一  相似文献   

20.
“社论是报纸的心脏与灵魂”社论不是个人“发言”,而是反映编辑部基本立场的言论。它是“报纸的心脏和灵魂”,报纸缺少社论,就象一天里“没有阳光”一样。美国现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创始人普利策说,我的《纽约世界报》虽然有巨大的篇幅,许多的栏目,但是我所最关心的是社论版。我要用种种栏目吸引读者来读社论。担任《曼彻斯特卫报》主编达五十七年之久,并使该报逐渐由地方报纸发展为世界闻名的报纸的G·P.斯科特说:社论是表达报纸立场的基本手段,它是“报纸存在的基本理由”。鉴于社论对读者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家们也颇重视资产阶级大报的社论。例如,在美国辩论越南战争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