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外诉讼证据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神示证据制度阶段、法定证据制度阶段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阶段。不同阶段的证据制度产生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诉讼构造下人们曾经和正在使用的不同证据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对此作出评价,试图展示给读者一幅关于诉讼证据制度发展沿革的脉络图。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界定什么是客观真实,指出诉讼证明标准——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指:主观上裁判者依法据以裁判的、形式上符合法律要求的、客观上与案件有关的并能再现案件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分析了客观真实在神示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中,始终是诉讼证明追求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并在现实三种证明模式之批判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诉讼证明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应是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界定什么是客观真实,指出诉讼证明标准——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指:主观上裁判者依法据以裁判的、形式上符舍法律要求的、客观上与案件有关的并能再现案件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分析了客观真实在神示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中,始终是诉讼证明追求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并在现实三种证明模式之批判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诉讼证明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应是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查阅等内容有了新的规定,但由于没有确立证据开示制度,对证据开示的规定相对比较分散,证据开示范围较小,证据开示的主体、时间、方式以及不开示的法律后果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开示的程序具有片面性,开示费用相对较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辩护律师的职能缩水,不利于庭审的公平有序进行,诉讼效率较低.因此我们亟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检验技术在宋代达到了最高水平,宋代检验制度实现了检验主体的专业化与检验程序的规范化,实行以尸体检验为中心的全方位检验模式。宋代检验技术不仅在刑事司法中得到充分运用,而且在民事案件中也得到较多地运用。与宋代同时期的西欧正笼罩在基督教神权统治之下,盛行落后的神判司法模式,难以与发达的宋代证据制度相比。宋代证据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司法具备的确定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示: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吉凶祸福。《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后来引申为告诉,教导。“示”作为部首多表示“神事”,“征象”义,都与“神灵”有关系。如:神:天神。《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社:传说中的土地神。《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后来作为祭祀社神之所。《礼记》:“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祖:祖庙,奉祀祖先的宗庙。《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祀:祭,永久祭祀。《说文》:“祀,祭无已也。从示,巳声。”祝:祭祀时司祭礼的人,即男巫。…  相似文献   

7.
证据交换制度五年多的司法运行实践表明:证据交换制度适用率低,在许多基层法院形同虚设。设置证据交换制度理念的错位和证据交换规则缺乏可操作性是证据交换制度预期功能未能发挥的主要原因。改造目前的证据交换制度,必须转换证据交换制度的设置理念,应当将证据交换制度系统化并构建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8.
司法解释中规定的证据交换制度是对行政诉讼制度的有益补充。效仿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难以在行政诉讼中发挥功效。结合行政诉讼立法目的,证据交换制度只适用于第一审程序,其他程序不宜适用;证据交换应由法院依职权启动,书记员充当证据交换的主持人;证据交换是行政诉讼中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在法定时限内进行并对开庭审理中事实认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3):133-135,141
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是控辩制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以控审分离、控辩对抗为基点的新的庭审方式。文章在对证据开示的一般理论及国外证据开示制度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证据开示制度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示证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前期制作和现场示证。前期制作包括扫描、采集、装入证据项;组织编辑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内容,形成清晰、完整、有力的证据锁链。现场法庭示证是多媒体示证前期各项工作在庭审中的一次检阅,也是决定庭审效果的阶段。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举证和质证,大屏幕都会同步展示出相应内容;审判人员、辩护人、旁听人员听看结合,对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犯罪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多媒体示证.增加了诉讼透明度,使举证快速流畅、条理清晰,丰富了庭审举证手段,提高了举证效率,加强了法制宣传,促进司法公正,是庭审方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石,而证据的收集在证据制度中举足轻重。我国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证据收集制度方面的长处对于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在借鉴大陆和英美法系有关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同我国具体的国情相适应,与证据收集制度内部的各因素相协调以及外部的司法制度等相契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证据开示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诉讼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阐述了证据开示的概念和我国证据开示方面的现状,分析了证据开示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证据保全是有关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对证据材料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其证明力的一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规定并不完善,立法中对于证据保全的规定过于简单.台湾民事证据保全制度较好地吸收了日本和德国的相关内容,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可以为我国完善该制度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证据展示制度,是诉讼双方在庭审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相互交换证据材料和信息的制度,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可以借鉴国外有关证据展示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具体情况,对适用案件、展示时间、地点、主体以及展示的程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构建我国特色的证据展示制度。  相似文献   

15.
证据开示制度是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对审前程序的证据交换,质证,以达到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证据则中,吸收了证据开示制度的积极内容,有利于民事案件的审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加强法官在证据交换中的地位,进一步完善配套司法体系的构建,从而使大量民事案件开庭前加以解决,以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建立独立的行政证据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建立有行政证据制度的国家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在行政程序法中确立行政证据制度。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行政证据制度,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行政证据制度并使之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应当是我国建立行政证据制度的最根本原则、首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宋代司法审判中,由于证据是认定案情、适用法律、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所以非常重视收集、保全和运用证据。为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公正判决,尤其重视对言词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的审查和辨验。在辨析和运用证据中,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真伪的经验,对今天的司法审判亦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伟翼 《现代语文》2005,(12):44-44
示: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吉凶祸福。《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后来引申为告诉,教导。“示”作为部首多表示“神事”,“征象”义,都与“神灵”有关系。如:  相似文献   

19.
吴雷 《鸡西大学学报》2007,7(5):34-35,27
从我国证据交换制度建构的现实需求出发,在对当事人主义证据交换模式和职权主义证据交换模式的理论和诉讼意义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当事人主义证据交换模式和职权主义证据交换模式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对我国当前证据交换制度的现状及弊端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建议,以期对当前的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刑事举证时效制度既是证据制度又是诉讼时效制度,该制度对防止庭审过程中的证据突袭、保障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增强诉讼可预测性、倡导证实信用理念均有着重大意义。在我国确立这一制度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在具体设计时应区别不同的情况确立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为了保障该制度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确立诸如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等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