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春 《今日教育》2010,(11):51-51
近日读到杜甫的诗《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仔细思量,我发现,这其中隐含着班级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古诗词敦学时,既要运用现代汉语词类的一般知识,又要涉及到文言基础中词类活用常识。因而,教师要搞好小学高段的古诗词教学,就应该掌握一些文言词类活用的规律。现摘录教材中个别词类活用例子,归类整理于后,以供参考。第一种,形容词用作名词。《前出塞》里“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句中的“强”和“长”字,均属形容词,在这句中,它们分别是动词“挽”和“用”涉及的对象,意义为“强硬的弓”和“长的箭”。根据一般的语法规则,形容词不受动词的修饰,更不接受动词的行为动作,所以句中“强”和“长”的基本义已转化,临时用作名词。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能表现唐王朝将士在保疆卫国的正义战争中,选用优良的弓箭(代指武器)去反击入侵敌人的英勇行动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前出塞(之六)赏析西阶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欣赏〕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则“弓和箭”的寓言故事,说一个造弓的人,自夸“我的弓是最好的,没有射不中的;”另一个造箭的人则吹他的箭好,“我的箭,射出去百发百中。”说也凑巧,一个会射箭的人,从他们身边走过,听到他们讲的话,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两个说的话,都不对。没有弓,发不出箭;没有箭,怎能射中目标?他一边说,一边拿弓和箭,射给他们看。这时,他们才知道:射箭,光有弓不行,光有箭也不行。  相似文献   

5.
“英姿潇洒,雕翎斜挂,锡族儿女神射,引弓千钧欲发,一声鸣镝飞去,一朵彩云落下。”假期,当我挽弓学射箭的时候,我就用自编的曲调唱起这首歌。两脚平行站立,重心位于前脚掌,左肩侧对靶面;我用左手虎口推弓,握住弓把,用右手三个手指勾弦,面向靶心瞄准,射箭!箭从空中画出一道弧线,射向靶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出彩的是,倒数第二自然段——将父亲的背影想象为“弓”,将自己比作“弓”上的“箭”。有志者才有如此形神一致的联想。但是,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我将会使你射出的每一箭都强劲有力”,应改为“我将会使你这弯弓射出我这支强劲有力的箭”。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历代名人大家的不朽诗篇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赏析:这首诗,通过长寿的神龟与腾蛇都寿有终时,人的盈缩之期与养怡有关的形象比喻,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在于:既承认自然法则,又不消极悲观,主张人要有所作为。 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 赏析:客观世界如一张矛盾交织的网,在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8.
张鸿芩同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制初中一册语文课本,编者对其中所选文言诗文作了较为细致认真的注释,这无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某些地方仍不免存在着漏注、误注或虽有注释而失之过简的现象。笔者不揣浅陋,试作补正如下: 《学弈》:“思援弓缴而射之。”对于这句话课本上注释为;“想拉起弓箭去射它。思:想。援:拉。缴:生丝绳,用它来系在箭上,射鸟用。于是把系着丝线的箭叫‘缴’。”(见课本288页注⑩) 笔者意见:“缴”,本义是生丝绳,用它系于箭上来射鸟。在这里通过借代修辞手法把它来代“箭”。那么,“援弓缴而射之”就等于说“援弓箭而射之”了。也就是说,这句话中的“弓”与“缴(箭)”是名词性并列结构,用作动词“援”的宾语。因此,“援”字便应与“弓”和“缴(箭)”二者都能相配搭才行。但课本中把“援”释为“拉”。“拉”只与“弓”可以配搭,而与“缴(箭)”便不能配搭了。我们能说“拉弓”,但不能说“拉箭”。这里犯了动宾配搭不当的毛病。查新版《辞源》中“援”字条,其第一义项释“援”为“拉”,第二义项释“援”为“持”,“持”就是“拿”的意思。这句话中的“援”字应选取第二义项释作“持”,也就是“拿”,这样就能够与“弓”和“缴(箭)”二者都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得到一张名贵的紫檀木弓,他认为这张弓虽然是天下无双,但却过于朴素不够华美,于是找了一个能工巧匠在弓柄上雕刻了一幅精美的行猎图。主人说:最好的一切都加在它身上,这个弓现在才真正叫做至极完美。这时,他搭弓引箭,用力一拉,“嘣”的一下,弓在他手里断了。过多的花纹让木弓变得华丽但也导致了它的断裂,可谓是舍本逐末的极致了。  相似文献   

10.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真是新颖绝妙的比喻。它形象地说明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父母的作用。箭无疑要受弓的影响。弓的质量如何,直接决定了箭能否射出和射出的效果。精通教子之道的孟母,造就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深得教子真谛的钱均夫,引领钱学森走上科学之路,使之成为“导弹之父”;深得儒家精髓的堤康次郎,把儿子堤义明培养成了日本企业界领袖人物;教女有方的居里夫人,则把女儿伊雷娜推向了诺贝尔领奖台……  相似文献   

11.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全面、发展、普遍联系的眼光辩证地看问题。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和关键。4.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过程。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事物是变化发展的。7.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要在对立中把握统…  相似文献   

12.
外国游客进入一座大殿,只见殿里供奉着一尊神像。这尊神像很特别,他长有8只手。这8只手中分别拿着钩子、铁饼、莲花、狼牙棒、绳子、匕首、箭和弓。其中一个外国游客问:“这是什么神呀?”  相似文献   

13.
母爱如弓     
<正>母亲是弓,儿女是弓上的箭。——题记说起母亲,我总是带着隐隐的埋怨。她和别人的母亲有很大的不同。当别人的母亲追着跑来跑去的孩子喂饭时,她只拿了碗筷摆在我面前,说声"自己吃";当别人的母亲天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她只递给我一个书包,说句"自己走";当别人的母亲因孩子  相似文献   

14.
孙文龙 《海外英语》2009,(12):10-11
1.draw the longbow吹牛,夸口,说大活 注解:lognhow是中世纪英国人用杉木(yew)做的弓,据说长达6英尺。士兵用这种长弓来发射长箭,箭射出的距离取决于拉弓的臂力。此语用来比喻人说话的夸张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的形体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张”,说“弓长张”。因其形体由“弓”和“长”两部分组成。《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施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中考题也层出不穷。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哈尔滨市)分析: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答案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例2、李白曾用“飞…  相似文献   

1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晋”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两支箭,下面是个“日”,有人认为是两支箭射太阳,这就是“二矢射日”。因此“晋”的本义是指射日之箭。先民们在“晋”字中设计了箭的形状。两支箭射向太阳,这就不得不使人们想到,这与后羿射日有没有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有“后羿射日”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天上十个太阳,把大地烤焦了,人们无法生存。天帝令天神后羿到人间去解救万民。后羿会见了尧帝,尧帝请后羿射太阳。后羿拉开神弓,搭上神箭,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大地顿时凉爽了许多。后羿正要射最后一个太阳,却发现最后一支神箭还在尧帝手中。尧帝说:“太阳对…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3)
列御寇挽弓射箭.手腕上可以放一杯水,然后发弓,箭箭中靶.水却丝毫不动,他甚是得意。这时,伯昏瞀人就将他领上悬崖,临近深渊.然后说:“你还能射那么准吗?”列御寇已吓得大汗淋漓,匍匐在地.哪还敢射箭?这时。伯昏瞀人才告诉他说:“最高超之  相似文献   

20.
对每一个人来说,不论学习、工作或是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全 神贯注,精力集中地去做,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后羿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神箭手,他百发百中,为民除害。相传古代天 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焦,人民无法生活。他挽弓搭箭,一连射下九 个太阳,为人民立下大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