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浪潮为模因理论带来了新的时代内涵,互联网模因的复制与发展也对网络生态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现以模因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尝试对火爆一时的“网抑云”模因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网抑云”模因的流行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民群体心理特征的契合、互动仪式的促进以及资本的裹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且对该模因的影响做出审视,以尝试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谈倩 《东南传播》2014,(5):74-76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人类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当红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走红及其流行语传播从模因传播类型、模因传播过程、模因特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并已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复制分为相同信息异形传播和不同信息同形传播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传播途径及原因,能够揭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为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模因指具有高传播力、强模仿性、不定向变异的文化传播因子。本研究借用西方模因论,通过观察与分析"官宣体"的产生、传播和演变过程,探究模因与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产生和作用模式。具体研究以2018年10月16日热议的"官宣"体为例,解释强势模因的成因,并通过解构个案发现模因在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作用方式与模式,经遴选后的模因含有文化培植力,具备文化在生产与扩散能力。最后,研究提出在青年网络文化的结构空间中若能部分过滤负面模因,可巧妙促进主流文化与青年流行文化的弥合。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改变了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模式,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在模音作用下得以传播和复制,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将以模因论为基础,对网络新词中存在的强势模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模因论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其可用于分析和阐释文化的进化规律。网络语言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模因论为研究和分析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利用模因论的相关观点对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及原因进行探析。对网络语言及其传播的探析,可以使我们对网络语言的衍生和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张晶 《新闻知识》2012,(12):66-6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型理论,它为研究语言及文化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以网络流行体"甄嬛体"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新的角度剖析网络流行体的复制与传播及其内在生成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①模因是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将一些思想加以传播.何自然指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②本文基于模因论,从语义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逆袭”的来源、复制和传播过程,解释“逆袭”作为强势模因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模因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要成为强势模因,需要被广泛复制、传播,在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三个生命标准方面有较高的值。在模因论语言观的视角下,网络语汇可分为"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两大类。结合网络语汇的形式,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网语模因成为强势模因主要原因:(1)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2)人在网语模因的选择、模仿、复制、传播中的主体性作用;(3)网语模因的自身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抖音凭借功能多样、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当代年轻人自我表达、交流喜好与知识传播的文化平台。近年来,平台上借助短视频探索传播各类传统文化的视频种类繁多,在这之中,兼具审美性、文化性与历史性的中国古典舞短视频备受大众喜爱,得到广泛传播,抖音也被开辟为当下中国舞发展传播的新渠道之一,其内容的生成多依托于模仿复制的形式,与模因论存在诸多相似点。结合以上逻辑,本文将以模因传播为核心问题,围绕抖音平台上的古典舞类短视频展开媒介文本解读,从模因传播的视角,对其在“模因”中的“模因生成”“模因”传播路径以及“反馈”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短视频赋能传统舞蹈文化传播的普适性路径,以期其成为“视频社会化”时代文化艺术传播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1.
郝雨  吉敏 《当代传播》2020,(2):41-44
智能化媒介条件下,网络舆论时常发生非理性暴涨。而对这种隐含社会风险的舆论加以引导及有效控制必然要依赖相应的技术。道金斯首创模因概念,称其为文化的"复制基因",采用模仿与复制等非遗传方式将一些观念、想法加以传播。高速、匿名且能存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模因传播的首选媒介。在网络模因的传播机制中,需要经过信息同化、记忆、表达与交流传输四个阶段。由于在传播形式、内容和机制上都具备高度相似性,模因常常充斥于非理性的互联网表达中,助长了负面的舆论影响。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模因传播机制切入,对如何控制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微博客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的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具有重要的媒体价值。本文首先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主体三个方面对微博客的传播形态进行了分析,继而从用户需求、用户体验、产品运营几个角度探究了其迅速流行的原因,最后对微博客的传播学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在网络时代更加受到重视,模因现象更加普遍。本文就网络用语的模因现象的利弊进行分析,尽力做到兴利除弊,使模因使用能够对语言文化的发展起到更多的正面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4.
模因的传播和复制有多种途径,有文字、语言表达、行为模式,还有电视、广播等,但电脑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信息模因的传播和复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途径,网络在模因的传播方面体现出了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类似,可以通过模仿、学习等方式从人脑传递到人脑的文化单元。模因论提供了一种解读各种文化事象的视角。在此视角下,民间信仰可被视为一种模因复合体,其功利性、易变性、区域性可以获得相应的模因论解释。民间信仰成功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常常是牺牲部分复制保真性换取长寿性和多产性的结果。现代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大幅度提高了民间信仰模因复合体的复制保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失去了“变异”的可能。相反,在环境改变施加的“选择压力”作用下,民间信仰模因复合体加速演化,发生了“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人人即媒体”与大众传播要素的质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传播主体复杂化、“话语权”垄断的消失、“把关”的缺失三个方面论述了“人人即媒体”与大众化传媒要素的质变。作者认为,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作为传播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因互联网使人人参与大众传播成为可能,与传统媒体相比,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对人类传播的深刻影响还未充分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王玲 《传媒》2014,(18)
根据Dawkins的模因论,本文探讨了语言模因的特点和传播途径,讨论了语言模因采取直接套用、同构异义和同音异义等方式在广告语中的复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热词在诸如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迅速占据流量比重,互联网语境下的语言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取向。以“马保国”“丁真”等人物衍生的网络新词为例,基于信息传播路径中网络新词的媒体表现、互联网语境下网络新词话语权力的建构、社交议题赋能下网络新词传播的支点呈现这三个方向对网络新词进行探析,以期促进网络新词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子涵 《东南传播》2023,(8):107-109
文章从迷因理论出发,以“疯四文学”为例,探析其生成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并对该传播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发现,“疯四文学”作为网络迷因,其生成与传播机制包括迷因的模仿与复制、迷因的传播与迷因的变异三个阶段。而该迷因流行的传播动因则包括其符号的简洁性与趣味性、迷因传播节点的固定性、迷因具有的社交货币属性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群体身份认同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有好的编辑,才有好的报纸”; “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竞争,最根本是编辑的竞争; “组合编辑是未来媒体管理中最稀缺的人力资源”…… 新闻界眼下流行的这些观点,无论角度如何,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同一个观念:在信息进入网络时代后,受众对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非常广阔,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在争夺受众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